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器
字体大小
16
速度(字/分钟)
1
倒计时
3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镜像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西晋三藏无罗叉共竺叔兰译

假号品第三
“复次,舍利弗,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作是观:菩萨者但字耳,佛亦字耳,般若波罗蜜亦字耳,五阴者亦字耳。舍利弗,一切有言吾我者亦皆字耳,索吾我亦无有吾我,亦无众生亦无所生,亦无生者亦无自生,无人无生无作无造,亦无成者,亦无受者,亦无授者,无见无得。何以故?一切诸法无所有用空故。是故菩萨于一切字法都无所见,于无所见中复不有见。菩萨作是行般若波罗蜜,除诸佛,过一切诸声闻、辟支佛上,用无所有空故。何以故?一切不见所入处故。
“舍利弗,菩萨如是者,为行般若波罗蜜。譬如一阎浮提内,其中所有树木、生草、稻麻、竽蔗、丛林、竹苇,悉如舍利弗、目揵连等,其数如是,智慧神足其德无量,欲比行般若波罗蜜菩萨,终不可得比,无数亿百千倍不可以譬喻为比。何以故?舍利弗,菩萨持智慧度脱一切众生故。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所念智慧,一日之中过诸声闻、辟支佛上。
“舍利弗,置阎浮提,其中草木三千大千国土如舍利弗、目揵连等其数满中,复置是事,十方恒边沙悉如舍利弗、目揵连等尽满其中,其数如是不可计量,欲比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百分、千分、巨亿万分不得为比。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持是智慧,比诸声闻、辟支佛之智慧,百千万倍不以为比。”
舍利弗白佛言:“唯,世尊,弟子所有智慧,从须陀洹至声闻、辟支佛,上至菩萨、诸佛世尊,是诸众智不相违背,无所出生其实皆空,无有差别不出不生。其实空者无有差殊优劣,云何世尊言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一日之念,出过声闻、辟支佛上乎?”
佛告舍利弗:“所以出彼上者,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之念言:‘我当以道法因缘,当为众生觉一切法度脱众生。’云何,舍利弗,诸声闻、辟支佛颇有是念不耶?”
舍利弗言:“唯,世尊,诸声闻、辟支佛初无是念。”
“是故,舍利弗,当作是知,当作是念,诸声闻、辟支佛所有之智,欲比菩萨之智,百分、千分、巨亿万倍不可为比。
“复次,舍利弗,声闻、辟支佛颇作是念言:‘我当行六波罗蜜,教授众生净佛国土,具足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具足佛十八法,当成阿惟三佛,使不可计阿僧只人令得泥洹。’颇有是念不?”
舍利弗言:“唯,世尊,无有是念。”
佛言:“菩萨能尔。菩萨行六波罗蜜,具足十八法,成阿惟三佛,当度脱一切众生。
“舍利弗,譬如萤火虫不作是念言:‘我光明照阎浮提普令大明’;如是,舍利弗,诸声闻、辟支佛亦无是念言:‘我当行六波罗蜜,具足十八法,成阿惟三佛度脱众生。’
“舍利弗,譬如日出遍照阎浮提莫不蒙明者,如是菩萨行六波罗蜜具足十八法,成阿惟三佛,度不可计一切众生。”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过罗汉、辟支佛地,逮得阿惟越致地,严治佛道地?”
佛告舍利弗:“菩萨从初发意以来,常行六波罗蜜,住空、无相、无愿之法,过阿罗汉、辟支佛地,逮阿惟越致地。”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住何所地,为声闻、辟支佛而作福田?”
佛告舍利弗:“菩萨从初发意以来,常行六波罗蜜,乃至道场于其中间常为声闻、辟支佛作护。何以故?舍利弗,世有菩萨,便知有五戒、十善、八斋、四禅、四等意、四无形定,乃至三十七品法尽现于世,便具足十八事、佛十种力、四无所畏;世间适有是法,便知有王者种、梵志种、长者种、迦罗越种,便知有第一四天王上至三十三天,便知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上至佛皆现于世。”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毕报施恩?”
佛告舍利弗:“菩萨不报施福。何以故?本已报故。菩萨常施。持何等施?施诸善法。何等善法?十善之法,从十善之法上至诸佛世尊之法——十力、四无所畏,具佛十八法,以是为施与。”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云何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告舍利弗:“菩萨当知色与空合,是为应般若波罗蜜;当知痛、想、行、识与空合,是为应般若波罗蜜;当知眼、耳、鼻、舌、身、意与空合,当知色、声、香、味、细滑、识法与空合,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性识亦尔,是为应;当知苦集尽道四谛之法亦与空合,当知十二因缘——何等十二?一者、痴,二者、所作行,三者、识,四者、名色,五者、六入,六者、触,七者、痛,八者、爱,九者、受,十者、有,十一者、生,十二者、死——此十二因缘亦与空合,当知一切诸法——有为法、无为法亦与空合,当知本性亦与空合,是为应般若波罗蜜。
“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知七空合——何谓七?上七事是也——知此七事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者,亦不见五阴合,亦不见不合,亦不见生五阴法,亦不见灭五阴法,亦不见著五阴法,亦不见断五阴法,亦不见色与痛合,亦不见痛与想合,亦不见想与识合,亦不见识与行合。所以者何?初不见有法与法合者,性本空故。
“舍利弗,用色空故为非色,用痛、想、行、识空故为非识,色空故无所见,痛空故无所觉,想空故无所念,行空故无所行,识空故不见识。何以故?色与空等无异。所以者何?色则是空,空则是色,痛、想、行、识则亦是空,空则是识,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亦不见著亦不见断,亦不增亦不减,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亦无五阴,亦无色、声、香、味、细滑、法,亦无眼、耳、鼻、舌、身、意,亦无十二因缘,亦无四谛,亦无所逮得,亦无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亦无佛,亦无道。
“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念,当作是知,当作是应。作是行者,亦不见应,亦不见不应,于六波罗蜜亦不见合,与不合于五阴法乃至身法亦不见合与不合,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及佛十八法乃至萨云若法亦不见应与不应。是故,舍利弗,当知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与空合,不与无相无愿合,无相无愿不与空合。所以者何?空亦不见合,亦不不合,无相无愿亦复如是,是为应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度空法相已,亦不与五阴合亦不不合,过去色亦不与过去色合,亦不见过去色,当来色亦不与当来色合,亦不见当来色,现在色亦不与现在色合,亦不见现在色,痛、想、行、识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去来今三世名皆空故。作是合者为应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萨云若法,亦不见与过去、当来、今现在合,亦不见过去、当来、今现在。菩萨当作是念,当作是应。
“复次,舍利弗,萨云若亦不见与五阴合,五阴亦不见与萨云若合;萨云若亦不与六情合,六情亦不与萨云若合;色、声、香、味、细滑、法亦不与萨云若合,萨云若亦不与色、声、香、味、细滑、法合;亦不不合,是为应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檀波罗蜜亦不见与萨云若合,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不见与萨云若合,亦不见萨云若与六波罗蜜合,亦不见萨云若与三十七品、十力合,三十七品、十力亦不见与萨云若合,亦不见萨云若,是为应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佛亦不与萨云若合,萨云若亦不与佛合,道亦不与萨云若合,萨云若亦不与道合。所以者何?萨云若则是佛,佛则是萨云若,道则是萨云若,萨云若则是道,是为与般若波罗蜜合。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五阴不与有合,有亦不与五阴合,五阴亦不与苦乐有我无我合,六情法亦复如是。五阴亦不与空、无相、无愿合,亦不不合,亦不见行,亦不见不行。菩萨当作是行,当作是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亦不以般若波罗蜜故,行檀,行尸,行羼,行惟逮,行禅波罗蜜;亦不以五波罗蜜故,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以阿惟越致故,教授众生;亦不以净佛国土故,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种力、十八法不共故,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以内空、外空、所有无所有空、空空、大空、毕竟空故,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以有为空、无为空、无底空、诸法相空、一切诸法空,亦不以生空,亦不无生空,亦不真空,亦不伪空,亦不如,亦不法性,亦不真际故,行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不见法有所破坏者。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以神足彻视、彻听、知他人意、自知宿命故,行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行般若波罗蜜者,尚不见般若波罗蜜,何况见有菩萨神通众事?是为应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心不自念‘我当以神足到十方见诸佛世尊’,亦不念言‘十方诸佛有所说法,我当听受’,亦不念言‘我当尽知十方众生心中所念’,亦不自念‘我当自知不可计劫所从生之事’,亦复不念见十方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之趣,是菩萨为应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菩萨自念‘我当度不可计阿僧只人令般泥洹’,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作是行者,众魔不能得其便,诸世间之事皆为降伏。十方恒沙诸佛皆共拥护是菩萨,令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天,是诸天皆共护是菩萨,不令中道有碍。是菩萨身中所有众病现世为愈。所以者何?用有普慈加众生故。当知是为应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疾得陀邻尼,诸三昧门皆现在前,所生处常见诸佛乃至道场常不离佛,是为应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亦不念有法合与不合、等与不等。所以者何?以不见法合,亦不见法等,是为应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亦不念‘我当疾逮觉法性,亦不不逮觉’。何以故?法性者,无所逮觉是为合。
“复次,舍利弗,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不见有法与法性别者亦不见合,亦不念言‘法性作若干差别’,是为菩萨一切皆合,亦不作念言‘是法于法性现亦不不现’。何以故?初不见于法性现者,当知是则为合。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于法性不与空合,空亦不与法性合,是为合;六情、十八性亦不与空合,空亦不与六情、十八性合,乃至法性不与空合,空亦不与法性合。舍利弗,如是空合最为第一,行空菩萨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净佛国土教授众生疾成至佛。舍利弗,诸所有应般若波罗蜜无过,是应最尊第一、应无上。所以者何?为是空、无相、无愿无上正真应故。
“舍利弗,如是行者,当知是菩萨为已受莂近于道场;如是行者,为不可计阿僧只人而作益厚。菩萨亦不念言‘我与般若般若波罗蜜相应’,亦复不念‘诸佛世尊当授我莂’,亦不念‘我受莂不久,当净佛国土’,亦不念‘我当成至佛而转法轮’。所以者何?与法性一体无有别,亦不见有法。行般若波罗蜜者,亦不见诸佛有所记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何以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初不见有生众生相,亦不见灭众生相。何以故?一切众生初不见起灭故。一切众生不见有生,尚不见有生灭,云何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作是行者,为行般若波罗蜜,不起众生想,不空众生想,不见众生行,不别众生行,是为菩萨空行、第一空行。菩萨住是中者,为都合集众合于其中住。菩萨如是住者,为处大慈大悲,无嫉慢意,无乱怠意,无恚恨意,无起恶意,不起恶智意也。”

