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器
字体大小
16
速度(字/分钟)
1
倒计时
3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镜像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天亲菩萨造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译

三具足经优波提舍翻译记
施戒闻三备摄众行。是以如来说名具足。法门深邃浅识未窥。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忧波提舍。昔出中国今现魏都。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婆罗门人瞿昙流支。爱敬法人沙门昙林。于邺城内在金华寺。兴和三年岁次辛酉月建在戍朔次庚午十三日译千百十言。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渤海高仲密启请供养守护流通。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毗舍离大林精舍。与大比丘僧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告无垢威德大力士言。善男子。菩萨有三具足。何等为三。一者施具足。二者戒具足。三者闻具足。善男子。此是菩萨三种具足世尊说已。无垢威德大力士闻心生欢喜。又彼比丘彼诸菩萨闻世尊说皆悉赞叹。

如是菩萨三种具足我今解释。以何义故。彼无垢胜无量具足。勤进正出相好严身。过百千日光明世尊。而说是经偈言。

无量种具足  出身三界主
第一胜相集  超日光牟尼
何所饶益故  说此修多罗

世尊何故。游毗舍离大林精舍。以何义故。名为世尊。何故世尊游毗舍离大林精舍不于余处。为善男子说此菩萨三种具足。以何因缘。而说如是三种具足不多不少。又复云何菩萨为当唯有如是三种具足。为当更有余法具足。若此说三大海慧经云何相避。彼说菩萨四十具足。所谓菩萨布施具足。乃至菩萨方便具足。弥勒解脱修多罗中言。善男子菩萨满足无量具足。更有大乘修多罗中。彼处世尊为菩萨说无量具足。彼云何避。又复圣者龙树已说偈言。

净道皆具足  余人不能说
佛无量智慧  故能说具足
佛无边功德  具足是善根
若如是菩提  有无量具足

若余处说菩萨则有无量具足。此修多罗云何相避。善男子者是种姓义。何故菩萨名为种姓。此义须说。以何义故名为具足。施具足者何故名施。有几种施。戒具足者何故名戒。有几种戒。闻具足者。何故名闻。有几种闻。又复施戒二具足。漏闻具足者。则是不漏。以何因缘。以漏不漏二种具足。得一切智不漏之法。此义须说。又施具足几种因缘。戒闻具足几种因缘。又复世尊说三具足。何故初施中戒后闻。此意须说。以要言之世尊示现。云何施具足。云何戒具足。云何闻具足。此皆作难我今解释。何故世尊施戒闻等。无量无垢不可称量布施具足。身如虚空住无垢法而说是经。彼义今说。偈言。

第一施戒闻  寂正行苦身
如空胜法持  具足善光明
人天礼牟尼  第一世间觉
无垢除三苦  何义说此经

此义今说。发菩提心学菩萨业相应。饶益一切智人示现此义。菩萨既发菩提心已。次满施等三种具足。此菩提业非唯发心。而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偈言。

若发菩提心  悲众生苦恼
彼相应善业  佛说此胜经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为怯弱者除怯弱故。为彼始行菩萨行者。闻修无量种种法故。尔乃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生怯弱心。佛知彼意为除怯弱饶益彼故。而说是经言。善男子。菩萨唯有三种具足。世尊示言汝勿怯弱。若我广说过不可数菩萨具足。以要言之三具足摄。偈言。

若有诸佛子  畏经无量劫
怯弱于善法  久远得菩提
如来自然智  安慰饶益彼
是故第一觉  说此修多罗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菩萨欲得趣一切智第一胜舍须资粮乘。及道方便示现此义。大导师言若汝欲得趣一切智第一胜舍。须道资粮取施具足。若须所乘取戒具足。知道方便取闻具足示现此义。偈言。

佛子若欲趣  一切智胜舍
彼人乐相应  道资粮等觉
世尊饶益彼  说此修多罗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菩萨悕望境界生智三种具足。不解其因觉因饶益。世尊已示。若汝欲得境界生智。非唯悕望汝应修满三种具足。若施具足当得境界。若戒具足汝当得生。若闻具足汝当得智。偈言。

菩萨若悕望  善微妙境界
欲胜生不劣  第一增上智
示现因饶益  世尊说是经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菩萨欲得过五怖畏。不解其因觉因饶益。何等为五。一者不活畏。二者恶名闻畏。三者死畏。四者恶道畏。五者大众威德畏。世尊已示。若汝欲得过五怖畏。应当修满三种具足。若施具足离不活畏恶名闻畏。若戒具足则离死畏离恶道畏。若闻具足则离大众威德怖畏。偈言。

第一善逝子  欲离种种畏
智慧人觉示  第一广胜因
是故牟尼尊  说此修多罗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为彼疑者断疑义故。彼大众中有人有天有阿修罗有龙夜。叉鸠盘茶等。见闻世尊胜身口意不可思议生如是心。不知世尊几种具足。获得此三不可思议。是故世尊为断此疑。已说是经言。善男子菩萨修行三种具足。此已示现世尊往昔发菩提心三具足满。是故得三不可思议。偈言。

若人天修罗  龙鸠盘茶等
闻佛胜功德  而不解其因
牟尼断彼疑  故为说是经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菩萨生于如来种姓法种性中相应示现。世尊已示若人得生婆罗门姓若刹利姓。如是之人法性相应。若离法种是则卑劣彼人若生如来种姓不离法性。若生法性如来种姓。以满施等三种具足。若不满足是则卑劣。是故如来如是教言。汝满具足莫后卑劣。偈言。

