太子瑞应本起经
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
佛言。吾自念宿命。无数劫时。本为凡夫。初求佛道已来。精神受形。周遍五道。一身死坏。复受一身。生死无量。譬喻尽天下草木。斩以为筹。计吾故身。不能数矣。
夫极天地之始终。谓之一劫。而我更天地成坏者。不可称载也。所以感伤世间贪意长流没于爱欲之海。吾独欲反其源故。自勉而特出。是以世世勤苦。不以为劳。虚心乐静。无为无欲。捐己布施。至诚守戒。谦卑忍辱。勇猛精进。一心思微学圣智慧。仁活天下。悲穷伤厄。慰沃忧戚。育养众生。救济苦人。承事诸佛。别觉真人。功勋累积。不可得记。至于昔者。定光佛兴世。有圣王名曰制胜治。在钵摩大国。民多寿乐。天下太平。时我为菩萨。名曰儒童。幼怀聪睿。志大包弘。隐居山泽。守玄行禅。闻世有佛。心独喜欢。披鹿皮衣。行欲入国。道经丘聚。聚中道士。有五百人。菩萨过之。终日竟夜。论道说义。师徒皆悦。临当别时。五百人。各送银钱一枚。菩萨受之。入城见民。欣然匆匆。平治道路。洒扫烧香。即问行者。用何等故。行人答曰。今日佛当来入城。菩萨大喜。自念甚快。今得见佛。当求我愿。
语顷王家女过。厥名瞿夷。挟水瓶持七枚青莲华。菩萨追而呼曰。大姊且止。请以百银钱。雇手中华。女曰。佛将入城。王斋戒沐浴。华欲上之。不可得也。
又请曰。姊可更取求。雇二百三百不肯。即探囊中五百银钱。尽用与之。瞿夷念华。极直数钱。乃雇五百。贪其银宝。与五茎华。自留二枚。回别意疑。此何道士。披鹿皮衣。裁蔽形体。不惜银钱宝。得五茎华。喜怡非恒。追呼男子。以诚告我。此华可得。不者夺卿。菩萨顾曰。买华从百钱至五百。以自交决。何宜相夺。女曰。我王家人。力能夺卿。菩萨慝然曰。欲以上佛求所愿耳。
瞿夷曰善。愿我后生。常为君妻。好丑不相离。必置心中。令佛知之。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华。以献于佛。菩萨许焉。须臾佛到。国王臣民。皆迎拜谒。各散名华。华悉堕地。菩萨得见佛。散五茎华。皆止空中。当佛上如根生。无堕地者。后散二华。又挟住佛两肩上。佛知至意。赞菩萨言。汝无数劫。所学清净。降心弃命。舍欲守空。不起不灭。无猗之慈。积德行愿。今得之矣。因记之曰。汝自是后。九十一劫。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名释迦文(天竺语释迦为能文为儒义名能儒)。菩萨已得记言。疑解望止。霍然无想。寂而入定。便逮清净不起法忍。即时轻举。身升虚空。去地七仞。从上来下。稽首佛足。见地濯湿。即解皮衣。欲以覆之。不足掩泥。乃解发布地。令佛蹈而过。佛又称曰。汝精进勇猛。后得佛时。当于五浊之世。度诸天人。不以为难。必如我也。
菩萨承事定光。至于泥曰。奉戒护法。寿终即生第一天上。为四天王。毕天之寿。下生人间。作转轮圣王飞行皇帝。七宝自至。一金轮宝。二神珠宝。三绀马宝朱髦[肆-聿+葛]。四白象宝朱髦尾。五玉女宝。六贤鉴宝。七圣导宝。八万四千岁。寿终即上生第二忉利天上。为天帝释。寿尽又升第七梵天。为梵天王。如是上作天帝。下为圣主。各三十六反。周而复始。及其变化。随时而现。或为圣帝。或作儒林之宗。国师道士。在所现化。不可称记。
菩萨于九十一劫。修道德。学佛意。通十地行。在一生补处。后生第四兜术天上。为诸天师。功成志就。神智无量。期运之至。当下作佛。托生天竺迦维罗卫国。父王名白净。聪睿仁贤。夫人曰妙。节义温良。迦维罗卫者。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佛之威神。至尊至重。不可生边地。地为倾邪。故处其中。周化十方。往古诸佛兴。皆出于此。
菩萨初下。化乘白象。冠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夫人梦寤。自知身重。王即召问太卜。占其所梦。卦曰。道德所归。世蒙其福。必怀圣子。菩萨在胎。清净无有臭秽。于是群臣诸小国王。闻大王夫人有娠。皆来朝贺。菩萨于胎中。见外人拜。如蒙罗縠而视。阴以手攘之。攘之者意。不欲扰人也。自夫人怀妊。天为献饮食。自然日至。夫人得而享之。不知所从来。不复飨王厨以为苦且辛。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时。化从右胁生堕地。即行七步。举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是时天地大动。宫中尽明。梵释神天。皆下于空中侍。四天王接置金机上。以天香汤。浴太子身。身黄金色。有三十二相。光明彻照。上至二十八天。下至十八地狱。极佛境界。莫不大明。当此日夜。天降瑞应。有三十二种。一者地为大动丘墟皆平。二者道巷自净臭处更香。三者国界枯树皆生华叶。四者苑园自然生奇甘果。五者陆地生莲华大如车轮。六者地中伏藏悉自发出。七者中藏宝物开现精明。八者箧笥衣被披在椸架。九者众川万流停住澄清。十者风霁云除空中清明。十一天为四面细雨泽香。十二明月神珠悬于殿堂。十三宫中火烛为不复用。十四日月星辰皆住不行。十五沸星下现侍太子生。十六释梵宝盖弥覆宫上。十七八方之神捧宝来献。十八天百味食自然在前。十九宝瓮万口悬盛甘露。二十天神牵七宝交露车至。二十一五百白象子自然罗住殿前。二十二五百白师子子从雪山出罗住城门。二十三天诸婇女现妓女肩上。二十四诸龙王女绕宫而住。二十五天万玉女把孔雀尾拂现宫墙上。二十六天诸婇女持金瓶盛香汁列住空中侍。二十七天乐皆下同时俱作。二十八地狱皆休毒痛不行。二十九毒虫隐伏吉鸟翔鸣。三十渔猎怨恶一时慈心。三十一境内孕妇产者悉男聋盲喑哑癃残百疾皆悉除愈。三十二树神人现低首礼侍。当此之时。疆场左右。莫不雅奇。叹未曾有。