学五眼品第四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应般若波罗蜜者,从何所来而生是间?于是间去复生何所?”
佛告舍利弗言:“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者,于兜术天上来生是间,或于他方佛国来生是间,或从人道中来生是间。从兜术天上来者,终不失般若波罗蜜,诸陀邻尼、诸三昧门、诸众智门悉皆在前。从他方佛国来者,便疾成般若波罗蜜,于智慧中日日增益,诸深法要皆现在前,却后乃成般若波罗蜜,所生常见诸佛不离诸佛。从人道中来者,是菩萨未及阿惟越致者,诸根闇钝不能疾得般若波罗蜜,不能便见陀邻尼门。
“舍利弗,汝所问菩萨习行般若波罗蜜者,于是间终当生何所?是菩萨当生他方佛国,从一佛国复至一佛国,常见诸佛不离诸佛世尊。
“复有菩萨无有沤和拘舍罗,从四禅行六波罗蜜,持是禅福生长寿天,不尽天寿来生世间供养诸佛,是菩萨辈诸根闇钝不大聪明。
“舍利弗,复有菩萨行于四禅及四等意、四无形禅念、三十七品、大慈大悲,持沤和拘舍罗禅福不能稽留,常生诸佛所教授处,当生是拔陀劫中成逮觉者,常不离般若波罗蜜。
“复有菩萨以行四禅及四等意、四无形定,以沤和拘舍罗不随禅生,生于种姓大豪贵家,生梵志家,生迦罗越家,所可生处常教众生。
“复有菩萨行四禅、四等意、四无形定,以沤和拘舍罗不为禅所稽留,来生四王天,生忉利天,生第六天,常教授诸天净佛国土,教授众生供侍诸佛。
“复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行第一禅,生于梵天于梵天中尊,从梵天以至十方诸佛转法轮处,请诸佛世尊转于法轮。复有一生补处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具于四禅,具四等意、四无形定、三十七品、空无相无愿,具足三昧不随禅教,常见诸佛供事世尊,持清净行便生兜术天,于其天上随其寿命诸根具足,为无央数诸天人眷属围绕而为说法已,复来生世间人中,作阿惟三佛。
“舍利弗,复有菩萨得六神通不生欲界、形界、无形界,从一佛国至一佛国礼事诸佛。
“复有菩萨得六神通游诸佛刹,其所至处无有声闻、辟支佛教名。
“复有菩萨持六神通生诸佛刹,其寿无量往生其国。
“复有菩萨以六神通游诸世界,到无佛处于其刹中叹佛法众,令彼众生闻三尊之功德,闻已欢喜皆得往生诸佛国土。
“复有菩萨从初发意得于四禅,得四清净、四无形定、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不生三界,常生有益于众生之处。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从初发意便上菩萨位至阿惟越致地。
“复有菩萨从初发意便得阿惟三佛转于法轮,益于无数亿百千众生已,于无余界而般泥洹,其法留住或半劫一劫。
“复有菩萨适发道意便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与诸无数亿百千诸菩萨,共游诸佛国净诸佛土。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四禅、四等至四无形定,皆于其中而自娱乐,住于四禅从四禅起还至解脱禅,从解脱禅起至无形定,从无形定起入解脱禅,从解脱禅起至无思想慧禅,复从是起还入解脱,以沤和拘舍罗入蒲佉阇三昧,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复有菩萨以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不取声闻、辟支佛证。
“复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入三十七品,诸发小道者各使得度,诸有声闻及辟支佛所得道慧,皆是菩萨之忍也。行般若波罗蜜者,当知是为阿惟越致。
“舍利弗,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生兜术天者,当知是拔陀劫中诸菩萨等也。
“复有菩萨以四禅福乃至佛十八法,所可有道志不信受,当知是菩萨则一生补处。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从一佛刹复至一佛国,建立众生使至道场,知是菩萨从初发意以来,当更无数阿僧只劫乃成佛耳。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为众生故不说无益之事。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为众生故从一佛国复至一佛国断三恶趣。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常以惠施安乐一切,恣所求索,象马、车乘、衣被、财谷、国城、珍宝皆给与之。
“复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能自变身如佛形像,入三恶趣随其语言而为说法皆度脱之。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变身如佛遍至十方,教授众生能净佛土,已至十方,悉观诸佛威仪法则好丑清浊,而便自起上妙最尊殊异之土,纯以一乘教诸一生补处菩萨。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便具大士三十二相,诸根特异,众生见者莫不敬喜,因其欢喜以三乘法而度脱之令般泥洹。
“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先当学清净身口意,便得诸根特异,已得殊异亦不自举亦不下人。
“复有菩萨从初发意行檀波罗蜜、尸波罗蜜,乃成阿惟三佛,初不堕三恶趣。
“复有菩萨从始发意至阿惟越致,初不忘舍十善之行。
“复有菩萨行檀尸波罗蜜,得作遮迦越罗,皆化众生建立十善,所有财宝惠施众生。
“复有菩萨行檀尸波罗蜜,亿百千反作遮迦越罗,常供养诸佛恭敬启受。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为诸众生照明法化,乃至阿惟三佛不离照明。是故菩萨常明佛法,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者,常摄身口意,不善之事不令妄起。”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菩萨摄身口意?”
佛言:“菩萨心念:‘不持身口意诸恶因缘用作罪事。’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身口意;虽有身口意,终不嫉恚、邪见,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无杀盗淫,无懈慢意,初不起恶智之事。若有菩萨不能舍此诸恶事者,此非菩萨。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者,除身恶行,除口恶言,除意恶念。”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菩萨除身口意?”
佛言:“菩萨不倚身口意,是故能除。菩萨从初发意以来常奉十善,是故过诸声闻、辟支佛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净于佛道,净于六波罗蜜。”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净于佛道?”
佛言:“菩萨不倚身口意,不倚六波罗蜜,不倚罗汉、辟支佛,不倚菩萨,亦不倚佛。所以者何?于一切法无所倚故,是为菩萨道。舍利弗,复有菩萨一一行诸波罗蜜,用是故无能伏者。”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行六波罗蜜无能伏者?”
佛言:“菩萨行六波罗蜜者,不有念五阴、六情,不有念色、声、香、味、细滑、法,不有念十八性,不有念三十七品,不有念六波罗蜜,不有念佛十种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不共,不有念声闻、辟支佛道,不有念佛道,不有念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是,舍利弗,菩萨行六波罗蜜,于功德中展转增益,用是故无能伏者。
“复次,舍利弗,菩萨住于般若波罗蜜具足萨云若,以诸慧不堕恶趣,不堕贫贱中,所受身体诸根具足人不憎恶,常为诸天、阿须伦所敬爱。”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慧?”
佛言:“菩萨以具足诸慧尽见恒沙诸佛世尊,从诸世尊听受法教,悉闻诸佛德好之法。得慧菩萨无有佛想,亦无菩萨想,亦无声闻、辟支佛想,亦无我想,亦无人想,亦无诸佛国想。慧行菩萨行檀波罗蜜,亦不见檀,亦不见般若波罗蜜,行三十七品亦复不闻三十七品名,亦不见佛十八法。舍利弗,是为菩萨之慧,以是慧故具足诸法,亦不贡高见一切诸法。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净于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菩萨净于肉眼?”
佛言:“有菩萨以肉眼见百踰旬、见二百踰旬;有菩萨以肉眼见一阎浮提,见二阎浮提,见四天下;有菩萨以肉眼见千世界,见二千世界,有见三千世界。是为菩萨于肉眼净。”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天眼净?”
佛言:“菩萨以天眼见四王天上所有悉识悉知,从忉利天至第六天乃至阿迦腻吒天,菩萨悉见悉识悉知。从四王天上至阿迦腻吒天,此诸天人皆不识、不知、不见菩萨天眼所见。菩萨天眼悉见十方恒沙世界,众生生死善恶之事悉见悉知。是为菩萨于天眼净。”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菩萨于慧眼净?”
佛言:“菩萨慧眼不作是念:‘有为法,无为法,有道法、俗法。’慧眼菩萨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识,无法不觉。是为菩萨于慧眼净。”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菩萨得法眼净?”
佛言:“菩萨以法眼见是人,坚信坚住于法,是人无相无愿之脱立,于五根受不中止定,于不中止定成解脱慧,以解脱慧度于三碍——有身碍、有狐疑碍、有邪信碍,度是三碍得须陀洹,便得道念于淫怒痴薄得斯陀含,精勤于道却淫怒痴得阿那含,便消五爱——一者、色爱,二者、无色爱,三者、痴爱,四者、恨戾爱,五者、乱志爱——已度是者便得罗汉。如是行空菩萨,便得空脱,便成五根,疾近不中止禅至罗汉道。是人已得无相解脱,逮得五力乃至罗汉,是为菩萨得法眼净。
“菩萨所知生法即是灭法便逮五根,是为菩萨得法眼净。
“菩萨发意,从檀波罗蜜至般若波罗蜜,具足信根、精进辩根、沤和拘舍罗根,持是三根及诸功德,便生王者家、大种姓家、梵志家、迦罗越家,生四天王上至第六天,便于其中育养教化众生,随其所乐净佛国土礼事诸佛,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当成三耶三佛,是为菩萨得法眼净。
“法眼菩萨悉知一切——从佛受决、未受决者;有动还者,不动还者;有具足神通者,未具足者;已具足神通游诸世界礼事诸佛者,有未得足者;得佛国净者,得不净者;菩萨教化众生者、不教众生者;菩萨为诸佛所称誉者、不称誉者;菩萨有亲近诸佛者,有不亲近者;菩萨成佛,其弟子众诸菩萨数,其数无限者、有限者;是菩萨成佛时,以诸菩萨为僧者,不以菩萨为僧者;有菩萨以勤苦行成佛者,不以勤苦行成佛者;有菩萨一生补处者、未补处者;有菩萨至道场者、不至道场者;有菩萨坐树下降致魔者、不致魔者。是诸众事一一悉知,是为菩萨得法眼净。”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菩萨得佛眼净?”
佛言:“已得金刚三昧,得萨云若、佛十种力、四无所畏,行四等心、十八不共、大慈大悲,是菩萨眼所见诸法一切众事,无事不见,无声不闻,无物不护,无法不觉。舍利弗,是为菩萨得阿惟三佛,得最正觉眼。
“菩萨欲得五眼净者,当习六波罗蜜。所以者何?诸所有善法悉合在六波罗蜜中故。一切菩萨、声闻、辟支佛法,诸法等者,无过般若波罗蜜等。般若波罗蜜者,是五眼之母。菩萨学五眼者,疾成阿惟三佛。