若生善逝姓  离过大富乐
天人所礼赞  牟尼王令彼
不离自法义  说此无垢经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若人自谓行于大乘第一坚固。是大众生唯口教言。欲护世间一切众生。学菩萨行修诸功德而无真实。彼如是人如说如行相应饶益。是故如来为说此经。令彼人知修一切行。如来世尊为彼人说。非此菩提唯言语得。多种苦行乃得成就。我云何得。我于往昔为取菩提一切行智。悕望利益一切众生。彼彼生处种种苦行及种种舍。所谓种种美味饮食。种种骑乘坐卧等处。园林池水戏乐之处。宅舍田业城邑聚落。宝庄严具冠髻真珠。及毗琉璃金宝璎珞众宝金刚诸庄严具。白象牛马水牛辇舆庄严之具。并及所乘诸牛马等僮仆导从。皆以舍施。过去久远我尔时。作一切庄严见王身时。城邑聚落国土山川海畔大地。并及人民一切树林种种苗稼。及诸药草无量华果鲜净妙宝。种种庄严诸粟豆等。满藏财宝布施贫穷。又复本作善牙童子。我于尔时所爱妻子舍施不吝。又复往昔作善王时。满宫婇女有十千数舍施不吝。又复往作宝髻王时。直阎浮提上身宝髻妙庄严冠脱施不吝。又复往作迦施王时。上身爱分舍施不吝。又复往作无怨胜王。舍身耳鼻施而不吝。又复往作月光王时。如青莲华无垢平满广长好眼。莲华面上自手挑施。又复往作华德王时。白净无垢犹如雪堆。及君陀华乳色齿鬘挑施不吝。又复往作善面王时。广妙长薄清净无垢如莲华叶。口中舌根自手拔施。又复往作给求者王。一切世间贫穷乞人。忆念我者令彼心喜。以一切珠金等珍宝巧作自身宝手用施。又复往作知足王时。以手足施。又复往昔曾。作光金阎浮提王。舍手足指以用布施。又复往昔作求善语大富王时。以爱法故用手足抓。挑自身肉舍以布施。又复往昔作示一切饶益王子。自舍身血给与病人。又复往作利益仙王。割肉截足舍以布施。又复往作居素摩王童子之时。破自身骨脂髓布施。又复往昔作尼啰拏童子之时。舍心布施。又复往作降恶王时。舍大小肠乳肚肝肺胞肾胃胆脾脂头脑以用布施。又复往作净藏王时。舍自身皮以用布施。又复往作金胁鹿王舍身皮施。又复往作光明王时。一切身分分分舍施。又复往作成就一切饶益导主。一切爱物皆悉舍施。临被杀者复舍自身而救济之。又复往昔身作仆使。舍身供给一切众生。又复往昔作求善语大富王时。高千肘山在上。舍身投大火聚。为善说句法因缘故。又复往作一切施王。尽割身肉称用施与为救怖畏来归我者。又复往作不吝王时。于被杀者自舍己身救护饶益。又复往作大悲长者。若入城内狱中系者放令得脱。又复往昔作象王时。自身作桥度诸众生。又复往作鱼龟瞿陀。受一切苦自身忍耐。又复往作师子鹿王。不惜筋脉救济大众。不护自身救怨家命。又复往作悲心仙时。然自身臂失道众生作明示道。又复往作说忍仙时。脔割我身我救彼怨。又复往作不休息坚等住菩萨。他入我舍侵我妻妇。有自在力能忍不嗔。又复往昔作熊身时。畏失命人来至我所。我皆安慰自舍爱身。又复往昔作上仙时。心爱正法以正法。俭无法渴法爱正法故。破身取皮取血取骨书写法言。又复往昔作王童子。为病人故自舍己命。与作第一难得之药而施与之。又复往作胜福德王。于破乱世财物倾尽。近怨家所自缚己身。以利益他饶益安乐。又复往作摩那婆时。在深山中见有饿虎睡寤饥急。自舍己身施令饱满。又复往作精进比丘。发勤精进一切智智求相应行。众生淳熟护正法故。一切苦恼种种欺陵能忍不嗔。又复往昔作坚钾时。一正遍知正像法中勤苦持戒如是。八万四千之身如是。阿僧只那由他百千苦恼我皆作来。我以悕求一切智智。为欲利益一切众生。然我不曾退菩提心。不堕大乘不舍本愿不缓大钾。于菩萨业不生怯弱。不曾舍离檀波罗蜜。不曾舍离尸波罗蜜。不曾退堕羼提波罗蜜。不曾破坏毗梨耶波罗蜜。不曾放舍禅波罗蜜。不疲倦修般若波罗蜜。不舍摄法修行一切菩萨之道。具足清净不错不谬。坚住一切菩萨之地不倦。一切菩萨三昧三摩跋提。教诸众生发菩提心不生疲倦。聚集一切菩提分法非不得恩。发行一切菩萨之行坚住不退心。常欲满一切菩萨诸愿法门不生畏惧。聚集修行一切功德不生怯弱。何以故。一切世间最胜之处。一切所有学与无学辟支佛智。所不能证所不能入不能观察。此佛法名彼不易得。若小功德和集修行则不能得。小善根者不能得故如是。若人有此宗愿我当成佛。是故翘勤修行精进如功德法聚集修行。我于此处悕望欲得如是义故佛说此经。

以何义故名世尊者。彼义今说。言世尊者。供养义故。复有余义。如菩提心忧波提舍。彼说应知。

何故世尊游毗舍离大林精舍不余处者。彼义今说。如是难者则不相应随在何处。彼一切处皆有此难。若在余处不离此难。更有余义如菩提心忧波提舍。彼说应知。

以何因缘而说如是三种具足不多少者。彼义今说。以有三分相对义故。以此三种。对治贪嫉破戒愚痴。以施具足对治贪嫉。以戒具足对治破戒。以闻具足对治愚痴。又复示现三种福德。施具足者示施福德。戒具足者正行福德。闻具足者示修福德。又复有义。一切众生随顺淳熟施戒具足。一切众生既淳熟已。然后能闻。闻已观察相应淳熟。如是随顺一切众生淳熟相应。是故说三。又复有义二种具足。一切佛法聚集住处得不乱法。依止不乱则闻具足如法。正觉一切佛法皆具足。得如是一切佛法聚集住处。如是因缘是故说三。为当唯有三种具足。为当更有余法具足。彼义今说。如是三种总摄具足。若佛广说无量具足皆此中摄。若大海慧修多罗中彼言世尊。菩萨所有一切具足福德具足智具足摄应如是知。何以故。世尊。菩萨若修福德具足。以是因缘尊胜富贵。复能令他尊胜富贵。智具足故口说善语。一切众生闻者欢喜。彼施与戒福德具足闻智具足如是无违。

何故菩萨名种姓者。彼义今说。有师说言有四种家如来生处。如偈说言。

谛舍寂静慧  此四真胜家
正遍知家生  师说言种姓

又善方便是菩萨父。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母。如彼无垢名称经说。般若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菩萨般若波罗蜜者持故如母。方便生者如父生子。如父母故说言种姓。如是种姓父母二种相似义故。又奢摩他毗婆舍那。如是种姓生正遍知。一切姓中此门第一。一切善法是姓是门如经中说。佛正法中二法双行。彼奢摩他父。毗婆舍那母。彼二法种姓。偈言。