夫人即裹以白亵。乳母抱养。字名悉达。王告夫人。子生非凡。吾国有道人。名曰阿夷。年百余岁。耆旧多识。明晓相法。今欲共行相子可乎。夫人曰佳。即严驾白象。导从伎乐。出诣道人。赐黄金白银各一囊。道人不受。披亵相太子。见有三十二相。躯体金色。顶有肉髻。其发绀青。眉间白毫。项有日光。目睫绀色。上下俱瞬。口四十齿。齿白齐平。方颊车广。长舌七合。满师子膺。身平正。修臂指长。足跟满安平趾。手内外握。合缦掌手。足轮千辐理。阴马藏。鹿腨肠。钩锁骨。毛右旋。一一孔一毛生。皮毛细软。不受尘水。胸有万字。阿夷见此。乃增叹流泪。悲不能言。
王夫人惧。拜手而问。有不祥乎。愿告其意。举手答曰。吉无不利。敢贺大王。得生此神人。昨暮天地大动者。其正为此矣。我相法曰。王者生子。而有三十二大人相者。处国当为转轮圣王。主四天下。七宝自至。行即能飞。兵仗不用。自然太平。若不乐天下。而弃家为道者。当为自然佛。度脱万姓。伤我年已晚暮。当就后世。不睹佛兴。不闻其经。故自悲耳。
王深知其能相。为起宫室。作三时殿。各自异处。雨时居秋殿。暑时居凉殿。寒雪时居温殿。选五百妓女。择取端正。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不白不黑。才能巧妙。各兼数妓。皆以白珠名宝。璎珞其身。百人一番。迭代宿卫。其殿前列种甘果树。树间浴池。池中奇华异类之鸟。数千百种。严饰光目。趣悦太子意。不欲令学道。宫墙牢固。门开闭声。使闻四十里。太子生日。王家青衣。亦生苍头。厩生白驹。及黄羊子。奴名车匿。马名揵陟。王后常使车匿侍从。白马给乘。适生七日。其母命终。以怀天人师功福大故。上生忉利。封受自然。菩萨本知母人之德不堪受其礼故。因其将终。而从之生。
及至七岁。而索学书。乘羊车诣师门。时去圣久。书缺二字。以问于师。师不能达。反启其志。至年十岁。妙才益显。太子有从伯仲之子兄弟二人。长名调达。其次曰难陀。调达虽有高世之才。自然难暨。然而自憍。常怀嫉意。请戏后园。的附铁鼓。俱挽强而射之。太子每发。中的彻鼓。二人不如。以为鄙耻。久后又请。手搏于王前。要不如者。灌之以水。太子慈仁。虽擗昆弟。不令身痛。二人久后复请桷力。难陀。前牵鼻象。掣之至庭。调达力壮。挽而扑之。太子含笑。徐前接象。举掷墙外。使无死伤。于是二人。乃觉不如。王与左右。益知非恒。
至年十四。启王出游。欲观施为。王敕令左右百官导从。始出城东门。天帝化作病人。身瘦腹大。倚门壁而喘息。太子问曰。此为何人。其仆曰。病人也。何谓为病。对曰。凡病者。皆由风寒。或热或冷。此人必以饮食不节卧起无常故得斯病。太子曰。一何苦哉。吾处富贵。饮食快口。亦有不节。当复有病。与此何异。即回车还。悲念人生俱有此患。岂以豪强。独得免耶。遂忧不食。自念不能婴此病也。王问其仆。太子出游。宁不乐乎。对曰。逢见病人。以此不悦。王即增五百妓女。昼夜娱乐之。王心愁忧。恐其学道。数年小差。即复白王。闭在宫中。其日致久。思欲出游。王不忍拒。预敕国中。太子当出。无令疾病诸不洁净在道侧也。
太子驾乘。出南城门。天帝复化作老人。头白背偻。拄杖羸步。太子问曰。此为何人。其仆曰。老人也。何如为老。对曰。年耆根熟。形变色衰。饮食不化。气力虚微。坐起苦极。余命无几。故谓之老。太子曰。有何乐哉。日月流迈。时变岁移。物生于春。秋冬悴枯。老至如电。身安足恃。回车而还。愍念人生丁壮不久。有老有病。其痛难忍。吾不能久居天下婴此苦也。又忧不食。王悔令出。复增五百妓女。以娱乐之。
数年小差。复欲出游。王曰。汝每出观。还辄不乐。唯忧消瘦。又出何为。太子曰。念彼苦耳。年大当差。王敕国中。莫使老病诸不洁净在道侧也。
太子驾乘。出西城门。天帝复化作死人。室家男女。持幡随车。啼哭送之。太子又问。此为何人。其仆曰。死人也。何如为死。曰死者尽也。寿有长短。福尽命终。气绝神逝。形骸消索。故谓之死。人物一统无生不终。
太子曰。夫死痛矣。精神剧矣。生当有此老病死苦。莫不热中。迫而就之。不亦苦乎。吾见死者。形坏体化。而神不灭。随行善恶。祸福自追。富贵无常。身为危城。是故圣人。常以身为患。而愚者保之。至死无厌。吾不能复以死受生。往来五道。劳我精神。回车而还。愍念天下有此三苦。忧不能食。王益不乐。曰国是汝有。当理人物。何为远虑。以自疲苦。复增五百妓女。以娱乐之。
太子至年十七。王为纳妃。简阅国中名女数千。无可意者。最后一女。名曰瞿夷。端正好洁。天下第一。贤才过人。礼义备举。是则宿命卖华女也。女子虽纳。久而不接。妇人之情欲。有附近之意。太子曰。常得好华。置我中间。共视之。宁好乎。瞿夷即具好华。又欲近之。太子曰。却此华有汁。污瘀床席。久后复曰。得好白氎。置我中间。两人观之不亦好乎。妇即具[叠*毛]。又有近意。太子曰。却汝有污垢。必污此[叠*毛]。妇不敢近。傍侧侍女。咸有疑意。谓不能男。太子以手指妃腹曰。却后六年。尔当生男。遂以有身。于是太子。复启游观。出北城门。天帝复化作沙门。法服持钵。视地而行。太子问曰。此为何人。其仆曰。沙门也。何谓沙门。对曰。盖闻。沙门之为道也。舍家妻子。捐弃爱欲。断绝六情。守戒无为。其道清净。得一心者。则万邪灭矣。
