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器
字体大小
16
速度(字/分钟)
1
倒计时
3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镜像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二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第六之三十一(夜摩天之十七)
又复彼天。若心有念。欲下虚空。即心念时。共诸天众。从空而下。下已还至自住处住。如是宝珠。还复如本。有大光明。彼诸天女。为始生天。如是说已。尔时如是始生天子。为欲罥缚。复乐境界。向宝珠林。见不远处。有黄赤白无量百千种种光明满珠林中。彼宝珠林不远之处。则有鹅林。尔时如是始生天子。于天女边。如是闻已。向宝珠林。共彼天女。如是往到。既前到已。见珠光明。乃有无量。当尔之时。始生天子。如是忆念如彼异天。入宝珠林虚空中行。遍见天处。我亦如是。入宝珠林。如是而行。即于念时。随心所念。珠为堂舍。在虚空中。彼始生天。空中见已。共天女众。入宝珠堂。如自善业。见彼堂中。种种可爱。彼宝珠中。有流水河。莲华水池。园林山峰。满珠堂内。眼见心乐。

复于诸处。见有诸鸟。鸟声可爱。彼如是处。有种种色形相香华。复见异处种种鸟兽。有河平岸。有河峻岸。皆悉可爱在彼河边。复见异处。多有天子及诸天女。歌舞喜笑游戏受乐。彼如是处诸园林等。一切皆如向来所说。天子始见共天女众游戏受乐放逸而行。爱不知足。又行异处。次复行到苏陀食处。为食食故。如自善业。相似得食。食彼食已。为境界火之所烧然。复向酒河。共诸天女。爱波所漂。去向彼河饮酒地处。到彼处已。乃以珠器盛酒而饮。彼既饮酒。欢喜之心转更增长。爱境界火之所烧然。为五境界之所迷惑。复共天女。歌舞游戏。

彼处如是受天乐已。复向水池莲华之林。为欲在彼池中游戏。共天女众。受诸欲乐。是故向彼莲华池林。到已复更受境界乐。共诸天女。水中游戏。第一胜乐。不可譬喻。受如是乐。又复欲发。悕望欲乐。欲闻音声。贪著境界。五乐音声。心念悕望。闻天女众歌咏之声。五乐音声。闻已心乐。不可称说。更无异法可以为喻。彼受如是五欲功德种种胜乐。不知厌足。以有爱故。爱不知足。如火得薪。无有足时。如是欲者。欲不可足。常无量种。无量分别。而受诸乐。于长久时。既受乐已。而复更于鹅林之中珠堂上坐。共诸天女。下彼珠堂。在鹅林中。而复更见未曾有处。如是如是。见彼处已。如是如是。心生喜乐。如是如是。种种见已。而于境界。犹不知足。如是流水。莲华河池园林等处。若天天女。见无量种五乐音声如是游戏。又复鹅王。住宽广处。天共天女。向彼鹅处。如是彼处。见种种天无量百千歌舞游戏而受天乐。更无余物可为譬喻。形世间日。如萤火虫。唯除光明。更无譬喻。彼处如是不可譬喻境界受乐。彼受乐天。譬喻叵得。人世界中。第一美味。所谓蜜味合药之酒。甘蔗肉等。阎浮提中。此味第一。一切和合。于赤苏陀。如极苦味。檗味不异。人中胜味。于彼天味。如是劣减。如是味胜。少分譬喻。天中之味。不可譬喻。彼天之香。亦不可喻。如人世间第一善香。谓栴檀香。若沉水香。末香涂香。瞻波迦华。尼居私帝苏摩那华。如是乾陀婆离师迦忧钵罗华。拘物头华。尼朱罗等。此一切华。皆悉和合。犹亦不如天中之华。于彼天中。荏婆色华。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香亦如是不可譬喻。又彼天中。触亦如是不可譬喻。人世界中一切国土平等胜触。谓憍奢耶绢。及乌拏若劫贝等。如是种种。彼人中触。一切和合。于彼天中。极微劣触。谓金最坚。犹胜人中所有胜触。于天下触。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诸触。不可譬喻。又彼天中声亦如是。不可譬喻。人世界中第一声者。所谓琵琶。筝笛箜篌。齐鼓歌等。如是诸声。一切和合。犹亦不如彼天之中庄严具声。于彼天中庄严具声。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音声。不可譬喻。如是譬喻。唯可得与四天王天以为譬喻。若于第二三十三天。则非譬喻。于夜摩天。亦非譬喻。人中欲乐。唯可得况四天王天所受欲乐。四天王天所受欲乐。唯可得况三十三天所受欲乐。三十三天所受欲乐。唯可得况夜摩天中所受欲乐。如是次第。业力胜故。六欲天中。次第转胜。诸天境界。意亦如是。天乐转胜。意地之乐。有无量种。一切和合。如是天子。彼鹅林中。游戏受乐。次第渐前。遂近鹅王。见彼鹅王在广池中种种游戏。共彼雌鸟。住莲华林。天众围绕彼大鹅王。有一莲华。一由旬量。七宝莲华。金刚为须其触极软。及香色等不可譬喻。无量光明。从华而出。有百千叶。彼大鹅王。在彼如是莲华中住。于节会时。节会之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并天众等。鹅为说法。彼鹅王者。以愿力故。生夜摩中。如是利益。生夜摩天。为夜摩天。如是说法。令离放逸。尔时如是始生天子。次第渐前。往到广池。善时鹅王。既见如是始生天子。为说偈言。