毗婆舍那母  奢摩他为父
生一切菩萨  因毗婆舍那
奢摩他等故  有一切正觉

又复有义。诸佛菩萨现前正住三昧大悲。此二法是如来种姓。因此二法生于如来。诸佛菩萨现前正住。三昧为父大悲为母。又复如是此佛菩萨。现前正住三昧为父忍菩萨母。此是种姓。偈言。

佛菩萨现前  正住三昧父
若大悲戒忍  是菩萨之母

此偈明何义。说菩萨种姓之义。

以何义故。名具足者。彼义今说。推觅众物处处将来举掌积聚计挍备办增益和集故名具足。又复多法和集之义故名具足。又复有义。荷担菩提故名具足。如外道斋大会具足。初取羊等将来营办。如是菩提如前具足。后菩提觉又复多法说名具足。如药和集乃得成散。如是具足又复有义。前种姓法坚持不失。复向彼岸如大船舶。先和集已后向宝洲。又复有义。正圆非邪如观察耳。如是之义故名具足。又复常修一切胜行故名具足。又具足者。欲得出过荷负重担出到度义。荷负重担不懈怠义。三界过义故名具足。

又具足者。平等集修平等负修平等行修平等起修平等作修平等持修平等拄修平等养修故名具足。等养修者。于诸众生犹如医师消息病者疗治众病等。负修者六波罗蜜。如乘船舶等。行修者如大乘说等。起修者菩萨修学如学射等。先正足住等。作修者巧作一切菩萨诸业。如巧作师等。持修者常无常等如称平等等。拄修者一切菩萨能拄法舍。如堂粗柱等。集修者一切白法如蜜蜂集。如是等义故名具足。

又自田义若和合义。若或多义若别异义。若或广义若宽博义。若或胜义。若坚固义若牢固义。若和集义若和合义。若或物义若或财义。若或取义若积聚义。若或惭义若或愧义故名具足。

何故名施彼义今说。若破贪贫得大富乐福德具足。是故名施。施有几种彼义今说。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资生施。二者无畏施。三者法施。资生施者。谓饮食等种种舍施。彼资生施色香味胜净洁如法。远离贪垢无匮吝垢。离贪垢者。心不狭小如是舍施自手多施。无吝垢者。不存富乐如是舍施。无畏施者。谓能救济师子虎鼋王贼水等如是诸畏。何者法施。倒说法者为之正说。次第学句教彼正取。广说则有无量种种。圣无尽意说不可量。菩萨施业所谓菩萨须食与食即是布施。一切众生色力寿命安乐辩才。

又菩萨施心浊等过皆悉远离。彼浊心施有十四种。一者心浊二者先妒三者嫉心四者慢心五者不减慢六者嗔心七者简择八者疑心九者恼害十者乱心十一者先名十二者依准上法选日时等次第行施十三者懈怠十四者先为报力。如是等法能染心故名为浊心。心体有浊故名为浊。先妒施者。得富乐少眷属不爱。先嫉施者。虽得富乐不乐胜报惟喜下劣。坐卧床敷止宿等处。食饮富乐贪著不离。先慢施者。虽得富乐生下劣姓心不正直。先不减慢而布施者。后受报时依他得活如事王人伎儿使卒诳惑之人防逻戍护种种驱使平准市官当门守户放牧畜兽承事太子下贱官人恐哧他等博戏等人捔力相扑。如是种种广设方便强力取物。复有踊跃劫贼之人。如是等业以自利益。先嗔施者。后得大力畜生等身师子虎豹蛇蟒熊罴猴等中生。简择施者。后得报时治生田业作子林子若种林人作林等人得少果报以自存活。先疑施者。后得果报富乐不常。先恼施者。虽得富乐生夷人中若隘狭处若灾[薛/女]地边地生等。乱心施者。得富乐少或不得果。先名施者。虽得富乐得财富已而复喜失。依准上法选日时等次第施者。虽受富乐勤苦难得。懈怠施者。后受富乐虽得不常。先为报施。后虽得报难得而少。如是初过菩萨。如是皆悉观察。既观察已自心清净。净心生已远离浊心。离浊心已正信相应。悲等功德相应。和合自手施与。先信布施得好方处种姓力色受胜富乐眷属自在。名闻辩才安乐色命。他不欺陵。为人赞叹第一自在。胜坐卧处止宿等处。堂舍庄严饮食衣服涂香众香色声味触。得如是等富乐住处。

何故名戒。彼义今说。若能寂静非法律仪。恶不善法能生善道能得三昧。如是名戒。戒有几种。彼义今说略有三种。谓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彼所谓戒律仪戒者。菩萨正取七众律仪。所谓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戒。出家在家如是次第皆律仪摄。

何者菩萨摄善法戒。菩萨所有善法及戒皆正聚已。然后修集大菩提善。若身若口若意等善如是。略说摄善法戒。又复菩萨何所依止依戒住戒。然后修闻次修思惟。后奢摩他毗婆舍那专一乐行。如尊长前正面言语。先礼拜已后起合掌时时常尔。如是时时如是尊长敬重供给。常于病者悲心供给。若闻善语赞言善哉。于功德人说实功德。生如是心普为十方。如彼十方一切众生一切福德勤心随喜。喜心生已然后口说。于他一切犯触己者皆能忍受。一切所修身口意善。皆悉愿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时种种供养三宝。一切种种设供养已。口发正愿相应精进常护善分。身不放逸口诵学句。意念发行藏护根门食惟知足。初夜后夜觉寤相应。亲近善人依善知识。自识己错犯过。识知见已知改犯。佛菩萨诸福德人尽心忏悔。如是等分摄取善法。得善法已守护增长。若如是戒是名菩萨摄善法戒。

何者菩萨摄众生戒。彼要略说有十一种。此义应知。何等十一。一者种种饶益众生。种种因缘同事相应。二者众生病不病等。种种诸苦供给伴等。三者世间出世间义。如彼法说先示方便先示道理。四者报众生恩不忘恩报。随所宜护随报供给。五者师子虎王水火贼等。种种畏处护诸众生。六者诸亲善友亡失富乐。忧悲殃罪能为除遣。七者贫穷苦恼乞丐众生。一切所须皆悉给与。行善之人依正舍法功德摄取。八者先语问讯后语问讯应时而往。九者若他呼唤取食饮等。世间饶益彼此往来。以要言之一切所有不饶益事不可爱行。皆悉舍离心随顺转。十者自实功德心生欢喜。公白正取毕竟唱说以润益心。若治若摈若罚若黜。或时驱遣。诸如是等不善处摈令住善处相应饶益。十一者以神通力示地狱等毁呰不善。令入佛法教化众生。令其欢喜得未曾有。又复圣者无尽意说六十七种。谓于一切诸众生所。不起恼害如是等故。又菩萨藏修多罗中。广说无量如来戒故。