一心之道。谓之罗汉。罗汉者真人也。声色不能污。荣位不能屈。难动如地。已免忧苦。存亡自在。太子曰。善哉唯是为快。即回车还。斋思不食。念道清净。不宜在家。当处山泽。研精行禅。瞿夷心疑。知其欲去。坐起不离其侧。至年十九。四月八日夜。天于窗中。叉手白言。时可去矣。太子仰而答曰。迫有侍卫。欲去无从。天神即厌其妻诸妓女辈。皆令卧睡。
太子徐起。听妻气息。视众伎女。皆如木人。百节空空。譬如芭蕉。中有乱头猗鼓。委担伏琴。更相荷枕。臂脚垂地。鼻涕目泪。口中流涎。琴瑟筝笛。乐器纵横。鵁鶄鸳鸯。警备之辈。皆悉淳昏而卧。太子遍观。旋视其妻。具见形体。发爪髓脑。骨齿髑髅。皮肤肌肉。筋脉肪血。心肺脾肾。肝胆肠胃。屎尿涕唾。外为革囊。中盛臭处。无一可奇。强熏以香。饰以华彩。譬如假借当还。亦不得久计。百年之寿。卧消其半。又多忧患。其乐无几。淫劮败德。令人愚痴。非彼诸佛别觉真人所称誉也。故曰。贪淫致老。嗔恚致病。愚痴致死。除此三者。乃可得道。
一心念是已。便起瞻沸星。夜其过半。见诸天。于上叉手。劝太子去。即呼车匿。徐令被马褰裳跨之。徘徊于庭。念开门当有声。天王维睒。久知其意。即使鬼神。捧举马足。并接车匿。踰出宫城。到于王田阎浮树下。明日宫中骚动。不知太子所在。千乘万骑。络绎而追。王因自到田上。遥见太子。坐于树下。日光赫烈。树为曲枝。随荫其躯。王悚然悟惊。乃知其神。不识下马。为作礼时。太子亦即前拜曰。自我为子。希曾出国。今一适此。大王何宜抂来。愿用时还。
今我所以欲离世者。以自所见。恩爱如梦。室家欢娱。皆当别离。贪欲为狱。难得免出。故曰。以欲网自蔽。以爱盖自覆。自缚于狱。如鱼入笥口。为老死所伺。如犊求母乳。吾恒以是。常自觉悟。愿求自然。欲除众苦。诸未度者。吾欲度之。诸未解者。吾欲解之。诸不安者。吾欲安之。未见道者。欲令得道。故欲入山求我所愿。得道当还。不忘此誓。
王知其志固。惘然不知所言。便自还宫。谓瞿夷曰。如吾子心。清白难动如地。不乐富贵。不慕于天下。唯道是欲。自期必逮。于是太子。攀树枝见耕者。垦壤出虫。乌随啄吞。感伤众生。鱼鳞相咀。其不仁者。为害滋甚。死堕恶道。求出良难。诸天虽乐。而亦非常。福尽则惧。罪至亦怖。祸福相承。生死弥久。观见人间。上至二十八天。贵极而无道。皆与地狱对门。三恶道处。痛酷百端。欢乐暂有。忧畏延长。天地之间。无一可奇。吾不能复为欲惑矣。
即起上马。将车匿前行数十里。忽然见主五道大神。名曰贲识。最独刚强。左执弓。右持箭。腰带利剑。所居三道之衢。一曰天道。二曰人道。三曰三恶道。此所谓死者魂神。所当过见者也。太子到问。何道所从。贲识惶懅。投弓。释箭。解剑。逡巡示以天道曰。是道可从。
行数十里。逢两猎客。太子自念。我已弃家。在此山泽。不宜如凡人被服宝衣有欲态也。乃脱身宝裘。与猎者贸鹿皮衣。到前下马。遣车匿还。车匿长跪曰。今随大天。不可独还。太子曰。汝可径归。上白大王。及谢舍妻。今求无为大道。勿以我为忧。即脱宝冠及著身衣。悉付车匿。于是白马。屈膝舐足。泪如连珠。车匿悲泣。随路而啼。顾视太子。已被鹿皮衣。变服去矣。
车匿步牵马还。宫都中外。莫不惆怅。瞿夷啼哭。自投殿下曰。我望太子。如渴欲饮。汝今与马返独空归。前抱马颈。问太子所在。车匿曰。太子上白大王及谢舍妻。今求无为大道。勿以我为忧。瞿夷啼哭曰。一何薄命。生亡我所天。为在何许。当那求之。抚马背曰。太子乘汝出。汝何独来归。举国人民。莫不歔欷。王悲噢咿。涕泣交流。谓瞿夷曰。如吾子所觉。老病死苦。实为大患。此神人也。其生之日。上帝亲下。万神侍卫。符瑞光相。非世所见。阿夷相言。若不乐天下。而弃家为道者。必为自然佛。当度脱万姓。今辞学道。乃自然乎。
王欲解瞿夷意。亦自感激。即选国中豪贤。得数千人择有累重多子孙者。取五人现之。王曰。汝等于家长子抱孙。独曰欢耶。吾有一子。未曾出门。一旦舍我。远涉深山。溪谷险阻。吉凶之难。寒暑饥渴。谁得知者。烦卿五人。各遣一子。追求索之。得必随侍。如有中道委而还者。吾灭汝族属。于是阿若拘邻等五人。受命追太子。及于深山。随侍数年。太子不与语。自行如故。陟涉山岗。蔓踰深谷。五人苦之言。此狂人耳。何道之有。行不择路。奚可随也。设委还者。王灭吾家。不如止此。五人所止。有好泉水。甘果不乏。
太子自去。踰越名山。经摩竭界。瓶沙王出田猎。遥见太子。行山泽中。即与诸耆长大臣。俱追见之。王曰。太子生多奇异形相炳著。当君四天下。为转轮圣王。四海颙颙。冀神宝至。何弃天位。自放山薮。必有异见。愿闻其志。太子答曰。以吾所见。天地人物。出生有死。剧苦有三。老病死痛。不可得离。计身为苦器。忧畏无量。若在尊宠。则有憍佚。贪求快意。天下被患。此吾所厌。故欲入山以修其志。诸耆长曰。夫老病死。自世之常。何独预忧。乃弃美号。隐遁潜居。以劳其形。不亦难乎。