以有渴爱故  于欲不知足
由心动诸根  不觉时已过
所爱著欲乐  无常法所摄
以乐见妇女  不觉时已过
为爱所迷故  系属于生死
如是愚痴者  不觉时已过
为欲牵心故  没在痴闇中
嗔所系缚者  不觉时已过
系缚在地狱  不生厌离心
放逸毒所迷  不觉时已过
不调不知羞  恃姓生憍慢
心贪不知足  不觉时已过
五绳罥所缚  六法之所迷
三时中常痴  不觉时已过
不知恶趣道  恶罥所破坏
若有如是心  不觉时已过
初得欲则乐  后则不利益
以心著欲故  不觉时已过
不知前世苦  而乐著天乐
未知爱别离  不觉时已过
为业网所缚  如鱼在网中
是故失善道  不觉时已过
愚痴者无心  不知有过患
没在于痴闇  不觉时已过
众生业罥缚  独而无伴侣
见天女故迷  不觉时已过
乘骑诸根马  迷失于善道
贪著三界味  不觉时已过
不知戒非戒  或复多嗔恚
失意亦失道  不觉时已过
不知利益不  迷于作不作
如小儿戏弄  不觉时已过
如河水速流  在园林池处
常受欲乐故  不觉时已过
在山顶堂中  若在莲花林
常受欲乐故  不觉时已过
于业业报中  未曾有知解
唯贪著食味  不觉时已过
业风之所吹  常在此三界
流转犹如轮  痴故不觉知
常在于恶处  上高梁绳上
如是愚痴者  不勤舍离过
若能舍离欲  是第一精进
离一切希望  则无诸烦恼
彼初中后时  若得佛法已
寂静修行故  是无烦恼者
若得于欲乐  彼乐必破坏
因欲得苦报  知欲非胜法
是故有智者  心不乐于欲
彼则能断除  生死苦因缘

彼大鹅王。为始生天如是说偈。毁呰欲法。如是说故。彼始生天。渐渐前进。近于鹅王。彼始生天。虽闻胜法而心不受。境界迷故。渐近鹅王。而不摄法。犹著境界。受诸欲乐。现见鹅王在水中戏。入莲华林。割取莲华。共天女众。掷而弄之。善时鹅王而语之言。此安隐语而不肯受。汝于后时。为何所得。尔时鸟处始生天子。复闻远处有胜妙声。胜于天声。闻彼声已。心生爱乐。其声普遍琵琶箜篌齐鼓笛等。如是种种可爱音声。尔时彼天。在广池边。种种游戏。既闻声已。一切回面。向彼声听。尔时远见有百千堂。周匝围绕。天歌音声。甚为可爱。闻者欲发。端严殊妙如星绕月。如是如是。堂行围绕。或身光明。周匝轮行。一切天众。见之心乐。百千天女。咏歌音声。夜摩天主。在百千叶七宝莲华台上而坐。无量天女之所围绕。为听法故。向彼善时菩萨鹅王所住之处。

尔时鹅王善时菩萨。见已速迎。共余雌鹅。并余雄鹅。无量百千胜妙七宝间错其身。一切同时。皆在虚空飞向天主牟修楼陀。复有余鹅咏歌音声。如是二王。一是鹅王。二是天王。迭相敬重。出美妙语。迭相问讯。鹅王善时。以本愿故。为夜摩天除放逸故。生夜摩天。善时王言。天王久时不来在此广池之所。我于余天闻如是言。牟修楼陀夜摩天王。不放逸行。共诸天众。在彼山树具足地处。看六佛塔。礼拜供养。化力书经。在彼佛塔读说彼经。示诸天众。此因缘故。我今来迎。汝于彼处说法之时。我亦在此广池之侧。为游戏天如应说法。谓第一义。寂静安隐。能除放逸。毕竟利益。以此因缘。我今如是来迎天王。我以爱法。离于慢心。敬重故来。

彼时如是。牟修楼陀夜摩天王。闻是语已。作如是言。鹅王普为饶益一切夜摩诸天。利益一切夜摩诸天故在此处。今共回还到广池所。说是语已。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无量天众诸天女众之所围绕。善时鹅王。无量百千鹅众围绕。如是二王。各并其众。彼此和合。于虚空中。种种音声。心皆无垢。犹如宝珠。于放逸地。不放逸行。有大威德。共向广池。到广池已。彼广池所一切天众。既见天王暂止放逸。不作音声。不相娱乐。不于水中种种游戏。生敬重心。

夜摩天王。知彼天众心调顺故。语鹅王言。善时鹅王。此时最善。今可说法。天众见我心皆离慢并天女众一切无慢。可为说法。尔时鹅王。自念本生曾于往世有佛。名为迦迦村陀。于彼佛所闻诸法门。所闻法中。唯以一法。为天众说。语天王言。天王善听。我今为说。有五种法。若天若人。放逸行者。是根本过。何等为五。谓放逸者其心则乱。意念异法。口宣异言。若有所说。不实无义。前后相违。动转不定。他则不受。何以故。以其放逸心动乱故。自不能知。为何所说。为谁而说。彼则轻毁。彼则不受。以如是故。则于一切便为自轻。是放逸过。放逸过故堕于恶道。于三恶趣随相应生。此是初过。