又复此戒无量无边功德和集。如是功德今说少分。所谓戒名出家人戒。如大富人身少喜乐。于善法中增长如母。于恶法中能护如父。如在俗人有财物故。一切饶益皆悉成就。出家人戒亦复如是。正导如是如人正行则无衰损。如善人所报恩具足。如世间人爱惜身命。又如胜智世所赞叹。如慎王语。求解脱。人护戒亦尔。欲求解脱当归依佛。欲生善道当归依戒。安身之本戒是第一知识。遇恶善友不舍戒亦如是。欲自利益至死不舍。如女惭愧世人庄严。如人胜行不谄为最。如梵行中见柔和胜。如欲大贵不幻为本。如不放逸多饶功德。欲证胜法依观察得。如近善友初中后时。悕望学人。时节如海不可得过。如诸众生依地而住。依戒住持一切胜法。如水能润一切种子。戒能津润善法种子。如火成根。如风能令分分开张。如行住物空为无障。欲证果人。戒如坚瓶戒如宝藏。如随所欲[声-耳+牛]得之。牛如食资粮。如人因杖得行住等。如息依命如命慧胜。如国有王人所依止。如军有将功德军众。戒是统将。如妇女人一切乐行皆因夫主。如行道人所有资粮。若行天道戒是资粮。如旷野行主将善导。行善法者戒是前导如大海船。若人方便渡生死海以戒为船。如病大药烦恼病者戒为良药。如战斗处所有器杖。共魔王战以戒遮防。如润亲友不可得舍。戒是贤圣。如大闇中灯为照明。未来大闇以戒为灯。如过度河等因桥而渡。出三恶道诸方便中戒最为大。如清凉舍能离大热。烦恼大热戒能清凉。如怖畏者归依健儿执刀杖者。畏恶道人戒是归依。菩萨之人如住实家。善凡夫人如自己物。菩萨之人如住舍家。行道之人如所行道。菩萨之人如住家家。得果之人能为他说。菩萨之人如住慧家。不动之人平坦清净。如谄舍直如贪舍施。如嫉心人舍不嫉心。如幻伪人心不观察。如沉审人舍离高心。如谨慎人舍放逸过。如王有眼无眼闇人非其境界。八圣道分解脱相应。不观察人去之甚远。如阿罗汉爱涅槃法。如人自爱。如佛出世次第善转。如住正法则住果证。如佛世尊利益自他。如仆事主物时方处皆须相应。如人获得须陀洹果则心安隐。如得良时造作不悔。如菩萨愿终得解脱。如良善田种善种子生长广收。如时方则因缘具足智色爱乐自多受用。如善根熟则有势力。如自善行自心欢喜。如人无罪此世来世则无所畏。如勇健人所依正行。戒如正行善喜自修。如修慈者善心安乐。如修喜者心常庆悦。如修悲者心则正信。如修舍者心常随顺。四种正法如实谛信。如世间法障碍寂静随顺乐行。如因闻故则得辩才。如巧语人则无所畏。如智明人则有名称。如善语人不可破坏。如法顺法能成就证。得明解脱。正觉之人正道如幢。如有智人则能修禅。如伴修道。如健因缘则无所畏。如山饶宝饶功德宝。如海住处多饶。希有如来弟子。戒如大海是入道行如信得果。如觉知者依道理行。虽曰无水犹能洗浴。无根茎叶而生香物。不穿不莹非金非宝非是真珠而是庄严。虽非境界而能生于后世乐报。世间人天修罗魔梵一切沙门婆罗门等之所赞叹。非因他乐是得天道涅槃方便。如济不邪无有泥溺。离石得石如是可渡渡信可济。如财物等离种种过。如离过道资粮柴薪水及水泉。正直不回不高不下。恶虫蛇蝎青蝇蚊子寒热贼等恶物离道。如不须犁不种不熟饶种种田。虽无种树无药无林。而得美果味如甘露。不在高原不下湿生非余人作。又无人穿。常新华鬘不干不燥如善冷水淋灌却热。虽不防护不器仗斗。不与财物不令怖畏而得乐具。常得富乐离诤斗处。如大宝山价直无量不出于海。过大众畏命畏罚畏不活畏恶道等畏。如影随身。此世后世常与身俱此。如是等种种功德戒相应故。

何故名闻彼义今说。谓不善法寂静相应。若不能尔则非义语。修多罗等十二部经言语说法是故名闻。圣无尽意说八十种。谓欲修行顺心行等。以何义故。漏与不漏二种具足得一切智。不漏法者彼义今说。智慧观察唯一味故。如蜜蜂王。譬如蜂王种种异物皆作一味。菩萨亦尔。漏与不漏二种具足。以智慧力皆为一味。又愿方便令漏不漏二种具足得一切智。不漏之法如宝积经。佛言迦叶。譬如诸方四维等处所有大河并及眷属一切水聚。入大海已彼一切水平等一味。所谓碱味如是。迦叶菩萨如是以种种门。集诸善根愿菩提故。一切一味。所谓皆是一切智味。

施戒闻等几因缘者。彼义今说。施具足者二种因缘。一离贫穷二得大富。戒具足者二种因缘。一离恶道二生善道。闻具足者二种因缘。谓离愚痴得大智慧。

又复菩萨三种具足。自他利益施摄众生。摄众生已令住戒闻。如是具足他利益行。自利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具足自利益行。

说三具足。何故初施中戒后闻。彼义今说。依渐次义示现佛法如彼大海。譬如大海次第渐深佛法亦尔。初说布施中戒后闻。又复有义。在家菩萨食等施已。彼后时闻出家功德。闻已深信舍家出家。既出家已方得净戒。以住戒故离世间业得无上闻。是故在后说闻具足。又复有义。上生次第菩萨最初自他饶益是故行施。彼布施已次行何者。如是思惟。世尊说戒及持戒人。复有何者次第相应此则说闻。以要言之施具足者。世尊示现檀波罗蜜。戒具足者尸波罗蜜。闻具足者忍进禅慧波罗蜜尔。又复有义施戒示现福德具足闻智具足。又复有义。施戒具足示障碍道。闻具足者示无碍道。