度五神通品第五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念具足度五神通。逮诸菩萨无量神足,能动天地,变身无数更合为一,彻视无碍石壁皆过,譬如鸟飞无所触碍,能履水蹈虚,身出水火,手扪摸日月,身至梵天。有是神足不自贡高,不见贡高,用本空故。谁有能起是神足者?唯有得萨云若者乃能起是耳。
“舍利弗,菩萨学般若波罗蜜者,为已得神足之证,耳所彻听为过诸天人耳,虽得彻听亦不贡高,于有无之中了无所得,于有空无空无所生。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天耳慧神通之证,能知他人心中所念,知有淫怒痴者、无淫怒痴者,知有爱欲意、无爱欲意者,知有有者,知无无者,知有乱意、无乱意者、有多者、有少者、有定意者、无定意者、有脱者、无脱者、有高者、有下者,虽知是不自贡高。何以故?是意非意故,意不可思议故。以神通灭宿命之证,识一意至百意,从一日至百日、一月至百月、一岁至百岁、一劫至百劫、无数百劫、无数千劫、无数亿百千那术,尽自识知,名姓、种族、所作所习、寿命长短、所受苦乐、死此生彼、从彼生此、所作事物、威仪礼节都识所,更不以神通而自贡高。菩萨学如是为学般若波罗蜜,以神通明识宿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之道所得高下各随本行——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谤毁圣贤信邪倒见,以邪见因缘自坏其身,死堕地狱中;为人身善,言念亦善,不谤圣贤正见信行得生天上——能见十方众生乃至五道,所见如是。其一神通之德尽见十方,持神通灭漏尽之证,不取声闻、辟支佛道,不持余法,当成阿惟三佛,不以神通漏尽证故而自贡高。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神通,其功德转增上乃至阿惟三佛。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檀波罗蜜净萨云若迹,计空无狐疑。菩萨住尸波罗蜜,净除萨云若迹不疑罪福,以空无所起故。舍利弗,有菩萨住羼波罗蜜中,净除萨云若迹以空故不起瞋恚。菩萨住惟逮波罗蜜,净除萨云若迹于身精进不起懈怠。菩萨住禅波罗蜜,净除萨云若迹定志意不起。菩萨住般若波罗蜜中,净除萨云若迹不起愚痴。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六波罗蜜中,净除萨云若迹从空来往,不疑不犯,不瞋不忍,不进不怠,不定不乱,不智不愚,亦不施与,亦不有贪,不戒不犯,不进不退,不忍不恚,不定不乱,不慧不痴,不谤不誉,不有为,不无为。如是,舍利弗,无所从生法,无有骂者,无有叹者,无有为、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得奇特之德,诸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具足之德以教众生净佛国土。