太子答曰。如诸君言。不当豫忧。使吾为王。老到病至。若当死时。宁有代我受此厄者不。如无有代。胡可勿忧。天下虽有慈父孝子。爱彻骨髓。至病死时。不得相代。若此伪身。苦至之日。虽居高位。六亲在侧。如为盲人设烛。何益于无目者乎。吾观众行。一切无常。皆化非真。乐少苦多。身非己有。世间虚无。难得久居。物生有死。事成有败。安则有危。得则有亡。万物纷扰。皆当归空。精神无形。躁浊不明。行致死生之厄。非直一受而已。但为贪欲。蔽在痴网。没生死河。莫之能觉。故吾欲一心思四空净。度色灭恚。断求念空。无所适莫。是将反其源。而归其本。始出其根。如我愿得。乃可大安。
瓶沙王喜曰。善哉菩萨志妙。世间难有。必得佛道。愿先度我。大子默然而逝。当度尼连禅河。天神为止流令中暂干。大子渡河。行数十里。见三梵志。各与弟子。索居溪边。过问其道。自称言。吾事梵天。奉于日月。日修火祠。唯水是净。菩萨答曰。是故生死道耳。水不常满。火不久热。日出则移。月满则亏。道在清虚。水焉能令人心净。伤之而去。行起慈心。遍念众生老耄专愚。不免疾病。死丧之痛。欲令解脱。以一其意。而起悲心。愍伤一切。皆有饥渴寒暑得失罪咎艰难之患。欲令安隐。以一其意。而起喜心。念诸世间。皆有忧苦恐怖遭逢之患。欲令恬惔以一其意。而起护心。欲度五道八难之生。愚蔽曚闇。不见正道。念欲成济。使得无为。以一其意。得善不喜。逢恶不忧。舍世八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以倾动。
既历深山。到幽闲处。见贝多树。四望清净。自念。我已弃家。在此山泽。不宜复饰发如凡人意。以有栉梳汤沐之念。则失净戒正定慧解度知见意。非道之纯污清净行。当作沙门如菩萨法。天神奉剃刀须发自堕。天受而去。菩萨即拾槀草。以用布地。正基坐。叉手闭目。一心誓言。使吾于此肌骨枯腐。不得佛终不起。天神进食。一不肯受。天令左右。自生麻米。日食一麻一米。以续精气。端坐六年。形体羸瘦。皮骨相连。玄清靖漠。寂默一心。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游志三四。出十二门。无分散意。神通微妙。弃欲恶法。无复五盖。不受五欲。众恶自灭。念计分明。思想无为。譬如健人得胜怨家。意以清净。成一禅行。心自开解。却情欲意。无恶可改。不复计视。念思已灭。譬如山顶之泉。水自中出。盈流于外。溪谷雨潦。无缘得入。恬惔守一。欣然不移。成二禅行。又弃喜意。唯见无淫。外诸好恶。一不得入。内亦不起。心正身安。譬如莲华根在水中。华合未开。根茎枝叶。润渍水中。以净见真。成三禅行。弃苦乐意。无忧喜想。心不依善。亦不附恶。正在其中。如人沐浴洁净。覆以鲜好白氎。中外俱净。表里无垢。喘息自灭。寂然无变。成四禅行。譬如陶家和埴调柔。中无沙砾。在作何器。精进开发。无所不能。以得定意。不舍大悲。智慧方便。究畅要妙。通三十七道品之行。所谓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念。五根五力。七觉八道。周而复始。无复瑕秽。意在三向一惟向空。念灭不散。无操无舍。二向无想。心定不起。好恶不思。三向不愿。不乐三界。不复生苦。便得三活。一离贪欲。二离嗔恚。三离愚痴。无复挂碍。
于是第六化应声天。天上魔王。见菩萨清净无欲。精思不懈。心中烦毒。饮食不甘。伎乐不御。念是道成必大胜我。欲及其未作佛。当坏其道意。魔子萨陀。前谏父曰。菩萨行净。三界无比。以得自然神通。众梵诸天亿百。皆往礼侍。此非天王所当沮坏。无为兴恶自亏福也。魔王不听。召三玉女。一名欲妃。二名悦彼。三名快观。使行坏菩萨意。三女皆被罗縠之衣。服天名香璎珞珠宝。极为妖冶巧媚之辞。欲乱其意。菩萨心净。如琉璃珠。不可得污。三女复白曰。仁德至重。诸天所敬。应有供养故天献我。我等好洁。年在盛时。天女端正。莫有殊我者。愿得晨起夜寐供侍左右。
菩萨答曰。汝宿有福。受得天身。不惟无常。而作妖媚。形体虽好。而心不端。譬如画瓶中盛臭毒。将以自坏。有何等奇。福难久居。淫恶不善。自亡其本。死即当堕三恶道中。受鸟兽形。欲脱致难。汝辈乱人正意。非清净种。革囊盛屎。而来何为。去吾不用汝。其三玉女。化成老母。不能自复。魔王益忿。更召诸鬼神。合得一亿八千万众。皆使变为师子熊罴虎兕象龙牛马犬豕猴猿之形。不可称言。虫头人体。蚖蛇之身。鼋龟之首。而六目。或一颈而多头。齿牙爪距。担山吐火。雷电四绕。擭持戈矛。菩萨慈心。不惊不怖。一毛不动。光颜益好。鬼兵退散。不能得近。魔王自前。与佛相难诘。其辞曰。
比丘何求坐树下 乐于林薮毒兽间
云起可畏窈冥冥 天魔围绕不以惊
古有真道佛所行 恬惔为上除不明
其城最胜法满藏 吾求斯座决魔王
汝当作王转金轮 七宝自至典四方
所受五欲最无比 斯处无道起入宫
吾观欲盛吞火铜 弃国如唾无所贪
得王亦有老死忧 去此无利勿妄谈
何安坐林而大语 委国财位守空闲
不见我兴四部兵 象马步兵亿八千
已见猴猿师子面 虎兕毒蛇豕鬼形
皆持刀剑擭戈矛 超踔哮吼满空中
设复亿垓神武备 为魔如汝来会此
矢刃火攻如风雨 不先得佛终不起
魔有本愿令我退 吾亦自誓不虚还
今汝福地何如佛 于是可知谁得胜
吾曾终身快布施 故典六天为魔王
比丘知我宿福行 自称无量谁为证
吾昔行愿从定光 受别为佛释迦文
怒畏想尽故坐斯 意定必解坏汝军
我所奉事诸佛多 财宝衣食常施人
仁戒积德厚于地 是以脱想无患难