持心内典经藏学修计划,读诵内学经典,大藏经,佛经,佛学,佛教文化。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一卷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一卷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一卷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天亲菩萨造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译

三具足经优波提舍翻译记
施戒闻三备摄众行。是以如来说名具足。法门深邃浅识未窥。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忧波提舍。昔出中国今现魏都。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婆罗门人瞿昙流支。爱敬法人沙门昙林。于邺城内在金华寺。兴和三年岁次辛酉月建在戍朔次庚午十三日译千百十言。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渤海高仲密启请供养守护流通。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毗舍离大林精舍。与大比丘僧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告无垢威德大力士言。善男子。菩萨有三具足。何等为三。一者施具足。二者戒具足。三者闻具足。善男子。此是菩萨三种具足世尊说已。无垢威德大力士闻心生欢喜。又彼比丘彼诸菩萨闻世尊说皆悉赞叹。

如是菩萨三种具足我今解释。以何义故。彼无垢胜无量具足。勤进正出相好严身。过百千日光明世尊。而说是经偈言。

无量种具足  出身三界主
第一胜相集  超日光牟尼
何所饶益故  说此修多罗

世尊何故。游毗舍离大林精舍。以何义故。名为世尊。何故世尊游毗舍离大林精舍不于余处。为善男子说此菩萨三种具足。以何因缘。而说如是三种具足不多不少。又复云何菩萨为当唯有如是三种具足。为当更有余法具足。若此说三大海慧经云何相避。彼说菩萨四十具足。所谓菩萨布施具足。乃至菩萨方便具足。弥勒解脱修多罗中言。善男子菩萨满足无量具足。更有大乘修多罗中。彼处世尊为菩萨说无量具足。彼云何避。又复圣者龙树已说偈言。

净道皆具足  余人不能说
佛无量智慧  故能说具足
佛无边功德  具足是善根
若如是菩提  有无量具足

若余处说菩萨则有无量具足。此修多罗云何相避。善男子者是种姓义。何故菩萨名为种姓。此义须说。以何义故名为具足。施具足者何故名施。有几种施。戒具足者何故名戒。有几种戒。闻具足者。何故名闻。有几种闻。又复施戒二具足。漏闻具足者。则是不漏。以何因缘。以漏不漏二种具足。得一切智不漏之法。此义须说。又施具足几种因缘。戒闻具足几种因缘。又复世尊说三具足。何故初施中戒后闻。此意须说。以要言之世尊示现。云何施具足。云何戒具足。云何闻具足。此皆作难我今解释。何故世尊施戒闻等。无量无垢不可称量布施具足。身如虚空住无垢法而说是经。彼义今说。偈言。

第一施戒闻  寂正行苦身
如空胜法持  具足善光明
人天礼牟尼  第一世间觉
无垢除三苦  何义说此经

此义今说。发菩提心学菩萨业相应。饶益一切智人示现此义。菩萨既发菩提心已。次满施等三种具足。此菩提业非唯发心。而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偈言。

若发菩提心  悲众生苦恼
彼相应善业  佛说此胜经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为怯弱者除怯弱故。为彼始行菩萨行者。闻修无量种种法故。尔乃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生怯弱心。佛知彼意为除怯弱饶益彼故。而说是经言。善男子。菩萨唯有三种具足。世尊示言汝勿怯弱。若我广说过不可数菩萨具足。以要言之三具足摄。偈言。

若有诸佛子  畏经无量劫
怯弱于善法  久远得菩提
如来自然智  安慰饶益彼
是故第一觉  说此修多罗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菩萨欲得趣一切智第一胜舍须资粮乘。及道方便示现此义。大导师言若汝欲得趣一切智第一胜舍。须道资粮取施具足。若须所乘取戒具足。知道方便取闻具足示现此义。偈言。

佛子若欲趣  一切智胜舍
彼人乐相应  道资粮等觉
世尊饶益彼  说此修多罗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菩萨悕望境界生智三种具足。不解其因觉因饶益。世尊已示。若汝欲得境界生智。非唯悕望汝应修满三种具足。若施具足当得境界。若戒具足汝当得生。若闻具足汝当得智。偈言。

菩萨若悕望  善微妙境界
欲胜生不劣  第一增上智
示现因饶益  世尊说是经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菩萨欲得过五怖畏。不解其因觉因饶益。何等为五。一者不活畏。二者恶名闻畏。三者死畏。四者恶道畏。五者大众威德畏。世尊已示。若汝欲得过五怖畏。应当修满三种具足。若施具足离不活畏恶名闻畏。若戒具足则离死畏离恶道畏。若闻具足则离大众威德怖畏。偈言。

第一善逝子  欲离种种畏
智慧人觉示  第一广胜因
是故牟尼尊  说此修多罗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为彼疑者断疑义故。彼大众中有人有天有阿修罗有龙夜。叉鸠盘茶等。见闻世尊胜身口意不可思议生如是心。不知世尊几种具足。获得此三不可思议。是故世尊为断此疑。已说是经言。善男子菩萨修行三种具足。此已示现世尊往昔发菩提心三具足满。是故得三不可思议。偈言。

若人天修罗  龙鸠盘茶等
闻佛胜功德  而不解其因
牟尼断彼疑  故为说是经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菩萨生于如来种姓法种性中相应示现。世尊已示若人得生婆罗门姓若刹利姓。如是之人法性相应。若离法种是则卑劣彼人若生如来种姓不离法性。若生法性如来种姓。以满施等三种具足。若不满足是则卑劣。是故如来如是教言。汝满具足莫后卑劣。偈言。