授决品第六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发等意,于一切人发等意已便得一切诸法等,已得诸法等便能等意于一切法,便为现在诸佛、菩萨、罗汉、辟支佛之所爱敬,所在生处,眼终不见恶色,意初无恶念。行般若波罗蜜菩萨终不耗减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尔时,说般若波罗蜜行时,坐中有三万比丘,以身所著衣尽用奉佛,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于是佛笑。
时,阿难从坐起,正衣服,右膝著地,叉手白佛言:“佛不妄笑,会当有意。”
佛告阿难:“是三万比丘于是寿终当生阿閦佛国,却后六十二劫皆当作佛,号摩诃伎头。复有六万欲天子,皆当生弥勒佛前,皆当出家作沙门。”

佛之威神,令会者见东方千佛,及四部众,及诸十方各千佛现。
尔时,娑诃楼陀刹土,不如彼佛国土严净。
尔时,坐中有十千人皆发愿言:“我曹皆当作功德生彼净国。”
尔时,佛知善男子意所念,佛复笑。
阿难白佛:“愿闻笑意。”
佛告阿难:“见是万人不?”
阿难言:“唯然,世尊!已见。”
佛言:“是万人寿终皆当往生彼诸佛国,皆不离诸佛世尊,后当作佛,号庄严王如来无所著等正觉。”

妙度品第七
尔时,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连、须菩提、摩诃迦叶及诸大神通比丘,复有余大神通菩萨摩诃萨,诸优婆塞、优婆夷,俱白佛言:
“唯,世尊,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摩诃萨之最大度、上度、妙度、无上尊度。
“唯,世尊辩才之度无与等者,复无无等度、法度、空度、空无相度、诸法空度、有无空度、具足诸德空度。
“唯,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其功德普具无能伏者。
“唯,世尊,令是菩萨摩诃萨成般若波罗蜜功德,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已作是无与等之施,无与等者,种种具足檀波罗蜜,身体种种无有与等者,已得无等之利行般若波罗蜜,自致得成阿惟三佛。
“唯,世尊,世尊亦复行般若波罗蜜,种种无与等法之本,种种无等之欲本,种种无与等五阴之利,转无上法轮。过去、当来诸佛世尊,行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亦复转于无上法轮。
“唯,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欲得度于诸法彼岸,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唯,世尊,若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诸天、龙、鬼、神,诸阿须伦、世间人民,皆当为作礼。”
佛告诸大会比丘及诸菩萨:“当为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者作礼,诸天、龙、神皆当作礼。”
佛告舍利弗:“世有菩萨摩诃萨,便有诸天、帝王、世间人民,便有梵志、迦罗越种,便有转轮圣王,便有四大天王乃至阿迦腻吒天,便有须陀洹道、罗汉、辟支佛道,便有菩萨,便有佛道,已有菩萨便有供养衣服、饮食、床卧、七宝、珠玑、璎珞、琉璃、摩尼。
“舍利弗,天上世间人所娱乐便身之具,以菩萨故皆悉有是。所以者何?行菩萨之事,住于六波罗蜜中调伏众生,使布施乃成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安隐众生者,当行般若波罗蜜。”

舌相光明品第八
尔时,世尊出广长舌相,普遍三千大千世界,于其舌根出种种无央数百千光明,彻照十方各一恒沙国。
是时,东方及十方国土无央数诸菩萨,见是光明各各自白其佛:“是何瑞应有是大光明?”
佛告诸菩萨言:“西方去是度一恒边沙,有佛世界名娑诃,其佛号释迦文,出舌相光明,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今有是应。”
于是,十方恒沙国诸菩萨各白其佛言:“我等欲往见释迦文及诸菩萨,并欲闻般若波罗蜜。”
诸佛各各告诸菩萨言:“欲往随意。”
于是,诸菩萨各各取诸名华、名香,种种幢幡、珍宝、华盖,发其国土来诣忍界。诸四天王乃至阿迦腻吒天各持天上诸名香华来诣佛所。诸天人、诸菩萨皆悉来至,见释迦文佛已,各各供养散诸名华,所散华宝即于佛上在虚空中化成四柱台。其台高显四面窗向,台遍三千大千刹土,各各莫不见有好台罗列分别不相障蔽,其台妙好交露庄饰未曾所有。
于是,坐中诸亿百千人各各从坐起,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唯,世尊,愿使吾等于当来世逮得法利,当如世尊今于百千众围绕说法,所现感动亦当如是。”
佛于是知诸大众各已有仍堪任于诸法无所从生法忍,佛便笑。
阿难白佛言:“何因缘笑?愿闻其意。”
佛告阿难:“是亿百千众皆得无所从生法忍,却后六十八亿劫,劫名散华,皆当作佛,号觉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