菩萨即以智慧力 伸手案地是知我
应时普地砰大动 魔与官属颠倒堕
魔王败绩怅失利 惛迷却踞前画地
其子又晓心乃悟 即时自归前悔过
吾以不复用兵器 等行慈心却魔怨
世用兵器动人心 而我以等汝众生
若调象马虽已调 然后故态会复生
若得最调如佛性 已如佛调无不仁
垓天见佛擒魔众 忍调无想怨自降
诸天欢喜奉华臻 非法王坏法王胜
本从等意智慧力 慧能即时攘不祥
能使怨家为弟子 当礼四等道之证
面如满月色从容 名闻十方德如山
求佛像貌难得比 当稽首斯度世仙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下
菩萨累劫清净之行。至儒大慈。道定自然。忍力降魔。鬼兵退散。定意如故。不以智虑。无忧喜想。是日初夜。得一术阇。自知宿命。无数劫来。精神所更。展转受身。不可称计。皆识知之。至二夜时。得二术阇。悉知众生心中所念。善恶殃福。生死所趣。至三夜时。得三术阇。漏尽结解。自知本昔久所习行。四神足念。精进定欲定。意定。戒定。得变化法。所欲如意。不复用思。身能飞行。能分一身。作百作千。至亿万无数。复合为一。能彻入地。石壁皆过。从一方现。俯没仰出。譬如水波。能身中出水火。履水行虚。身不陷坠。坐卧空中。如鸟飞翔。立能及天。手扪日月。欲身平立。至梵自在。眼能彻视。耳能洞听。意悉预知。诸天人龙鬼神蚑行蠕动之类。身行口言心所欲念。悉见闻知。诸有贪淫无贪淫者。有嗔恚无嗔恚者。有愚痴无愚痴者。有爱欲无爱欲者。有大志行无大志行者。有内外行无内外行者。有念善无念善者。有一心无一心者。有解脱意无解脱意者。一切悉知。
菩萨观见天上人中。地狱畜生。鬼神五道。先世父母兄弟妻子。中外姓字。一一分别。一世十世。百千万亿无数世事。至于天地一劫崩坏空荒之时。一劫始成。人物兴时。能知十劫百劫。至千万亿无数劫中。内外姓字。衣食苦乐。寿命长短。死此生彼。展转所趣。从上头始。诸所更身。生长老终。形色好丑。贤愚苦乐。一切三界。皆分别知。见人魂神。各自随行。生五道中。或堕地狱。或堕畜生。或作鬼神。或生天上。或入人形。有生豪贵富乐家者。有生卑鄙贫贱家者。知诸众生。或五阴自蔽。一色像。二痛痒。三思想。四行作。五魂识。皆习五欲。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细滑。牵于爱欲。或于财色。思望安乐。从是生诸恶本。从恶致苦。能断爱习。不随淫心。大如毛发。受行八道。则众苦灭矣。譬如无薪亦复无火。是谓无为度世之道。
菩萨自知。已弃恶本。无淫怒痴。生死已除。种根已断。无余栽枿。所作已成。智慧已了。明星出时。廓然大悟。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得佛十八法。有十神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者。谓从得佛。至于泥曰。一无失道。二无空言。三无忘志。四无不静意。五无若干想。六无不省视。七志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九定意无减。十智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度知见无减。十三古世之事悉知见。十四来世之事悉知见。十五今世之事悉知见。十六览众身行化以始所知。十七览众言行化以始所知。十八览众意行化以始所知。是为佛十八不共之法。
十神力者。佛悉知见。深微隐远是处非处。明审如有。一力也。佛悉明知来今往古所造行地所受报应。二力也。佛悉分别天人众生彼彼异念。三力也。佛悉知众生若干种语及度世语。四力也。佛悉了知世间杂种无量情态。五力也。佛能现禅解定行除众劳诤。六力也。佛知欲缚知缚解要在所宜行。七力也。佛智如海善言无量追识一切宿命所更。八力也。佛天眼净。见人物死。神所出生。善恶殃福。随行受报。九力也。佛漏已尽。无复缚著。神真睿智。自知见证。究畅道行。可作能作。无余生死。其智明审。是为佛十神力也。
四无所畏者。佛神智正觉。无所不知。愚惑相言。佛未悉知。至于梵摩众圣。皆莫能论佛之智故。独步不惧。一无畏也。佛漏已尽悉知。愚惑相言。佛漏未尽。至于梵摩众圣。莫能论佛之志故。独步不惧。二无畏也。佛说经戒天下诵习。愚惑相言。佛经可遏。至于梵摩众圣。莫能论毁佛之正经故。独步不惧。三无畏也。佛现道义。言真而要。能度苦厄。愚惑相言。佛不能度苦。至于梵摩众圣。莫能论佛正道故。周行不惧。四无畏也。
佛得定意。一切知见。坐自念言。是实微妙。难知难明。甚难得也。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大包天地。细入无间。昔定光佛时。别我为佛。名释迦文。令果得之。从无数劫。勤苦所求。适今得耳。自念宿命。诸所施为。慈孝仁义。礼敬诚信。中正守善。虚心学圣。柔弱净意。行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习四等心。慈悲喜护。养育众生。如视赤子。承事诸佛。积德无量。累劫勤苦。不望其功。今悉自得。喜自说曰。
今觉佛极尊 弃淫净无漏
一切能将导 从者必欢预
夫福之报快 妙愿皆得成
愍疾得上寂 吾将逝泥洹