若生善逝姓  离过大富乐
天人所礼赞  牟尼王令彼
不离自法义  说此无垢经

又复何义佛说此经。若人自谓行于大乘第一坚固。是大众生唯口教言。欲护世间一切众生。学菩萨行修诸功德而无真实。彼如是人如说如行相应饶益。是故如来为说此经。令彼人知修一切行。如来世尊为彼人说。非此菩提唯言语得。多种苦行乃得成就。我云何得。我于往昔为取菩提一切行智。悕望利益一切众生。彼彼生处种种苦行及种种舍。所谓种种美味饮食。种种骑乘坐卧等处。园林池水戏乐之处。宅舍田业城邑聚落。宝庄严具冠髻真珠。及毗琉璃金宝璎珞众宝金刚诸庄严具。白象牛马水牛辇舆庄严之具。并及所乘诸牛马等僮仆导从。皆以舍施。过去久远我尔时。作一切庄严见王身时。城邑聚落国土山川海畔大地。并及人民一切树林种种苗稼。及诸药草无量华果鲜净妙宝。种种庄严诸粟豆等。满藏财宝布施贫穷。又复本作善牙童子。我于尔时所爱妻子舍施不吝。又复往昔作善王时。满宫婇女有十千数舍施不吝。又复往作宝髻王时。直阎浮提上身宝髻妙庄严冠脱施不吝。又复往作迦施王时。上身爱分舍施不吝。又复往作无怨胜王。舍身耳鼻施而不吝。又复往作月光王时。如青莲华无垢平满广长好眼。莲华面上自手挑施。又复往作华德王时。白净无垢犹如雪堆。及君陀华乳色齿鬘挑施不吝。又复往作善面王时。广妙长薄清净无垢如莲华叶。口中舌根自手拔施。又复往作给求者王。一切世间贫穷乞人。忆念我者令彼心喜。以一切珠金等珍宝巧作自身宝手用施。又复往作知足王时。以手足施。又复往昔曾。作光金阎浮提王。舍手足指以用布施。又复往昔作求善语大富王时。以爱法故用手足抓。挑自身肉舍以布施。又复往昔作示一切饶益王子。自舍身血给与病人。又复往作利益仙王。割肉截足舍以布施。又复往作居素摩王童子之时。破自身骨脂髓布施。又复往昔作尼啰拏童子之时。舍心布施。又复往作降恶王时。舍大小肠乳肚肝肺胞肾胃胆脾脂头脑以用布施。又复往作净藏王时。舍自身皮以用布施。又复往作金胁鹿王舍身皮施。又复往作光明王时。一切身分分分舍施。又复往作成就一切饶益导主。一切爱物皆悉舍施。临被杀者复舍自身而救济之。又复往昔身作仆使。舍身供给一切众生。又复往昔作求善语大富王时。高千肘山在上。舍身投大火聚。为善说句法因缘故。又复往作一切施王。尽割身肉称用施与为救怖畏来归我者。又复往作不吝王时。于被杀者自舍己身救护饶益。又复往作大悲长者。若入城内狱中系者放令得脱。又复往昔作象王时。自身作桥度诸众生。又复往作鱼龟瞿陀。受一切苦自身忍耐。又复往作师子鹿王。不惜筋脉救济大众。不护自身救怨家命。又复往作悲心仙时。然自身臂失道众生作明示道。又复往作说忍仙时。脔割我身我救彼怨。又复往作不休息坚等住菩萨。他入我舍侵我妻妇。有自在力能忍不嗔。又复往昔作熊身时。畏失命人来至我所。我皆安慰自舍爱身。又复往昔作上仙时。心爱正法以正法。俭无法渴法爱正法故。破身取皮取血取骨书写法言。又复往昔作王童子。为病人故自舍己命。与作第一难得之药而施与之。又复往作胜福德王。于破乱世财物倾尽。近怨家所自缚己身。以利益他饶益安乐。又复往作摩那婆时。在深山中见有饿虎睡寤饥急。自舍己身施令饱满。又复往作精进比丘。发勤精进一切智智求相应行。众生淳熟护正法故。一切苦恼种种欺陵能忍不嗔。又复往昔作坚钾时。一正遍知正像法中勤苦持戒如是。八万四千之身如是。阿僧只那由他百千苦恼我皆作来。我以悕求一切智智。为欲利益一切众生。然我不曾退菩提心。不堕大乘不舍本愿不缓大钾。于菩萨业不生怯弱。不曾舍离檀波罗蜜。不曾舍离尸波罗蜜。不曾退堕羼提波罗蜜。不曾破坏毗梨耶波罗蜜。不曾放舍禅波罗蜜。不疲倦修般若波罗蜜。不舍摄法修行一切菩萨之道。具足清净不错不谬。坚住一切菩萨之地不倦。一切菩萨三昧三摩跋提。教诸众生发菩提心不生疲倦。聚集一切菩提分法非不得恩。发行一切菩萨之行坚住不退心。常欲满一切菩萨诸愿法门不生畏惧。聚集修行一切功德不生怯弱。何以故。一切世间最胜之处。一切所有学与无学辟支佛智。所不能证所不能入不能观察。此佛法名彼不易得。若小功德和集修行则不能得。小善根者不能得故如是。若人有此宗愿我当成佛。是故翘勤修行精进如功德法聚集修行。我于此处悕望欲得如是义故佛说此经。

以何义故名世尊者。彼义今说。言世尊者。供养义故。复有余义。如菩提心忧波提舍。彼说应知。

何故世尊游毗舍离大林精舍不余处者。彼义今说。如是难者则不相应随在何处。彼一切处皆有此难。若在余处不离此难。更有余义如菩提心忧波提舍。彼说应知。

以何因缘而说如是三种具足不多少者。彼义今说。以有三分相对义故。以此三种。对治贪嫉破戒愚痴。以施具足对治贪嫉。以戒具足对治破戒。以闻具足对治愚痴。又复示现三种福德。施具足者示施福德。戒具足者正行福德。闻具足者示修福德。又复有义。一切众生随顺淳熟施戒具足。一切众生既淳熟已。然后能闻。闻已观察相应淳熟。如是随顺一切众生淳熟相应。是故说三。又复有义二种具足。一切佛法聚集住处得不乱法。依止不乱则闻具足如法。正觉一切佛法皆具足。得如是一切佛法聚集住处。如是因缘是故说三。为当唯有三种具足。为当更有余法具足。彼义今说。如是三种总摄具足。若佛广说无量具足皆此中摄。若大海慧修多罗中彼言世尊。菩萨所有一切具足福德具足智具足摄应如是知。何以故。世尊。菩萨若修福德具足。以是因缘尊胜富贵。复能令他尊胜富贵。智具足故口说善语。一切众生闻者欢喜。彼施与戒福德具足闻智具足如是无违。

何故菩萨名种姓者。彼义今说。有师说言有四种家如来生处。如偈说言。

谛舍寂静慧  此四真胜家
正遍知家生  师说言种姓

又善方便是菩萨父。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母。如彼无垢名称经说。般若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菩萨般若波罗蜜者持故如母。方便生者如父生子。如父母故说言种姓。如是种姓父母二种相似义故。又奢摩他毗婆舍那。如是种姓生正遍知。一切姓中此门第一。一切善法是姓是门如经中说。佛正法中二法双行。彼奢摩他父。毗婆舍那母。彼二法种姓。偈言。