又彼放逸有第二过。何者第二。所谓不知应作不作。放逸意故。不知何者是所应作。不知何者所不应作。不知何业。不知何果。以不知业。故不知果。彼愚痴者迷业果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以放逸故得如是过。此第二过。

又彼放逸有第三过。何者第三。若人若天。以放逸故。近恶知识。不敬三宝。不求于智。不敬尊长。于过功德。不觉不知。于生死苦。不生厌离。不知杂业。谓种种业。不能翘勤。常喜睡眠。不能持戒。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以放逸故。得如是过。此第三过。

又彼放逸有第四过。何者第四。谓于天中。若于人中。即初生时。命行不住。即生即灭。善业亦尔。生已即尽。死王欲至。共谁放逸。彼必别离。此有四法。必定离别。何等为四。一者少年。二者安隐。三者寿命。四者具足。如是四种。必定离别。智者常观如是四种。若放逸者。则不能知。若天若人。放逸行者。一切不知。以不知故。堕于恶道。以放逸故。得如是过。此第四过。又彼放逸有第五过。何者第五。谓于第一不可信处。而便信之。不可信中最叵信者。所谓妇女。而愚痴者。信于妇女。彼愚痴者。虽信妇女。然彼妇女于其不信。乃至命尽。心不离诳。一切妇女。皆多谄诳。皆多幻伪。多垢破坏。其心多慢。破戒心浊。如是等过。一切妇女心皆不离。如火之热。一切妇女。不离此法。若愚痴者。信彼妇女。唯有语言。然无一实。以爱贪故。为欲所牵。是故近之。如是略说放逸之行五种过患。如是五过。不离放逸。是故天人。应舍放逸。此放逸行。障涅槃门。放逸行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以放逸故。得如是过。此第五过。是故智者。应离放逸。若舍放逸。有五功德。何等为五。所谓正行。心意正信。作所应作。不应作者。则便不作。恒常用意于一切时。皆作利益。舍离放逸。如毒不异。善知三世。此不放逸。最初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二功德。何者第二。谓知轻重。近善知识。常行善业。远恶知识。不作恶业。以彼恶业。善人嫌毁。若见恶人。则皆舍离。见功德人。则便亲近。如是修行。善意行故。不入恶道。此不放逸第二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又不放逸第三功德。何者第三。所谓谨慎。乃至舍命。不属妇女。不信其言。常一切时。形相可见。一切妇女。有二种缚。系缚世间。唯见其色。不信其语。彼有智者。如是如实观察妇女。如是如实正观察已。虽见歌舞喜笑游戏庄严具等心不贪著。一切放逸皆因妇女。一切妇女是半放逸。若有能离妇女放逸。则能渡于生死大海。人世界中。人皆说言不放逸者。得名好人。此不放逸第三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四功德。何者第四。所谓谨慎不放逸者。谓于富乐。欲等不信。观知无常。作如是知。此欲无常。转动不定。则不可信。不久破坏。不久失灭。如是不信。安隐之事。故不放逸。一切安隐。为病所坏。如是于少亦不生信。一切少年为老所坏。是故于少不生慢心。如是于命亦不生信。不生慢心。不作恶业。何以故。必为死王所劫夺故。是故不信一切有为生死之法。以不信故。不放逸行。此不放逸第四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五功德。何者第五。所谓恒常亲近圣人爱乐智故。归依三宝闻法思义。彼临死时。不生怖畏。以知死相。知退相故。不生怖畏。闻义天子。则知退相。人欲死时。则知死相。如是知故。知生恶道。知生善道。作如是知。我生善道我生恶道。若临死时。恶道相出。则能方便令心清净。心清净故。恶道相灭。善道相现。此不放逸第一胜果。甚为难得。诸亲善中。此亦最胜。此不放逸第五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尔时彼处善时鹅王。颂彼如来迦迦村陀。佛所说偈言。

已离欲如来  赞叹不放逸
毁呰放逸行  所至生死处
不放逸解脱  放逸故受苦
此放逸系缚  愚者不能断
不放逸善人  则生于天中
于天中放逸  故退时心悔
一切放逸者  生死不得脱
放逸第一罥  能缚令流转
作所不应作  不作所应作
一切放逸者  所作皆颠倒
尚不作世法  何况出世法
是故诸智者  不赞放逸行
以是故不应  行放逸之行
如是放逸行  是恶道初使
若有能舍离  苦恼之藏处
如是勇健者  能渡有大海

善时鹅王。为彼天主牟修楼陀并诸天众。如是已说。过去旧法。利益天人。又彼鹅王。现为天主。牟修楼陀。复更说法。作如是言。有五种法对治沙门放逸之行。何等为五。所谓一切放逸行者。皆受苦恼。如是之人。随何放逸。能致苦恼。舍彼放逸。知彼过已。修行功德。舍离彼故。无不饶益。不受苦恼。不善恶业。则不增长。修行正行。此是沙门初对治法放逸对治。