佛初得道。自知食少身体虚轻。徐起入水洗浴。毕欲上岸。天按树枝。得攀而出。旋往树下。有五百青雀。飞来绕佛。三匝而去。复有长者女。始嫁有愿生子男者。当作百味之糜。祠山树神。后生得男。喜即作糜。盛以金钵。其女泻糜。釜杓不污。女益珍敬。即与数女。俱入山中。望见好树。即遣婢先往扫除。婢到见佛。不知何神。还报女言。有神在树下坐。女令婢戴百味之糜置头上。前长跪上食并金钵。佛言。汝等能有善意。必以现世得福见谛。众女遥拜而退。佛便食糜已。念先三佛初得道时。皆有献百味之食并上金钵如此器者。今皆在文邻龙所。佛即掷钵水中。自然逆流。上水七里。堕前三钵上。四器共累。相类如一。龙王欢喜。知复有佛。佛定意七日。不动不摇。树神念佛。新得道快坐七日。未有献食者。我当求人令饭佛。时适有五百贾人。从山一面过。车牛皆踬不行。中有两大人。一名提谓。二名波利。怖还与众人俱诣树神请福。神现光像言。今世有佛。在此优留国界尼连禅水边。未有献食者。汝曹幸先能有善意。必获大福。贾人闻佛名。皆喜言。佛必独大尊。天神所敬。非凡品也。即和麨蜜。俱诣树下。稽首上佛。佛念先古诸佛哀受人施法皆持钵。不宜如余道人手受食也。
时四天王。即遥知佛当用钵。如人屈申臂顷。俱到頞那山上。如意所念。石中自然出四钵。香净洁无秽。四天王各取一钵。还共上佛。愿哀贾人。令得大福。方有铁钵。后弟子当用食。佛念取一钵不快余三意。便悉受四钵。累置左手中。右手按之。合成一钵。令四际现。佛受麨蜜。告诸贾人。汝当归命于佛。归命于法。方有比丘众。当预自归。即皆受教。各三自归。佛起于异处食毕。咒愿贾人言。今所布施。欲使食者。得充气力。当令施家。世世得愿。得色得力。得瞻得喜。安快无病。终保年寿。诸邪恶鬼。不得娆近。以有善意。立德本固。诸善鬼神。常当拥护。开示道地。得利谐偶。不使迍蹇。无复艰患。人有正见。以信喜敬。洁净不悔。施道德者。福德益大。所随转胜。吉无不利。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神鬼王。常随护助。四天大王。赏别善人。东提头赖。南维睒文。西维楼勒。北拘均罗。当护汝等令不遭横。能有慧意。研精学问。敬佛法众。弃捐众恶。不自放恣。现受吉祥。种福得福。行道得道。以先见佛一心承奉。当为从是致第一福。现世获佑。快解见谛。富乐长寿。自致泥洹。时糗蜜冷。佛腹内风起。帝释即知。应时到阎浮提界上。取药果名呵梨勒。来白佛言。是果香美可服。最除内风。佛便食之。风即除去。起到文邻瞽龙无提水边。坐定七日。不喘不息。光照水中。龙目得开。自识如前。见三佛光明。目辄得视。龙王欢喜沐浴。名香栴檀苏合出水。见佛相好。光影如树有华。前绕佛七匝。身离佛围四十里。龙有七头。罗覆佛上。欲以障蔽蚊虻寒暑。时雨七日。龙一心不饥不渴。七日雨止。佛悟。龙化作年少道人。著好服饰。稽首问佛。佛得无寒。得无热。得无为蚊虻所娆近耶。佛时答言。
久得在屏处 思道其福快
昔所愿欲闻 今以悉知快
不为彼所娆 能安众生快
度世三毒灭 得佛泥洹快
生世得睹佛 闻受经法快
得与辟支佛 真人会亦快
不与愚从事 得离恶人快
有黠别真伪 知信正道快
佛告龙王。汝当复自归于佛。自归于法。自归于比丘僧。即受三自归。诸畜生中。是龙为先见佛。佛以神足。移坐石室。自念本愿。欲度众生。思惟生死本。从十二因缘法起。法起故便有生死。若法灭者生死乃尽。作是故自得是。不作是是便息。一切众生。意为精神。窈窈冥冥。恍忽无形。自起识想。随行受身。身无常主。神无常形。神心变化。躁浊难清。自生自灭。未曾休息。一念去。一念来。若水中泡。一滴灭一复兴。至于三界欲色无色九神所止。皆系于识。不得免苦。昧昧然不自觉。故谓之痴。莫知要道夫得至妙。虚寂无念。不可以凡世间意知。世间道术。九十六种。各信所事。孰知其惑。皆乐生求安。贪欲嗜味。好于声色故不能乐佛道。佛道清净。空无所有。凡计身万物不可得常有。设当为说。天下皆苦。空无所有。谁能信者。枯苦我耳。意欲默然。不为世间说法。便入定意。佛放眉中光。上照七天。梵天知佛欲取泥洹。悲念三界皆为长衰。终不得知度世之法。死即当复堕三恶道。何时当脱天下。久远乃有佛耳。佛难得见。若优昙华。今我当为天人请命求哀于佛。令止说经。即语帝释。将天乐般遮伎。下到石室。佛方定意觉。般遮弹琴而歌。其辞曰。
听我歌十力 弃盖寂定禅
光彻照七天 德香踰栴檀
上帝神妙来 叹仰欲见尊
梵释赍敬意 稽首欲受闻
佛所本行愿 精进百劫勤
四等大布施 十方受弘恩
持戒净无垢 慈软护众生
勇决入禅智 大悲敷度经
苦行积无数 功勋成于今
戒忍定慧力 动地魔已擒
德普盖天地 神智过灵圣
相好特无比 八声震十方
志高于须弥 清妙莫能论
永离淫怒痴 无复老死患
唯哀从定觉 愍伤诸天人
为开法宝藏 敷惠甘露珍
令从忧畏解 危厄得以安
迷惑见正道 邪疑睹真言
一切皆愿乐 欲听受无厌
当开无死法 垂化于无穷
佛意悉知。便从定觉。梵天白佛言。从久远以来。适复见佛耳。诸天喜踊。欲闻佛法。当为世间说经。愿莫般泥洹。众生愚闇。无有慧眼。唯加慈导。令得解脱。诸天人中。多有贤善。好道易解。亦有精进。能受戒法。畏于地狱三恶道者。愿开法藏。为现甘露。受者必多。天下无佛时。我见余道人。具有三毒自意合作经典人尚学其不至诚法。何况佛之清净无淫怒痴。愿佛说法。使众生得闻至诚之道。