持心内典经藏学修计划,读诵内学经典,大藏经,佛经,佛学,佛教文化。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西晋三藏无罗叉共竺叔兰译

假号品第三
“复次,舍利弗,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作是观:菩萨者但字耳,佛亦字耳,般若波罗蜜亦字耳,五阴者亦字耳。舍利弗,一切有言吾我者亦皆字耳,索吾我亦无有吾我,亦无众生亦无所生,亦无生者亦无自生,无人无生无作无造,亦无成者,亦无受者,亦无授者,无见无得。何以故?一切诸法无所有用空故。是故菩萨于一切字法都无所见,于无所见中复不有见。菩萨作是行般若波罗蜜,除诸佛,过一切诸声闻、辟支佛上,用无所有空故。何以故?一切不见所入处故。
“舍利弗,菩萨如是者,为行般若波罗蜜。譬如一阎浮提内,其中所有树木、生草、稻麻、竽蔗、丛林、竹苇,悉如舍利弗、目揵连等,其数如是,智慧神足其德无量,欲比行般若波罗蜜菩萨,终不可得比,无数亿百千倍不可以譬喻为比。何以故?舍利弗,菩萨持智慧度脱一切众生故。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所念智慧,一日之中过诸声闻、辟支佛上。
“舍利弗,置阎浮提,其中草木三千大千国土如舍利弗、目揵连等其数满中,复置是事,十方恒边沙悉如舍利弗、目揵连等尽满其中,其数如是不可计量,欲比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百分、千分、巨亿万分不得为比。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持是智慧,比诸声闻、辟支佛之智慧,百千万倍不以为比。”
舍利弗白佛言:“唯,世尊,弟子所有智慧,从须陀洹至声闻、辟支佛,上至菩萨、诸佛世尊,是诸众智不相违背,无所出生其实皆空,无有差别不出不生。其实空者无有差殊优劣,云何世尊言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一日之念,出过声闻、辟支佛上乎?”
佛告舍利弗:“所以出彼上者,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之念言:‘我当以道法因缘,当为众生觉一切法度脱众生。’云何,舍利弗,诸声闻、辟支佛颇有是念不耶?”
舍利弗言:“唯,世尊,诸声闻、辟支佛初无是念。”
“是故,舍利弗,当作是知,当作是念,诸声闻、辟支佛所有之智,欲比菩萨之智,百分、千分、巨亿万倍不可为比。
“复次,舍利弗,声闻、辟支佛颇作是念言:‘我当行六波罗蜜,教授众生净佛国土,具足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具足佛十八法,当成阿惟三佛,使不可计阿僧只人令得泥洹。’颇有是念不?”
舍利弗言:“唯,世尊,无有是念。”
佛言:“菩萨能尔。菩萨行六波罗蜜,具足十八法,成阿惟三佛,当度脱一切众生。
“舍利弗,譬如萤火虫不作是念言:‘我光明照阎浮提普令大明’;如是,舍利弗,诸声闻、辟支佛亦无是念言:‘我当行六波罗蜜,具足十八法,成阿惟三佛度脱众生。’
“舍利弗,譬如日出遍照阎浮提莫不蒙明者,如是菩萨行六波罗蜜具足十八法,成阿惟三佛,度不可计一切众生。”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过罗汉、辟支佛地,逮得阿惟越致地,严治佛道地?”
佛告舍利弗:“菩萨从初发意以来,常行六波罗蜜,住空、无相、无愿之法,过阿罗汉、辟支佛地,逮阿惟越致地。”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住何所地,为声闻、辟支佛而作福田?”
佛告舍利弗:“菩萨从初发意以来,常行六波罗蜜,乃至道场于其中间常为声闻、辟支佛作护。何以故?舍利弗,世有菩萨,便知有五戒、十善、八斋、四禅、四等意、四无形定,乃至三十七品法尽现于世,便具足十八事、佛十种力、四无所畏;世间适有是法,便知有王者种、梵志种、长者种、迦罗越种,便知有第一四天王上至三十三天,便知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上至佛皆现于世。”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毕报施恩?”
佛告舍利弗:“菩萨不报施福。何以故?本已报故。菩萨常施。持何等施?施诸善法。何等善法?十善之法,从十善之法上至诸佛世尊之法——十力、四无所畏,具佛十八法,以是为施与。”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云何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告舍利弗:“菩萨当知色与空合,是为应般若波罗蜜;当知痛、想、行、识与空合,是为应般若波罗蜜;当知眼、耳、鼻、舌、身、意与空合,当知色、声、香、味、细滑、识法与空合,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性识亦尔,是为应;当知苦集尽道四谛之法亦与空合,当知十二因缘——何等十二?一者、痴,二者、所作行,三者、识,四者、名色,五者、六入,六者、触,七者、痛,八者、爱,九者、受,十者、有,十一者、生,十二者、死——此十二因缘亦与空合,当知一切诸法——有为法、无为法亦与空合,当知本性亦与空合,是为应般若波罗蜜。
“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知七空合——何谓七?上七事是也——知此七事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者,亦不见五阴合,亦不见不合,亦不见生五阴法,亦不见灭五阴法,亦不见著五阴法,亦不见断五阴法,亦不见色与痛合,亦不见痛与想合,亦不见想与识合,亦不见识与行合。所以者何?初不见有法与法合者,性本空故。
“舍利弗,用色空故为非色,用痛、想、行、识空故为非识,色空故无所见,痛空故无所觉,想空故无所念,行空故无所行,识空故不见识。何以故?色与空等无异。所以者何?色则是空,空则是色,痛、想、行、识则亦是空,空则是识,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亦不见著亦不见断,亦不增亦不减,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亦无五阴,亦无色、声、香、味、细滑、法,亦无眼、耳、鼻、舌、身、意,亦无十二因缘,亦无四谛,亦无所逮得,亦无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亦无佛,亦无道。
“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念,当作是知,当作是应。作是行者,亦不见应,亦不见不应,于六波罗蜜亦不见合,与不合于五阴法乃至身法亦不见合与不合,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及佛十八法乃至萨云若法亦不见应与不应。是故,舍利弗,当知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与空合,不与无相无愿合,无相无愿不与空合。所以者何?空亦不见合,亦不不合,无相无愿亦复如是,是为应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度空法相已,亦不与五阴合亦不不合,过去色亦不与过去色合,亦不见过去色,当来色亦不与当来色合,亦不见当来色,现在色亦不与现在色合,亦不见现在色,痛、想、行、识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去来今三世名皆空故。作是合者为应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萨云若法,亦不见与过去、当来、今现在合,亦不见过去、当来、今现在。菩萨当作是念,当作是应。
“复次,舍利弗,萨云若亦不见与五阴合,五阴亦不见与萨云若合;萨云若亦不与六情合,六情亦不与萨云若合;色、声、香、味、细滑、法亦不与萨云若合,萨云若亦不与色、声、香、味、细滑、法合;亦不不合,是为应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檀波罗蜜亦不见与萨云若合,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不见与萨云若合,亦不见萨云若与六波罗蜜合,亦不见萨云若与三十七品、十力合,三十七品、十力亦不见与萨云若合,亦不见萨云若,是为应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佛亦不与萨云若合,萨云若亦不与佛合,道亦不与萨云若合,萨云若亦不与道合。所以者何?萨云若则是佛,佛则是萨云若,道则是萨云若,萨云若则是道,是为与般若波罗蜜合。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五阴不与有合,有亦不与五阴合,五阴亦不与苦乐有我无我合,六情法亦复如是。五阴亦不与空、无相、无愿合,亦不不合,亦不见行,亦不见不行。菩萨当作是行,当作是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亦不以般若波罗蜜故,行檀,行尸,行羼,行惟逮,行禅波罗蜜;亦不以五波罗蜜故,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以阿惟越致故,教授众生;亦不以净佛国土故,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种力、十八法不共故,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以内空、外空、所有无所有空、空空、大空、毕竟空故,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以有为空、无为空、无底空、诸法相空、一切诸法空,亦不以生空,亦不无生空,亦不真空,亦不伪空,亦不如,亦不法性,亦不真际故,行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不见法有所破坏者。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以神足彻视、彻听、知他人意、自知宿命故,行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行般若波罗蜜者,尚不见般若波罗蜜,何况见有菩萨神通众事?是为应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心不自念‘我当以神足到十方见诸佛世尊’,亦不念言‘十方诸佛有所说法,我当听受’,亦不念言‘我当尽知十方众生心中所念’,亦不自念‘我当自知不可计劫所从生之事’,亦复不念见十方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之趣,是菩萨为应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菩萨自念‘我当度不可计阿僧只人令般泥洹’,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作是行者,众魔不能得其便,诸世间之事皆为降伏。十方恒沙诸佛皆共拥护是菩萨,令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天,是诸天皆共护是菩萨,不令中道有碍。是菩萨身中所有众病现世为愈。所以者何?用有普慈加众生故。当知是为应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疾得陀邻尼,诸三昧门皆现在前,所生处常见诸佛乃至道场常不离佛,是为应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亦不念有法合与不合、等与不等。所以者何?以不见法合,亦不见法等,是为应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亦不念‘我当疾逮觉法性,亦不不逮觉’。何以故?法性者,无所逮觉是为合。
“复次,舍利弗,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不见有法与法性别者亦不见合,亦不念言‘法性作若干差别’,是为菩萨一切皆合,亦不作念言‘是法于法性现亦不不现’。何以故?初不见于法性现者,当知是则为合。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于法性不与空合,空亦不与法性合,是为合;六情、十八性亦不与空合,空亦不与六情、十八性合,乃至法性不与空合,空亦不与法性合。舍利弗,如是空合最为第一,行空菩萨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净佛国土教授众生疾成至佛。舍利弗,诸所有应般若波罗蜜无过,是应最尊第一、应无上。所以者何?为是空、无相、无愿无上正真应故。
“舍利弗,如是行者,当知是菩萨为已受莂近于道场;如是行者,为不可计阿僧只人而作益厚。菩萨亦不念言‘我与般若般若波罗蜜相应’,亦复不念‘诸佛世尊当授我莂’,亦不念‘我受莂不久,当净佛国土’,亦不念‘我当成至佛而转法轮’。所以者何?与法性一体无有别,亦不见有法。行般若波罗蜜者,亦不见诸佛有所记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何以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初不见有生众生相,亦不见灭众生相。何以故?一切众生初不见起灭故。一切众生不见有生,尚不见有生灭,云何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作是行者,为行般若波罗蜜,不起众生想,不空众生想,不见众生行,不别众生行,是为菩萨空行、第一空行。菩萨住是中者,为都合集众合于其中住。菩萨如是住者,为处大慈大悲,无嫉慢意,无乱怠意,无恚恨意,无起恶意,不起恶智意也。”