又复沙门第二对治。对治放逸。何者第二。谓见实义。实见之人。一切心意皆悉决定。如实而见。如实见故。不行放逸。以如实见放逸过故。此是第二放逸对治。

又复沙门第三对治。对治放逸。何者第三。所谓亲近不放逸者。受戒持戒。如彼所行。如是而行。如彼所作。亦如是作。于持戒者。常与同处。于破戒者。舍而不近。是故放逸。一切皆无。此是第三放逸对治。

又复沙门第四对治。对治放逸。何者第四。谓求智故。常近智者。常乐智者。舍离放逸。近不放逸。如是谨慎不放逸者。乐近苦远。彼善男子。恒常如是不放逸行。此是第四放逸对治。

又复沙门第五对治。对治放逸。何者第五。所谓有王若王大臣。执放逸者。与其罪罚。或断其命。或时尽夺一切财物。或时与杖。或截其手。如是种种与放逸者。异异刑罚。彼既见已。心生怖畏。以怖畏故。舍离放逸。不放逸行。如是对治舍离放逸。以见他人受如是罚。生怖畏故。随顺法行。畏行放逸。堕于地狱。是故不作一切恶行。此是第五放逸对治。如是放逸。于天于人。则非安隐。彼多天众。闻是经已。舍离放逸。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既闻鹅王所说经已。起随喜心。复共天众。飞升虚空。如其本来。还如是去。自余诸天。有在广池更受乐者。有向林中而受乐者。既入园林种种受乐。如是乃至爱善业尽。善业尽故。于彼处退。彼处退已。如自业行。或堕地狱。或堕饿鬼。或堕畜生。若以余业。生于人中。则生第一富乐之处。黠慧利根。多所知见。有智慧命。以有智慧。是故大富。为王所爱。以余业故。

成就地竟。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复有地处。名光明围。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若善男子曾闻法义。受戒持戒。正见不邪。不恼乱他。心意正直。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淫。畏邪行故。乃至不观画妇女像。常行善业。善修净命。如是之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光明围处。生彼处已善业力故。天妙境界五欲功德种种受乐六根所使。乐见园林。如是如是见种种法。如是如是。六根增上。以增上故。则能驱使地处平正第一柔软七宝间杂。甚可爱乐。彼地之中。若有树生。触极软滑。金果银叶。胜触香味。皆悉具足。如是天果。如意出香。如意生味。

彼处诸天若有是心。欲令彼果如意出酒。即有触香色味具足。天之美酒从果流出。在于树下。时彼诸天共天女众。执珠宝器。承而饮之。如是天酒。有下中上香味触等。业无量故。如彼业因。如是得酒。有下中上。又复余天有无量种受五欲乐。为放逸烧。乐见园林。歌舞喜笑。处处游戏。相随而行。向彼园林。如是如是。随所行道。见异异种微妙之色。彼所得味有无量种。无量分别。种种胜味。彼所嗅香。有无量种无量分别种种妙香。与心相应。彼忆念触。有无量种无量分别受乐相应天妙之触。彼天所闻天妙音声。有无量种无量分别心乐相应。闻已欢喜。第一持戒胜善业故。五欲功德皆悉具足。而受乐行。彼天如是受乐行故。乃经久时。如是受乐。不知厌足。复更远见名心乐林。无量百千宝树庄严。彼心乐林。如是可爱。枝叶根茎。各各别别。一厢银林。其白如雪。名银树林。其光犹如阎浮提中月之光明。彼一一树。端严殊妙。天若见者。心则受乐。又复一厢。赤色犹如迦鸡檀那。甚赤无比。有赤光明。其叶亦赤。如是叶等。和合成林。如是赤林。极为可爱。彼林赤故。遍照虚空一切皆赤。又复一厢。名常乐林。其林一厢。有青园林。其林普青。青影光明。彼林一厢。如是光明。端严殊妙。如阎浮提虚空不异。是毗琉璃宝之光明。如是彼处。名常乐林。复次一厢是颇梨林。光明清净。根茎枝叶。多有无量流水河池。皆悉具足。又彼大林。次复一厢。青宝树林。根茎枝叶。青色光明。于树枝中。有种种鸟。鸟种种声。多有种种妙莲花池。而为庄严。彼天园林。如是光明。端严胜妙。

尔时彼处。光明围地。一切诸天。自身光明。为欲游戏受诸乐故。向心乐林。于彼林中游戏受乐。爱林所系。五欲功德。受天快乐。不知厌足。又复游戏种种受乐。入心乐林。彼林之内。有种种色。有种种味。有种种香。花果具足。多有妙蜂。庄严其林。处处普遍。又复多有可爱鸟众种种可爱妙莲花池。种种可爱树枝屋舍。散华遍地。地触柔软。甚可爱乐。多有无量百千天众。是故彼处如是端严。树枝屋舍。多有莲华流水池河种种山谷。多有诸树。歌舞喜笑。种种游戏庄严具声。犹如歌音。微风动林。枝花垂挑。是故彼林。如是严好。尔时彼天。入彼林中。转胜欢喜。复更歌舞游戏喜笑。迭共受乐。于一切时心乐境界。其心恒常念行放逸。