佛言。善哉善哉。梵天。欲广施安救诸世间。抚利宁济。乐使解脱。我念世间。贪爱嗜欲。堕生死苦。少能自觉本从十二因缘起。痴缘痴。行缘行。识缘识。名像缘名像。六入缘六入。更乐缘更乐。痛缘痛。爱缘爱。受缘受。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苦闷心恼。大患其有。精神从爱。转受生死。欲得道者。当断贪爱灭除情欲。无为无起。然则痴灭。痴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像灭。名像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更乐灭。更乐灭则痛灭。痛灭则爱灭。爱灭则受灭。受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闷心恼大患皆尽。是谓得道。唯佛觉此。微妙难明。夫此清净无愚痴想。不可以世间凡夫意知。天下道术。九十六种。各有所事。或事天地日月五星。或事水火鬼神龙神。皆乐生求安。贪欲嗜味。好于声色。故不能乐佛道。不闻佛经。不知要法。凡人意异。计身万物谓可常有。设当为说目之所见。万物无常。有身皆苦。身为非身。空无所有。亲戚家属。悉非人所。正言似反。谁能信者。吾为枯苦。不如取泥洹。故欲不言耳。梵天复曰。
从无数劫人在世间生死唯佛经难得闻。
从佛在世能度极者 今以得愿人中难有
尊极无佛比 是故稽首礼
世间缚著为久在冥 今十力兴神智无量
当开法藏施慧光明 照诸天人令得开解
佛能度一切 是故愿自归
从本发意誓为苦人 劳谦积德行愿已成
无明老死长衰可悲 当施法药救诸病痛
慈哀无过佛 是故稽首请
佛已可梵天念谁可先度者。昔者父王遣五人侍我。今在山中。即复道还。五人见佛。自相谓言。是人来者。慎莫与起也。佛到。五人皆起。不觉作礼。时佛言。卿等持心。何无牢固。属言莫起。何以作礼。五人不对。愿为弟子。佛即手摩其头。以为沙门。还道树下各坐思惟佛。又复念此间有优为迦叶。大明勇健。有好名字。国王吏民。皆共事之。与五百弟子。在尼连禅水边。欲先开化令解欢喜。信乐佛法。尔乃余人。当随而学。即往从之。迦叶见佛。即来起迎。赞言幸甚。大道人善来。相见消息安不。佛即答言。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厚。无为第一安。
迦叶曰。有何敕使。佛言。欲报一事。傥不嗔恚。烦借火室。一宿之间。曰不爱也。中有毒龙。恐相害耳。佛言。无苦龙不害我。重借至三。迦叶言。然大道人德高。能居中者大善。佛即澡洗前入火室。持草布地。适坐须臾。毒龙嗔恚。身中出烟。佛亦现神。身中出烟。龙大忿怒。身皆火出。佛亦现神。身出火光。龙火佛光。于是俱盛。石室尽燃。其炎烟出。如失火状。迦叶夜起。相视星宿。见火室洞然。噫噫言。咄。是大沙门。端正可惜。不随我语。竟为毒火所害。佛知其意。于其室内。以道神力。灭龙恚毒。降伏龙身。化置钵中。迦叶惶遽。令五百弟子人。持一瓶水。就掷灭火。而一瓶者。更成一火。师徒益怖。皆言。咄咄杀是大沙门。明旦佛持钵盛龙而出。迦叶惊喜问。大道人乃尚活耶。器中何等。佛答言。然吾自活耳。是钵中者。可言毒龙。众人所畏。不敢入室者也。今者降之。已受戒矣。迦叶自以得道。谓佛非真。顾语弟子。是大沙门极神。虽尔未及于道。不如我得罗汉也。
佛复移近迦叶。坐一树下。夜第一四天王俱下听佛说经。四王光影。明如盛火。迦叶夜起。占候见佛。边有四火。明旦行问。大道人亦事火乎。佛言。不事火也。曰昨夜此间有四火何也。佛言。昨夜四天王。来下听经。是其光耳。迦叶念言。是大沙门极神。虽然尚未得道故。不如我得罗汉也。
佛止树下。第二天帝释。夜复来下。听佛说经。帝释光影。甚益大明。迦叶夜起。占候见佛边火光倍于昨四火明。心念是大沙门续事火也。明旦复行问。大道人得无事火。佛言不也。昨天帝释。来下听经。是其光耳。迦叶念言。是大沙门。乃神圣。虽然未及于道。不如我得罗汉也。
后夜第七梵天。又下听经。梵之光影。倍于帝释。迦叶夜起。占候见火光益大明盛。明日问。大道人事火乎。答言。不事火也。昨夜火光益明大何也。
佛言。昨夜梵天。来下听经。是其光耳。迦叶复念。是大沙门。神则神矣。然未得道。不如我得罗汉也。
迦叶五百弟子。人事三火。合千五百火。明旦燃之。火了不燃。怪而白师。师言。疑是大沙门所为也。即行问佛。我五百弟子。凡事千五百火。今旦燃之。火皆不燃。是大道人之所为乎。佛言。卿欲使火燃不。问之至三。曰欲使燃。佛言可去。火当燃。应声皆燃。迦叶复念。是大沙门。神则神矣。然未得道。不如我已得罗汉也。
迦叶身自事三火。明旦燃之。又不可燃。心念复是大沙门所为也。即行问佛。我自事三火。今旦燃之。了不可燃。续是大道人所为耶。
佛言。卿欲使火燃不。问之至三。曰欲使燃。佛言可去。火当燃。应声皆燃。迦叶复念。是大沙门。神则神矣。然未得道。不如我已得罗汉也。
火燃之后。迦叶欲灭之不可得灭。五百弟子。及诸事火者。共助灭之。而了不灭。皆言。大沙门所为也。
迦叶行问佛。火既燃矣。今不可灭。佛言。欲使灭乎曰欲使灭佛言。可去火当灭。应声即灭。迦叶故念。是大沙门虽神。不如我得道真也。