学五眼品第四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应般若波罗蜜者,从何所来而生是间?于是间去复生何所?”
佛告舍利弗言:“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者,于兜术天上来生是间,或于他方佛国来生是间,或从人道中来生是间。从兜术天上来者,终不失般若波罗蜜,诸陀邻尼、诸三昧门、诸众智门悉皆在前。从他方佛国来者,便疾成般若波罗蜜,于智慧中日日增益,诸深法要皆现在前,却后乃成般若波罗蜜,所生常见诸佛不离诸佛。从人道中来者,是菩萨未及阿惟越致者,诸根闇钝不能疾得般若波罗蜜,不能便见陀邻尼门。
“舍利弗,汝所问菩萨习行般若波罗蜜者,于是间终当生何所?是菩萨当生他方佛国,从一佛国复至一佛国,常见诸佛不离诸佛世尊。
“复有菩萨无有沤和拘舍罗,从四禅行六波罗蜜,持是禅福生长寿天,不尽天寿来生世间供养诸佛,是菩萨辈诸根闇钝不大聪明。
“舍利弗,复有菩萨行于四禅及四等意、四无形禅念、三十七品、大慈大悲,持沤和拘舍罗禅福不能稽留,常生诸佛所教授处,当生是拔陀劫中成逮觉者,常不离般若波罗蜜。
“复有菩萨以行四禅及四等意、四无形定,以沤和拘舍罗不随禅生,生于种姓大豪贵家,生梵志家,生迦罗越家,所可生处常教众生。
“复有菩萨行四禅、四等意、四无形定,以沤和拘舍罗不为禅所稽留,来生四王天,生忉利天,生第六天,常教授诸天净佛国土,教授众生供侍诸佛。
“复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行第一禅,生于梵天于梵天中尊,从梵天以至十方诸佛转法轮处,请诸佛世尊转于法轮。复有一生补处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具于四禅,具四等意、四无形定、三十七品、空无相无愿,具足三昧不随禅教,常见诸佛供事世尊,持清净行便生兜术天,于其天上随其寿命诸根具足,为无央数诸天人眷属围绕而为说法已,复来生世间人中,作阿惟三佛。
“舍利弗,复有菩萨得六神通不生欲界、形界、无形界,从一佛国至一佛国礼事诸佛。
“复有菩萨得六神通游诸佛刹,其所至处无有声闻、辟支佛教名。
“复有菩萨持六神通生诸佛刹,其寿无量往生其国。
“复有菩萨以六神通游诸世界,到无佛处于其刹中叹佛法众,令彼众生闻三尊之功德,闻已欢喜皆得往生诸佛国土。
“复有菩萨从初发意得于四禅,得四清净、四无形定、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不生三界,常生有益于众生之处。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从初发意便上菩萨位至阿惟越致地。
“复有菩萨从初发意便得阿惟三佛转于法轮,益于无数亿百千众生已,于无余界而般泥洹,其法留住或半劫一劫。
“复有菩萨适发道意便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与诸无数亿百千诸菩萨,共游诸佛国净诸佛土。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四禅、四等至四无形定,皆于其中而自娱乐,住于四禅从四禅起还至解脱禅,从解脱禅起至无形定,从无形定起入解脱禅,从解脱禅起至无思想慧禅,复从是起还入解脱,以沤和拘舍罗入蒲佉阇三昧,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复有菩萨以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不取声闻、辟支佛证。
“复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入三十七品,诸发小道者各使得度,诸有声闻及辟支佛所得道慧,皆是菩萨之忍也。行般若波罗蜜者,当知是为阿惟越致。
“舍利弗,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生兜术天者,当知是拔陀劫中诸菩萨等也。
“复有菩萨以四禅福乃至佛十八法,所可有道志不信受,当知是菩萨则一生补处。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从一佛刹复至一佛国,建立众生使至道场,知是菩萨从初发意以来,当更无数阿僧只劫乃成佛耳。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为众生故不说无益之事。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为众生故从一佛国复至一佛国断三恶趣。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常以惠施安乐一切,恣所求索,象马、车乘、衣被、财谷、国城、珍宝皆给与之。
“复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能自变身如佛形像,入三恶趣随其语言而为说法皆度脱之。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变身如佛遍至十方,教授众生能净佛土,已至十方,悉观诸佛威仪法则好丑清浊,而便自起上妙最尊殊异之土,纯以一乘教诸一生补处菩萨。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便具大士三十二相,诸根特异,众生见者莫不敬喜,因其欢喜以三乘法而度脱之令般泥洹。
“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先当学清净身口意,便得诸根特异,已得殊异亦不自举亦不下人。
“复有菩萨从初发意行檀波罗蜜、尸波罗蜜,乃成阿惟三佛,初不堕三恶趣。
“复有菩萨从始发意至阿惟越致,初不忘舍十善之行。
“复有菩萨行檀尸波罗蜜,得作遮迦越罗,皆化众生建立十善,所有财宝惠施众生。
“复有菩萨行檀尸波罗蜜,亿百千反作遮迦越罗,常供养诸佛恭敬启受。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为诸众生照明法化,乃至阿惟三佛不离照明。是故菩萨常明佛法,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者,常摄身口意,不善之事不令妄起。”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菩萨摄身口意?”
佛言:“菩萨心念:‘不持身口意诸恶因缘用作罪事。’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身口意;虽有身口意,终不嫉恚、邪见,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无杀盗淫,无懈慢意,初不起恶智之事。若有菩萨不能舍此诸恶事者,此非菩萨。
“复有菩萨行六波罗蜜者,除身恶行,除口恶言,除意恶念。”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菩萨除身口意?”
佛言:“菩萨不倚身口意,是故能除。菩萨从初发意以来常奉十善,是故过诸声闻、辟支佛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净于佛道,净于六波罗蜜。”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净于佛道?”
佛言:“菩萨不倚身口意,不倚六波罗蜜,不倚罗汉、辟支佛,不倚菩萨,亦不倚佛。所以者何?于一切法无所倚故,是为菩萨道。舍利弗,复有菩萨一一行诸波罗蜜,用是故无能伏者。”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行六波罗蜜无能伏者?”
佛言:“菩萨行六波罗蜜者,不有念五阴、六情,不有念色、声、香、味、细滑、法,不有念十八性,不有念三十七品,不有念六波罗蜜,不有念佛十种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不共,不有念声闻、辟支佛道,不有念佛道,不有念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是,舍利弗,菩萨行六波罗蜜,于功德中展转增益,用是故无能伏者。
“复次,舍利弗,菩萨住于般若波罗蜜具足萨云若,以诸慧不堕恶趣,不堕贫贱中,所受身体诸根具足人不憎恶,常为诸天、阿须伦所敬爱。”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慧?”
佛言:“菩萨以具足诸慧尽见恒沙诸佛世尊,从诸世尊听受法教,悉闻诸佛德好之法。得慧菩萨无有佛想,亦无菩萨想,亦无声闻、辟支佛想,亦无我想,亦无人想,亦无诸佛国想。慧行菩萨行檀波罗蜜,亦不见檀,亦不见般若波罗蜜,行三十七品亦复不闻三十七品名,亦不见佛十八法。舍利弗,是为菩萨之慧,以是慧故具足诸法,亦不贡高见一切诸法。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净于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菩萨净于肉眼?”
佛言:“有菩萨以肉眼见百踰旬、见二百踰旬;有菩萨以肉眼见一阎浮提,见二阎浮提,见四天下;有菩萨以肉眼见千世界,见二千世界,有见三千世界。是为菩萨于肉眼净。”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天眼净?”
佛言:“菩萨以天眼见四王天上所有悉识悉知,从忉利天至第六天乃至阿迦腻吒天,菩萨悉见悉识悉知。从四王天上至阿迦腻吒天,此诸天人皆不识、不知、不见菩萨天眼所见。菩萨天眼悉见十方恒沙世界,众生生死善恶之事悉见悉知。是为菩萨于天眼净。”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菩萨于慧眼净?”
佛言:“菩萨慧眼不作是念:‘有为法,无为法,有道法、俗法。’慧眼菩萨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识,无法不觉。是为菩萨于慧眼净。”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菩萨得法眼净?”
佛言:“菩萨以法眼见是人,坚信坚住于法,是人无相无愿之脱立,于五根受不中止定,于不中止定成解脱慧,以解脱慧度于三碍——有身碍、有狐疑碍、有邪信碍,度是三碍得须陀洹,便得道念于淫怒痴薄得斯陀含,精勤于道却淫怒痴得阿那含,便消五爱——一者、色爱,二者、无色爱,三者、痴爱,四者、恨戾爱,五者、乱志爱——已度是者便得罗汉。如是行空菩萨,便得空脱,便成五根,疾近不中止禅至罗汉道。是人已得无相解脱,逮得五力乃至罗汉,是为菩萨得法眼净。
“菩萨所知生法即是灭法便逮五根,是为菩萨得法眼净。
“菩萨发意,从檀波罗蜜至般若波罗蜜,具足信根、精进辩根、沤和拘舍罗根,持是三根及诸功德,便生王者家、大种姓家、梵志家、迦罗越家,生四天王上至第六天,便于其中育养教化众生,随其所乐净佛国土礼事诸佛,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当成三耶三佛,是为菩萨得法眼净。
“法眼菩萨悉知一切——从佛受决、未受决者;有动还者,不动还者;有具足神通者,未具足者;已具足神通游诸世界礼事诸佛者,有未得足者;得佛国净者,得不净者;菩萨教化众生者、不教众生者;菩萨为诸佛所称誉者、不称誉者;菩萨有亲近诸佛者,有不亲近者;菩萨成佛,其弟子众诸菩萨数,其数无限者、有限者;是菩萨成佛时,以诸菩萨为僧者,不以菩萨为僧者;有菩萨以勤苦行成佛者,不以勤苦行成佛者;有菩萨一生补处者、未补处者;有菩萨至道场者、不至道场者;有菩萨坐树下降致魔者、不致魔者。是诸众事一一悉知,是为菩萨得法眼净。”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菩萨得佛眼净?”
佛言:“已得金刚三昧,得萨云若、佛十种力、四无所畏,行四等心、十八不共、大慈大悲,是菩萨眼所见诸法一切众事,无事不见,无声不闻,无物不护,无法不觉。舍利弗,是为菩萨得阿惟三佛,得最正觉眼。
“菩萨欲得五眼净者,当习六波罗蜜。所以者何?诸所有善法悉合在六波罗蜜中故。一切菩萨、声闻、辟支佛法,诸法等者,无过般若波罗蜜等。般若波罗蜜者,是五眼之母。菩萨学五眼者,疾成阿惟三佛。