彼诸天众如是受乐。乃至久时。复入七宝曼陀罗林。彼林可爱。林中最胜犹如山王。所有光明。胜百千日。绕莲华池以为庄严。曼陀罗林。有孔雀王。名曰杂色。种种七宝。间错斑杂。所出音声。普遍彼林。实是菩萨以愿力故。生彼天中。为放逸天。除放逸故。见彼诸天五境界火之所烧故。住树枝中。勇猛无畏。生怜愍心。告彼天言。此诸天等。多放逸行。不虑后退。此乐欲尽。无常不住。一切天乐。速疾已过。如山中河。其流迅速。而不觉知。心常著乐。以恶爱故。尔时杂色孔雀鸟王。而说偈言。

所作如梦见  住处如见焰
城如乾闼婆  天如是著欲
天为爱所生  终竟必破坏
谓乐不可尽  天如是著欲
乐不久则失  如河流速过
为欲城所诳  天如是著欲
如风吹动水  彼水中见月
犹如旋火轮  天如是著欲
如电之流动  如鹿爱之焰
如水沫不坚  天如是著欲
如芭蕉叶动  又亦如象耳
不善人所爱  天如是著欲
如金波迦果  如有食铁钩
如幻之无常  天如是著欲
皆虚诳无物  暂时不停住
初时味则甜  天如是著欲
唯放逸一味  是有缚之因
速使入恶道  天如是著欲
爱恶物谓好  常可畏常妨
如毒如刀等  天如是著欲

彼心乐林。如是孔雀。名杂色王。为调伏天。如是说偈。善意愿故。于天中生。彼孔雀王。用人中物。以为譬喻。为天众说。何以故。令天闻已。忆本生故。以忆本生。知业果故。修行无常。修无常故。不放逸行。是故杂色孔雀鸟王。以人中喻。为天说法。说何等法。谓无常法。为说欲过。说欲无常。

尔时有天。闻所说法。忆本前生。以忆本生。知业报故。于少时中。不放逸行。生于善意。彼天少时。生于善意不放逸行。少时利益。少时安隐。种未来世无量百千安隐生处善业种子。是故菩萨杂色鸟王说如是法。尔时天众。犹故著乐。入彼林中。以莲华鬘庄严身首。自身光明庄严其身。五乐音声种种受乐。于彼林中。无量河池水流盈满具足庄严。天众见已。放逸而行。于生老死。不生怖畏。歌舞游戏。不知厌足。更入余林。彼林名鬘。鬘林之树。无量百千。其树枝华。种种异色。间杂不同。有无量种形相色香。种种妙花。枝枝具足。如是妙华。大小均等希奇得所。于彼林中。有七宝蜂。其音可爱。在彼华中共天游戏。彼诸天等。取彼华鬘。共天女众。相掷嬉戏。天及天女。本自端正。以著如是妙花鬘故。十倍胜本。迭互一心。于彼林中游戏受乐。折取花枝。其花香气。遍五由旬。有十由旬。二十由旬。三十由旬。如是彼林。天香具足。无量种花和集而有。

尔时彼天。如是游戏。受诸乐已。复向酒河。河名欢喜。其河甚大。彼酒音声。触味香色。皆悉具足。在河而流。彼天见已。坐河岸上。取而饮之。彼复有鸟。名为常乐。见彼诸天在欢喜河。而饮酒故。为说偈言。

没入放逸海  贪著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复饮酒
为境界火烧  不知作不作
园林生贪心  何用复饮酒

彼常乐鸟。见乐酒天在河饮酒。为调伏故。如是说偈。彼天闻已。犹故饮酒。不休不止。心生欢喜。自身光明。周围如鬘。复以花鬘庄严身体。饮酒游戏。不知厌足。五欲功德。五乐音声。歌舞游戏。次第复向华枝舍林。希望欲乐。故到彼林。共天女众歌舞喜笑。

尔时彼天见彼树林众花具足。心生欢喜。以先闻故。见则欢喜。如是胜妙可爱园林。有七宝蜂而为庄严。天众见已。生希有心。回眼普看。不生厌足。彼天女众。皆亦如是。见五千种百千分别华舍具足。彼诸天女见则入中。歌舞游戏。而受快乐。彼树枝叶甚可爱乐。密覆如屋。彼众树枝。是种种宝。所谓枝者。毗琉璃枝。金叶所覆。若金枝屋。毗琉璃叶之所覆蔽。迦鸡檀那妙好色果。具足而有。迦鸡檀那青宝树枝。银色叶覆。若颇梨树。金果具足。若彼有树。迦鸡檀那以为枝者。青宝叶覆。金果具足。若颇梨树。颇梨枝屋。金叶密覆。大青宝果具足而有。随念庄严。皆悉可爱。蜂众围绕音声美妙。绕华枝屋。彼枝舍内。如是严好。天欲受乐。则入其中。以善业故。

又枝舍外。种种具足。有莲华池。莲花金叶。皆毗琉璃青宝为须。白银为台。周遍林外。无量蜂众。而为庄严。鹅鸭鸳鸯。迦昙婆罗。出妙音声。闻者心乐。是故彼林。甚为微妙。彼莲花林。其外华池。如鬘不异。宝花枝舍。周围彼林。处处普遍。

莲华轮外。复有树林。如是林者。有鸟兽住。心皆欢喜。有在树下依树坐者。有游行者。有在林中食天美果华根等者。果花根等。有第一色香味触等。和合具足。如是鸟兽。雄雌牝牡。皆各相随。又彼鸟兽闻天歌已。开眼张耳。羽毛皆竖。欢喜心乐。又彼鸟兽。雄雌牝牡各各相随。在于树下柔软触地。迭相看面而受快乐。或共游戏。