毗婆舍那母  奢摩他为父
生一切菩萨  因毗婆舍那
奢摩他等故  有一切正觉

又复有义。诸佛菩萨现前正住三昧大悲。此二法是如来种姓。因此二法生于如来。诸佛菩萨现前正住。三昧为父大悲为母。又复如是此佛菩萨。现前正住三昧为父忍菩萨母。此是种姓。偈言。

佛菩萨现前  正住三昧父
若大悲戒忍  是菩萨之母

此偈明何义。说菩萨种姓之义。

以何义故。名具足者。彼义今说。推觅众物处处将来举掌积聚计挍备办增益和集故名具足。又复多法和集之义故名具足。又复有义。荷担菩提故名具足。如外道斋大会具足。初取羊等将来营办。如是菩提如前具足。后菩提觉又复多法说名具足。如药和集乃得成散。如是具足又复有义。前种姓法坚持不失。复向彼岸如大船舶。先和集已后向宝洲。又复有义。正圆非邪如观察耳。如是之义故名具足。又复常修一切胜行故名具足。又具足者。欲得出过荷负重担出到度义。荷负重担不懈怠义。三界过义故名具足。

又具足者。平等集修平等负修平等行修平等起修平等作修平等持修平等拄修平等养修故名具足。等养修者。于诸众生犹如医师消息病者疗治众病等。负修者六波罗蜜。如乘船舶等。行修者如大乘说等。起修者菩萨修学如学射等。先正足住等。作修者巧作一切菩萨诸业。如巧作师等。持修者常无常等如称平等等。拄修者一切菩萨能拄法舍。如堂粗柱等。集修者一切白法如蜜蜂集。如是等义故名具足。

又自田义若和合义。若或多义若别异义。若或广义若宽博义。若或胜义。若坚固义若牢固义。若和集义若和合义。若或物义若或财义。若或取义若积聚义。若或惭义若或愧义故名具足。

何故名施彼义今说。若破贪贫得大富乐福德具足。是故名施。施有几种彼义今说。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资生施。二者无畏施。三者法施。资生施者。谓饮食等种种舍施。彼资生施色香味胜净洁如法。远离贪垢无匮吝垢。离贪垢者。心不狭小如是舍施自手多施。无吝垢者。不存富乐如是舍施。无畏施者。谓能救济师子虎鼋王贼水等如是诸畏。何者法施。倒说法者为之正说。次第学句教彼正取。广说则有无量种种。圣无尽意说不可量。菩萨施业所谓菩萨须食与食即是布施。一切众生色力寿命安乐辩才。

又菩萨施心浊等过皆悉远离。彼浊心施有十四种。一者心浊二者先妒三者嫉心四者慢心五者不减慢六者嗔心七者简择八者疑心九者恼害十者乱心十一者先名十二者依准上法选日时等次第行施十三者懈怠十四者先为报力。如是等法能染心故名为浊心。心体有浊故名为浊。先妒施者。得富乐少眷属不爱。先嫉施者。虽得富乐不乐胜报惟喜下劣。坐卧床敷止宿等处。食饮富乐贪著不离。先慢施者。虽得富乐生下劣姓心不正直。先不减慢而布施者。后受报时依他得活如事王人伎儿使卒诳惑之人防逻戍护种种驱使平准市官当门守户放牧畜兽承事太子下贱官人恐哧他等博戏等人捔力相扑。如是种种广设方便强力取物。复有踊跃劫贼之人。如是等业以自利益。先嗔施者。后得大力畜生等身师子虎豹蛇蟒熊罴猴等中生。简择施者。后得报时治生田业作子林子若种林人作林等人得少果报以自存活。先疑施者。后得果报富乐不常。先恼施者。虽得富乐生夷人中若隘狭处若灾[薛/女]地边地生等。乱心施者。得富乐少或不得果。先名施者。虽得富乐得财富已而复喜失。依准上法选日时等次第施者。虽受富乐勤苦难得。懈怠施者。后受富乐虽得不常。先为报施。后虽得报难得而少。如是初过菩萨。如是皆悉观察。既观察已自心清净。净心生已远离浊心。离浊心已正信相应。悲等功德相应。和合自手施与。先信布施得好方处种姓力色受胜富乐眷属自在。名闻辩才安乐色命。他不欺陵。为人赞叹第一自在。胜坐卧处止宿等处。堂舍庄严饮食衣服涂香众香色声味触。得如是等富乐住处。

何故名戒。彼义今说。若能寂静非法律仪。恶不善法能生善道能得三昧。如是名戒。戒有几种。彼义今说略有三种。谓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彼所谓戒律仪戒者。菩萨正取七众律仪。所谓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戒。出家在家如是次第皆律仪摄。

何者菩萨摄善法戒。菩萨所有善法及戒皆正聚已。然后修集大菩提善。若身若口若意等善如是。略说摄善法戒。又复菩萨何所依止依戒住戒。然后修闻次修思惟。后奢摩他毗婆舍那专一乐行。如尊长前正面言语。先礼拜已后起合掌时时常尔。如是时时如是尊长敬重供给。常于病者悲心供给。若闻善语赞言善哉。于功德人说实功德。生如是心普为十方。如彼十方一切众生一切福德勤心随喜。喜心生已然后口说。于他一切犯触己者皆能忍受。一切所修身口意善。皆悉愿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时种种供养三宝。一切种种设供养已。口发正愿相应精进常护善分。身不放逸口诵学句。意念发行藏护根门食惟知足。初夜后夜觉寤相应。亲近善人依善知识。自识己错犯过。识知见已知改犯。佛菩萨诸福德人尽心忏悔。如是等分摄取善法。得善法已守护增长。若如是戒是名菩萨摄善法戒。

何者菩萨摄众生戒。彼要略说有十一种。此义应知。何等十一。一者种种饶益众生。种种因缘同事相应。二者众生病不病等。种种诸苦供给伴等。三者世间出世间义。如彼法说先示方便先示道理。四者报众生恩不忘恩报。随所宜护随报供给。五者师子虎王水火贼等。种种畏处护诸众生。六者诸亲善友亡失富乐。忧悲殃罪能为除遣。七者贫穷苦恼乞丐众生。一切所须皆悉给与。行善之人依正舍法功德摄取。八者先语问讯后语问讯应时而往。九者若他呼唤取食饮等。世间饶益彼此往来。以要言之一切所有不饶益事不可爱行。皆悉舍离心随顺转。十者自实功德心生欢喜。公白正取毕竟唱说以润益心。若治若摈若罚若黜。或时驱遣。诸如是等不善处摈令住善处相应饶益。十一者以神通力示地狱等毁呰不善。令入佛法教化众生。令其欢喜得未曾有。又复圣者无尽意说六十七种。谓于一切诸众生所。不起恼害如是等故。又菩萨藏修多罗中。广说无量如来戒故。