度五神通品第五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念具足度五神通。逮诸菩萨无量神足,能动天地,变身无数更合为一,彻视无碍石壁皆过,譬如鸟飞无所触碍,能履水蹈虚,身出水火,手扪摸日月,身至梵天。有是神足不自贡高,不见贡高,用本空故。谁有能起是神足者?唯有得萨云若者乃能起是耳。
“舍利弗,菩萨学般若波罗蜜者,为已得神足之证,耳所彻听为过诸天人耳,虽得彻听亦不贡高,于有无之中了无所得,于有空无空无所生。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天耳慧神通之证,能知他人心中所念,知有淫怒痴者、无淫怒痴者,知有爱欲意、无爱欲意者,知有有者,知无无者,知有乱意、无乱意者、有多者、有少者、有定意者、无定意者、有脱者、无脱者、有高者、有下者,虽知是不自贡高。何以故?是意非意故,意不可思议故。以神通灭宿命之证,识一意至百意,从一日至百日、一月至百月、一岁至百岁、一劫至百劫、无数百劫、无数千劫、无数亿百千那术,尽自识知,名姓、种族、所作所习、寿命长短、所受苦乐、死此生彼、从彼生此、所作事物、威仪礼节都识所,更不以神通而自贡高。菩萨学如是为学般若波罗蜜,以神通明识宿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之道所得高下各随本行——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谤毁圣贤信邪倒见,以邪见因缘自坏其身,死堕地狱中;为人身善,言念亦善,不谤圣贤正见信行得生天上——能见十方众生乃至五道,所见如是。其一神通之德尽见十方,持神通灭漏尽之证,不取声闻、辟支佛道,不持余法,当成阿惟三佛,不以神通漏尽证故而自贡高。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神通,其功德转增上乃至阿惟三佛。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檀波罗蜜净萨云若迹,计空无狐疑。菩萨住尸波罗蜜,净除萨云若迹不疑罪福,以空无所起故。舍利弗,有菩萨住羼波罗蜜中,净除萨云若迹以空故不起瞋恚。菩萨住惟逮波罗蜜,净除萨云若迹于身精进不起懈怠。菩萨住禅波罗蜜,净除萨云若迹定志意不起。菩萨住般若波罗蜜中,净除萨云若迹不起愚痴。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六波罗蜜中,净除萨云若迹从空来往,不疑不犯,不瞋不忍,不进不怠,不定不乱,不智不愚,亦不施与,亦不有贪,不戒不犯,不进不退,不忍不恚,不定不乱,不慧不痴,不谤不誉,不有为,不无为。如是,舍利弗,无所从生法,无有骂者,无有叹者,无有为、无为,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得奇特之德,诸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具足之德以教众生净佛国土。