诸兽嚼咽。牝牡同处。迭相看面。共受快乐。其身皆是七宝间杂。在于林中如是受乐。

持心内典经藏学修计划,读诵内学经典,大藏经,佛经,佛学,佛教文化。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二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二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二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二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第六之三十一(夜摩天之十七)
又复彼天。若心有念。欲下虚空。即心念时。共诸天众。从空而下。下已还至自住处住。如是宝珠。还复如本。有大光明。彼诸天女。为始生天。如是说已。尔时如是始生天子。为欲罥缚。复乐境界。向宝珠林。见不远处。有黄赤白无量百千种种光明满珠林中。彼宝珠林不远之处。则有鹅林。尔时如是始生天子。于天女边。如是闻已。向宝珠林。共彼天女。如是往到。既前到已。见珠光明。乃有无量。当尔之时。始生天子。如是忆念如彼异天。入宝珠林虚空中行。遍见天处。我亦如是。入宝珠林。如是而行。即于念时。随心所念。珠为堂舍。在虚空中。彼始生天。空中见已。共天女众。入宝珠堂。如自善业。见彼堂中。种种可爱。彼宝珠中。有流水河。莲华水池。园林山峰。满珠堂内。眼见心乐。

复于诸处。见有诸鸟。鸟声可爱。彼如是处。有种种色形相香华。复见异处种种鸟兽。有河平岸。有河峻岸。皆悉可爱在彼河边。复见异处。多有天子及诸天女。歌舞喜笑游戏受乐。彼如是处诸园林等。一切皆如向来所说。天子始见共天女众游戏受乐放逸而行。爱不知足。又行异处。次复行到苏陀食处。为食食故。如自善业。相似得食。食彼食已。为境界火之所烧然。复向酒河。共诸天女。爱波所漂。去向彼河饮酒地处。到彼处已。乃以珠器盛酒而饮。彼既饮酒。欢喜之心转更增长。爱境界火之所烧然。为五境界之所迷惑。复共天女。歌舞游戏。

彼处如是受天乐已。复向水池莲华之林。为欲在彼池中游戏。共天女众。受诸欲乐。是故向彼莲华池林。到已复更受境界乐。共诸天女。水中游戏。第一胜乐。不可譬喻。受如是乐。又复欲发。悕望欲乐。欲闻音声。贪著境界。五乐音声。心念悕望。闻天女众歌咏之声。五乐音声。闻已心乐。不可称说。更无异法可以为喻。彼受如是五欲功德种种胜乐。不知厌足。以有爱故。爱不知足。如火得薪。无有足时。如是欲者。欲不可足。常无量种。无量分别。而受诸乐。于长久时。既受乐已。而复更于鹅林之中珠堂上坐。共诸天女。下彼珠堂。在鹅林中。而复更见未曾有处。如是如是。见彼处已。如是如是。心生喜乐。如是如是。种种见已。而于境界。犹不知足。如是流水。莲华河池园林等处。若天天女。见无量种五乐音声如是游戏。又复鹅王。住宽广处。天共天女。向彼鹅处。如是彼处。见种种天无量百千歌舞游戏而受天乐。更无余物可为譬喻。形世间日。如萤火虫。唯除光明。更无譬喻。彼处如是不可譬喻境界受乐。彼受乐天。譬喻叵得。人世界中。第一美味。所谓蜜味合药之酒。甘蔗肉等。阎浮提中。此味第一。一切和合。于赤苏陀。如极苦味。檗味不异。人中胜味。于彼天味。如是劣减。如是味胜。少分譬喻。天中之味。不可譬喻。彼天之香。亦不可喻。如人世间第一善香。谓栴檀香。若沉水香。末香涂香。瞻波迦华。尼居私帝苏摩那华。如是乾陀婆离师迦忧钵罗华。拘物头华。尼朱罗等。此一切华。皆悉和合。犹亦不如天中之华。于彼天中。荏婆色华。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香亦如是不可譬喻。又彼天中。触亦如是不可譬喻。人世界中一切国土平等胜触。谓憍奢耶绢。及乌拏若劫贝等。如是种种。彼人中触。一切和合。于彼天中。极微劣触。谓金最坚。犹胜人中所有胜触。于天下触。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诸触。不可譬喻。又彼天中声亦如是。不可譬喻。人世界中第一声者。所谓琵琶。筝笛箜篌。齐鼓歌等。如是诸声。一切和合。犹亦不如彼天之中庄严具声。于彼天中庄严具声。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音声。不可譬喻。如是譬喻。唯可得与四天王天以为譬喻。若于第二三十三天。则非譬喻。于夜摩天。亦非譬喻。人中欲乐。唯可得况四天王天所受欲乐。四天王天所受欲乐。唯可得况三十三天所受欲乐。三十三天所受欲乐。唯可得况夜摩天中所受欲乐。如是次第。业力胜故。六欲天中。次第转胜。诸天境界。意亦如是。天乐转胜。意地之乐。有无量种。一切和合。如是天子。彼鹅林中。游戏受乐。次第渐前。遂近鹅王。见彼鹅王在广池中种种游戏。共彼雌鸟。住莲华林。天众围绕彼大鹅王。有一莲华。一由旬量。七宝莲华。金刚为须其触极软。及香色等不可譬喻。无量光明。从华而出。有百千叶。彼大鹅王。在彼如是莲华中住。于节会时。节会之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并天众等。鹅为说法。彼鹅王者。以愿力故。生夜摩中。如是利益。生夜摩天。为夜摩天。如是说法。令离放逸。尔时如是始生天子。次第渐前。往到广池。善时鹅王。既见如是始生天子。为说偈言。