迦叶行白佛言。愿大道人。留此不须复远行。我自给饭食。即还敕家。明日作好饭。施床座已。食时自行请佛。佛言便去今随后到。迦叶适去。佛如人屈申臂顷。东适弗于逮界上数千亿里。取树果名阎逼。盛满钵还。迦叶未至。佛已坐其床上。迦叶后到。问大道人从何道来。佛言。卿适去我东到弗于逮地取阎逼果。香美可食便取食之。佛饭已去。迦叶续念。是大沙门虽神。不如我道真也。明日食时。迦叶复请佛。佛言便去。今随后到。迦叶适去。佛便南行。极阎浮提界数千万里。取呵梨勒果。盛满钵还。迦叶未归。佛已坐其床。迦叶至问何缘先到。佛言。卿适去我即南行极此地界。取呵梨勒果。亦香且美。便取食之。佛饭已去。迦叶续念。是大沙门虽神。不如我道真也。
明日迦叶。复行请佛。佛言便去。今随后到。迦叶适去。佛西到拘耶尼界上数千亿里。取阿摩勒果。盛满钵还。先迦叶归。坐其床上。迦叶后至。问大道人。从何而来。佛言。卿适去后。我西适拘耶尼地。取阿摩勒果。香美可食。便取食之。佛饭已去。迦叶复念。是大沙门虽神。故不如我道真也。
明日迦叶复请佛。佛言。便去今随后到。迦叶反顾。忽然不见佛。佛以神足。北适郁单越界上数千亿里。取自然粳米。满钵而还。先迦叶至。坐其床上。迦叶后至。问大道人复从何来。佛言。从北郁单越地。取此成熟粳米。快美且香。卿试食之。佛饭已去。迦叶复念。是大沙门虽神。故不如我道真也。
明日食时。佛持钵。自到迦叶家。受饭而还。于屏处食已。念欲澡漱。天帝知佛意即下。以手指地。水出成池。令佛得用。迦叶晡时。彷徉聚中。见有泉水。怪而问佛。何缘有此。佛言。吾朝得卿饭于此。食已念欲澡漱。天帝释指地。令有水出。汝当名此为指地池。迦叶复念。是大沙门虽神。故不如我道真也。
佛还树下。道见弃弊衣取欲浣之。天帝知佛意。即到頞那山上。取正四方成治好石。来置池边白佛言。可用浣衣。佛欲晒衣。天帝复行取六方石。来给晒衣。
迦叶见池边有两好石。又问。何缘有此。佛言。吾欲浣濯。及欲晒衣。天帝到頞那山上取此石来。迦叶复念。是大沙门虽神。故不如我道真也。
佛后日入指地池澡浴毕。欲出无所攀。池上素有树。名迦和。绝大修好。其树自然曲下就佛。佛攀而出。迦叶见树曲下垂荫。怪而又问。佛言。吾入池浴。出无所攀。是故树神为我曲之。迦叶复念。是大沙门虽神。故不如我道真也。
时摩竭国王及吏民。以岁节会礼诣迦叶所。相娱乐七日。迦叶念佛神圣明智。众人见者。必俱舍我而共事之。当令其去七日快也。佛知其意。即隐七日。迦叶后日又念。间者我有节会余食甚多。得大沙门来。饭之快耶。佛遥知之。即时来到。迦叶喜言。大道人来。一何善也。我适欲相供养。中间何为七日不现。佛言。间者王与吏民共会七日。卿意念言。是大沙门。神圣明智。众人见者。必俱舍我而共事之。当令其去七日快也。是故我去。卿今念我故复来耳。迦叶心念。是大沙门。乃知人意。虽然故不如我道真也。
尔时迦叶五百弟子。适俱破薪。各举一斧。斧皆不得下。懅共白师。师言。是大沙门所为也。即行问佛。我诸弟子。向共破薪。斧皆举而不下。佛言可去。斧当下。斧即下下之后。斧皆著薪。举之不举。复行白佛。今斧适下。又皆不举。佛言可去。今使斧举。即举得用。迦叶复念。是大沙门虽神。故不如我道真也。
时尼连禅水。长流駃疾。佛以自然神通。断水令住。使水隔起。高出人头。令底扬尘。佛行其中。迦叶恐佛为水所漂。即与弟子俱。乘船索佛。迦叶见水隔断。中央尘起。佛行其间。迦叶呼言。大道人乃尚活耶。佛言。然吾自活耳。又问。佛欲上船不。佛言大善。佛念今当现神。令子心伏。即从水中。贯船底入。无有穿迹。迦叶复念。是大沙门。神则神矣。然不如我已得罗汉也。
佛语迦叶。汝非罗汉。亦不知道真。胡为虚妄。自称贵乎。于是迦叶心惊毛竖。自知无道。即稽首言。大道人实神圣。乃知我意志。宁可得从大道人禀受经戒作沙门耶。佛言。且还报汝弟子。报之益善。卿是大长者。国中所承望。今欲学大道。可独自知乎。迦叶受教。还告诸弟子。汝曹知乎。我目所见。意始信解。当除须发。被法衣。受佛戒。作沙门。汝等欲何趣。五百弟子曰。我等所知。皆大师恩。师所尊信。必不虚妄。愿皆随从得为沙门。于是师徒。脱身裘褐。及取水瓶杖屣诸事火具。悉弃水中。俱共诣佛。稽首白佛言。今我五百弟子。以有信意。愿欲离家除须发。受佛戒。佛言可。诸沙门来。迦叶及五百弟子。须发自堕。皆成沙门。
优为迦叶有二弟。次曰那提迦叶。幼曰竭夷迦叶。二弟各有二百五十弟子。庐舍列居水边。见诸梵志。衣服什物。诸事火具。皆随水流。二弟惊愕。恐兄师徒五百人。为恶人所害。大水所漂。即与五百弟子。逆水而上。见兄师徒。皆作沙门。怪问。大兄年百二十。智慧高远。国王吏民。所共宗事。我意以兄为是罗汉。今反舍梵志道。学沙门法。此非小事。佛岂独大其道胜乎。迦叶答言。佛道最胜。其法无量。我虽世学。未曾有得道神智如佛者也。其经戒甚修净。我今以见慈心度人。以三事教化。一者道定神足。变化自然。二者智慧知人本意。三者经道正行。随病与药。二弟各顾。谓诸弟子。汝等欲何趣。合五百人。俱同声言。愿如大师。即皆稽首。求作沙门。佛言可诸沙门来。二弟及五百弟子。皆除须发。即随佛后。复成沙门。
佛便有千沙门。俱到波罗奈夷县丛树下坐。佛诸弟子。皆故梵志。佛为诸弟子。现神变化。一者飞行。二者说经。三者教诫。诸弟子见佛威神。莫不欢喜作礼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