授决品第六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发等意,于一切人发等意已便得一切诸法等,已得诸法等便能等意于一切法,便为现在诸佛、菩萨、罗汉、辟支佛之所爱敬,所在生处,眼终不见恶色,意初无恶念。行般若波罗蜜菩萨终不耗减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尔时,说般若波罗蜜行时,坐中有三万比丘,以身所著衣尽用奉佛,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于是佛笑。
时,阿难从坐起,正衣服,右膝著地,叉手白佛言:“佛不妄笑,会当有意。”
佛告阿难:“是三万比丘于是寿终当生阿閦佛国,却后六十二劫皆当作佛,号摩诃伎头。复有六万欲天子,皆当生弥勒佛前,皆当出家作沙门。”

佛之威神,令会者见东方千佛,及四部众,及诸十方各千佛现。
尔时,娑诃楼陀刹土,不如彼佛国土严净。
尔时,坐中有十千人皆发愿言:“我曹皆当作功德生彼净国。”
尔时,佛知善男子意所念,佛复笑。
阿难白佛:“愿闻笑意。”
佛告阿难:“见是万人不?”
阿难言:“唯然,世尊!已见。”
佛言:“是万人寿终皆当往生彼诸佛国,皆不离诸佛世尊,后当作佛,号庄严王如来无所著等正觉。”

妙度品第七
尔时,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连、须菩提、摩诃迦叶及诸大神通比丘,复有余大神通菩萨摩诃萨,诸优婆塞、优婆夷,俱白佛言:
“唯,世尊,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摩诃萨之最大度、上度、妙度、无上尊度。
“唯,世尊辩才之度无与等者,复无无等度、法度、空度、空无相度、诸法空度、有无空度、具足诸德空度。
“唯,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其功德普具无能伏者。
“唯,世尊,令是菩萨摩诃萨成般若波罗蜜功德,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已作是无与等之施,无与等者,种种具足檀波罗蜜,身体种种无有与等者,已得无等之利行般若波罗蜜,自致得成阿惟三佛。
“唯,世尊,世尊亦复行般若波罗蜜,种种无与等法之本,种种无等之欲本,种种无与等五阴之利,转无上法轮。过去、当来诸佛世尊,行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亦复转于无上法轮。
“唯,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欲得度于诸法彼岸,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唯,世尊,若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诸天、龙、鬼、神,诸阿须伦、世间人民,皆当为作礼。”
佛告诸大会比丘及诸菩萨:“当为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者作礼,诸天、龙、神皆当作礼。”
佛告舍利弗:“世有菩萨摩诃萨,便有诸天、帝王、世间人民,便有梵志、迦罗越种,便有转轮圣王,便有四大天王乃至阿迦腻吒天,便有须陀洹道、罗汉、辟支佛道,便有菩萨,便有佛道,已有菩萨便有供养衣服、饮食、床卧、七宝、珠玑、璎珞、琉璃、摩尼。
“舍利弗,天上世间人所娱乐便身之具,以菩萨故皆悉有是。所以者何?行菩萨之事,住于六波罗蜜中调伏众生,使布施乃成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安隐众生者,当行般若波罗蜜。”

舌相光明品第八
尔时,世尊出广长舌相,普遍三千大千世界,于其舌根出种种无央数百千光明,彻照十方各一恒沙国。
是时,东方及十方国土无央数诸菩萨,见是光明各各自白其佛:“是何瑞应有是大光明?”
佛告诸菩萨言:“西方去是度一恒边沙,有佛世界名娑诃,其佛号释迦文,出舌相光明,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今有是应。”
于是,十方恒沙国诸菩萨各白其佛言:“我等欲往见释迦文及诸菩萨,并欲闻般若波罗蜜。”
诸佛各各告诸菩萨言:“欲往随意。”
于是,诸菩萨各各取诸名华、名香,种种幢幡、珍宝、华盖,发其国土来诣忍界。诸四天王乃至阿迦腻吒天各持天上诸名香华来诣佛所。诸天人、诸菩萨皆悉来至,见释迦文佛已,各各供养散诸名华,所散华宝即于佛上在虚空中化成四柱台。其台高显四面窗向,台遍三千大千刹土,各各莫不见有好台罗列分别不相障蔽,其台妙好交露庄饰未曾所有。
于是,坐中诸亿百千人各各从坐起,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唯,世尊,愿使吾等于当来世逮得法利,当如世尊今于百千众围绕说法,所现感动亦当如是。”
佛于是知诸大众各已有仍堪任于诸法无所从生法忍,佛便笑。
阿难白佛言:“何因缘笑?愿闻其意。”
佛告阿难:“是亿百千众皆得无所从生法忍,却后六十八亿劫,劫名散华,皆当作佛,号觉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