以有渴爱故  于欲不知足
由心动诸根  不觉时已过
所爱著欲乐  无常法所摄
以乐见妇女  不觉时已过
为爱所迷故  系属于生死
如是愚痴者  不觉时已过
为欲牵心故  没在痴闇中
嗔所系缚者  不觉时已过
系缚在地狱  不生厌离心
放逸毒所迷  不觉时已过
不调不知羞  恃姓生憍慢
心贪不知足  不觉时已过
五绳罥所缚  六法之所迷
三时中常痴  不觉时已过
不知恶趣道  恶罥所破坏
若有如是心  不觉时已过
初得欲则乐  后则不利益
以心著欲故  不觉时已过
不知前世苦  而乐著天乐
未知爱别离  不觉时已过
为业网所缚  如鱼在网中
是故失善道  不觉时已过
愚痴者无心  不知有过患
没在于痴闇  不觉时已过
众生业罥缚  独而无伴侣
见天女故迷  不觉时已过
乘骑诸根马  迷失于善道
贪著三界味  不觉时已过
不知戒非戒  或复多嗔恚
失意亦失道  不觉时已过
不知利益不  迷于作不作
如小儿戏弄  不觉时已过
如河水速流  在园林池处
常受欲乐故  不觉时已过
在山顶堂中  若在莲花林
常受欲乐故  不觉时已过
于业业报中  未曾有知解
唯贪著食味  不觉时已过
业风之所吹  常在此三界
流转犹如轮  痴故不觉知
常在于恶处  上高梁绳上
如是愚痴者  不勤舍离过
若能舍离欲  是第一精进
离一切希望  则无诸烦恼
彼初中后时  若得佛法已
寂静修行故  是无烦恼者
若得于欲乐  彼乐必破坏
因欲得苦报  知欲非胜法
是故有智者  心不乐于欲
彼则能断除  生死苦因缘

彼大鹅王。为始生天如是说偈。毁呰欲法。如是说故。彼始生天。渐渐前进。近于鹅王。彼始生天。虽闻胜法而心不受。境界迷故。渐近鹅王。而不摄法。犹著境界。受诸欲乐。现见鹅王在水中戏。入莲华林。割取莲华。共天女众。掷而弄之。善时鹅王而语之言。此安隐语而不肯受。汝于后时。为何所得。尔时鸟处始生天子。复闻远处有胜妙声。胜于天声。闻彼声已。心生爱乐。其声普遍琵琶箜篌齐鼓笛等。如是种种可爱音声。尔时彼天。在广池边。种种游戏。既闻声已。一切回面。向彼声听。尔时远见有百千堂。周匝围绕。天歌音声。甚为可爱。闻者欲发。端严殊妙如星绕月。如是如是。堂行围绕。或身光明。周匝轮行。一切天众。见之心乐。百千天女。咏歌音声。夜摩天主。在百千叶七宝莲华台上而坐。无量天女之所围绕。为听法故。向彼善时菩萨鹅王所住之处。

尔时鹅王善时菩萨。见已速迎。共余雌鹅。并余雄鹅。无量百千胜妙七宝间错其身。一切同时。皆在虚空飞向天主牟修楼陀。复有余鹅咏歌音声。如是二王。一是鹅王。二是天王。迭相敬重。出美妙语。迭相问讯。鹅王善时。以本愿故。为夜摩天除放逸故。生夜摩天。善时王言。天王久时不来在此广池之所。我于余天闻如是言。牟修楼陀夜摩天王。不放逸行。共诸天众。在彼山树具足地处。看六佛塔。礼拜供养。化力书经。在彼佛塔读说彼经。示诸天众。此因缘故。我今来迎。汝于彼处说法之时。我亦在此广池之侧。为游戏天如应说法。谓第一义。寂静安隐。能除放逸。毕竟利益。以此因缘。我今如是来迎天王。我以爱法。离于慢心。敬重故来。

彼时如是。牟修楼陀夜摩天王。闻是语已。作如是言。鹅王普为饶益一切夜摩诸天。利益一切夜摩诸天故在此处。今共回还到广池所。说是语已。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无量天众诸天女众之所围绕。善时鹅王。无量百千鹅众围绕。如是二王。各并其众。彼此和合。于虚空中。种种音声。心皆无垢。犹如宝珠。于放逸地。不放逸行。有大威德。共向广池。到广池已。彼广池所一切天众。既见天王暂止放逸。不作音声。不相娱乐。不于水中种种游戏。生敬重心。

夜摩天王。知彼天众心调顺故。语鹅王言。善时鹅王。此时最善。今可说法。天众见我心皆离慢并天女众一切无慢。可为说法。尔时鹅王。自念本生曾于往世有佛。名为迦迦村陀。于彼佛所闻诸法门。所闻法中。唯以一法。为天众说。语天王言。天王善听。我今为说。有五种法。若天若人。放逸行者。是根本过。何等为五。谓放逸者其心则乱。意念异法。口宣异言。若有所说。不实无义。前后相违。动转不定。他则不受。何以故。以其放逸心动乱故。自不能知。为何所说。为谁而说。彼则轻毁。彼则不受。以如是故。则于一切便为自轻。是放逸过。放逸过故堕于恶道。于三恶趣随相应生。此是初过。