又复此戒无量无边功德和集。如是功德今说少分。所谓戒名出家人戒。如大富人身少喜乐。于善法中增长如母。于恶法中能护如父。如在俗人有财物故。一切饶益皆悉成就。出家人戒亦复如是。正导如是如人正行则无衰损。如善人所报恩具足。如世间人爱惜身命。又如胜智世所赞叹。如慎王语。求解脱。人护戒亦尔。欲求解脱当归依佛。欲生善道当归依戒。安身之本戒是第一知识。遇恶善友不舍戒亦如是。欲自利益至死不舍。如女惭愧世人庄严。如人胜行不谄为最。如梵行中见柔和胜。如欲大贵不幻为本。如不放逸多饶功德。欲证胜法依观察得。如近善友初中后时。悕望学人。时节如海不可得过。如诸众生依地而住。依戒住持一切胜法。如水能润一切种子。戒能津润善法种子。如火成根。如风能令分分开张。如行住物空为无障。欲证果人。戒如坚瓶戒如宝藏。如随所欲[声-耳+牛]得之。牛如食资粮。如人因杖得行住等。如息依命如命慧胜。如国有王人所依止。如军有将功德军众。戒是统将。如妇女人一切乐行皆因夫主。如行道人所有资粮。若行天道戒是资粮。如旷野行主将善导。行善法者戒是前导如大海船。若人方便渡生死海以戒为船。如病大药烦恼病者戒为良药。如战斗处所有器杖。共魔王战以戒遮防。如润亲友不可得舍。戒是贤圣。如大闇中灯为照明。未来大闇以戒为灯。如过度河等因桥而渡。出三恶道诸方便中戒最为大。如清凉舍能离大热。烦恼大热戒能清凉。如怖畏者归依健儿执刀杖者。畏恶道人戒是归依。菩萨之人如住实家。善凡夫人如自己物。菩萨之人如住舍家。行道之人如所行道。菩萨之人如住家家。得果之人能为他说。菩萨之人如住慧家。不动之人平坦清净。如谄舍直如贪舍施。如嫉心人舍不嫉心。如幻伪人心不观察。如沉审人舍离高心。如谨慎人舍放逸过。如王有眼无眼闇人非其境界。八圣道分解脱相应。不观察人去之甚远。如阿罗汉爱涅槃法。如人自爱。如佛出世次第善转。如住正法则住果证。如佛世尊利益自他。如仆事主物时方处皆须相应。如人获得须陀洹果则心安隐。如得良时造作不悔。如菩萨愿终得解脱。如良善田种善种子生长广收。如时方则因缘具足智色爱乐自多受用。如善根熟则有势力。如自善行自心欢喜。如人无罪此世来世则无所畏。如勇健人所依正行。戒如正行善喜自修。如修慈者善心安乐。如修喜者心常庆悦。如修悲者心则正信。如修舍者心常随顺。四种正法如实谛信。如世间法障碍寂静随顺乐行。如因闻故则得辩才。如巧语人则无所畏。如智明人则有名称。如善语人不可破坏。如法顺法能成就证。得明解脱。正觉之人正道如幢。如有智人则能修禅。如伴修道。如健因缘则无所畏。如山饶宝饶功德宝。如海住处多饶。希有如来弟子。戒如大海是入道行如信得果。如觉知者依道理行。虽曰无水犹能洗浴。无根茎叶而生香物。不穿不莹非金非宝非是真珠而是庄严。虽非境界而能生于后世乐报。世间人天修罗魔梵一切沙门婆罗门等之所赞叹。非因他乐是得天道涅槃方便。如济不邪无有泥溺。离石得石如是可渡渡信可济。如财物等离种种过。如离过道资粮柴薪水及水泉。正直不回不高不下。恶虫蛇蝎青蝇蚊子寒热贼等恶物离道。如不须犁不种不熟饶种种田。虽无种树无药无林。而得美果味如甘露。不在高原不下湿生非余人作。又无人穿。常新华鬘不干不燥如善冷水淋灌却热。虽不防护不器仗斗。不与财物不令怖畏而得乐具。常得富乐离诤斗处。如大宝山价直无量不出于海。过大众畏命畏罚畏不活畏恶道等畏。如影随身。此世后世常与身俱此。如是等种种功德戒相应故。

何故名闻彼义今说。谓不善法寂静相应。若不能尔则非义语。修多罗等十二部经言语说法是故名闻。圣无尽意说八十种。谓欲修行顺心行等。以何义故。漏与不漏二种具足得一切智。不漏法者彼义今说。智慧观察唯一味故。如蜜蜂王。譬如蜂王种种异物皆作一味。菩萨亦尔。漏与不漏二种具足。以智慧力皆为一味。又愿方便令漏不漏二种具足得一切智。不漏之法如宝积经。佛言迦叶。譬如诸方四维等处所有大河并及眷属一切水聚。入大海已彼一切水平等一味。所谓碱味如是。迦叶菩萨如是以种种门。集诸善根愿菩提故。一切一味。所谓皆是一切智味。

施戒闻等几因缘者。彼义今说。施具足者二种因缘。一离贫穷二得大富。戒具足者二种因缘。一离恶道二生善道。闻具足者二种因缘。谓离愚痴得大智慧。

又复菩萨三种具足。自他利益施摄众生。摄众生已令住戒闻。如是具足他利益行。自利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具足自利益行。

说三具足。何故初施中戒后闻。彼义今说。依渐次义示现佛法如彼大海。譬如大海次第渐深佛法亦尔。初说布施中戒后闻。又复有义。在家菩萨食等施已。彼后时闻出家功德。闻已深信舍家出家。既出家已方得净戒。以住戒故离世间业得无上闻。是故在后说闻具足。又复有义。上生次第菩萨最初自他饶益是故行施。彼布施已次行何者。如是思惟。世尊说戒及持戒人。复有何者次第相应此则说闻。以要言之施具足者。世尊示现檀波罗蜜。戒具足者尸波罗蜜。闻具足者忍进禅慧波罗蜜尔。又复有义施戒示现福德具足闻智具足。又复有义。施戒具足示障碍道。闻具足者示无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