又彼放逸有第二过。何者第二。所谓不知应作不作。放逸意故。不知何者是所应作。不知何者所不应作。不知何业。不知何果。以不知业。故不知果。彼愚痴者迷业果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以放逸故得如是过。此第二过。

又彼放逸有第三过。何者第三。若人若天。以放逸故。近恶知识。不敬三宝。不求于智。不敬尊长。于过功德。不觉不知。于生死苦。不生厌离。不知杂业。谓种种业。不能翘勤。常喜睡眠。不能持戒。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以放逸故。得如是过。此第三过。

又彼放逸有第四过。何者第四。谓于天中。若于人中。即初生时。命行不住。即生即灭。善业亦尔。生已即尽。死王欲至。共谁放逸。彼必别离。此有四法。必定离别。何等为四。一者少年。二者安隐。三者寿命。四者具足。如是四种。必定离别。智者常观如是四种。若放逸者。则不能知。若天若人。放逸行者。一切不知。以不知故。堕于恶道。以放逸故。得如是过。此第四过。又彼放逸有第五过。何者第五。谓于第一不可信处。而便信之。不可信中最叵信者。所谓妇女。而愚痴者。信于妇女。彼愚痴者。虽信妇女。然彼妇女于其不信。乃至命尽。心不离诳。一切妇女。皆多谄诳。皆多幻伪。多垢破坏。其心多慢。破戒心浊。如是等过。一切妇女心皆不离。如火之热。一切妇女。不离此法。若愚痴者。信彼妇女。唯有语言。然无一实。以爱贪故。为欲所牵。是故近之。如是略说放逸之行五种过患。如是五过。不离放逸。是故天人。应舍放逸。此放逸行。障涅槃门。放逸行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以放逸故。得如是过。此第五过。是故智者。应离放逸。若舍放逸。有五功德。何等为五。所谓正行。心意正信。作所应作。不应作者。则便不作。恒常用意于一切时。皆作利益。舍离放逸。如毒不异。善知三世。此不放逸。最初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二功德。何者第二。谓知轻重。近善知识。常行善业。远恶知识。不作恶业。以彼恶业。善人嫌毁。若见恶人。则皆舍离。见功德人。则便亲近。如是修行。善意行故。不入恶道。此不放逸第二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又不放逸第三功德。何者第三。所谓谨慎。乃至舍命。不属妇女。不信其言。常一切时。形相可见。一切妇女。有二种缚。系缚世间。唯见其色。不信其语。彼有智者。如是如实观察妇女。如是如实正观察已。虽见歌舞喜笑游戏庄严具等心不贪著。一切放逸皆因妇女。一切妇女是半放逸。若有能离妇女放逸。则能渡于生死大海。人世界中。人皆说言不放逸者。得名好人。此不放逸第三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四功德。何者第四。所谓谨慎不放逸者。谓于富乐。欲等不信。观知无常。作如是知。此欲无常。转动不定。则不可信。不久破坏。不久失灭。如是不信。安隐之事。故不放逸。一切安隐。为病所坏。如是于少亦不生信。一切少年为老所坏。是故于少不生慢心。如是于命亦不生信。不生慢心。不作恶业。何以故。必为死王所劫夺故。是故不信一切有为生死之法。以不信故。不放逸行。此不放逸第四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五功德。何者第五。所谓恒常亲近圣人爱乐智故。归依三宝闻法思义。彼临死时。不生怖畏。以知死相。知退相故。不生怖畏。闻义天子。则知退相。人欲死时。则知死相。如是知故。知生恶道。知生善道。作如是知。我生善道我生恶道。若临死时。恶道相出。则能方便令心清净。心清净故。恶道相灭。善道相现。此不放逸第一胜果。甚为难得。诸亲善中。此亦最胜。此不放逸第五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尔时彼处善时鹅王。颂彼如来迦迦村陀。佛所说偈言。

已离欲如来  赞叹不放逸
毁呰放逸行  所至生死处
不放逸解脱  放逸故受苦
此放逸系缚  愚者不能断
不放逸善人  则生于天中
于天中放逸  故退时心悔
一切放逸者  生死不得脱
放逸第一罥  能缚令流转
作所不应作  不作所应作
一切放逸者  所作皆颠倒
尚不作世法  何况出世法
是故诸智者  不赞放逸行
以是故不应  行放逸之行
如是放逸行  是恶道初使
若有能舍离  苦恼之藏处
如是勇健者  能渡有大海

善时鹅王。为彼天主牟修楼陀并诸天众。如是已说。过去旧法。利益天人。又彼鹅王。现为天主。牟修楼陀。复更说法。作如是言。有五种法对治沙门放逸之行。何等为五。所谓一切放逸行者。皆受苦恼。如是之人。随何放逸。能致苦恼。舍彼放逸。知彼过已。修行功德。舍离彼故。无不饶益。不受苦恼。不善恶业。则不增长。修行正行。此是沙门初对治法放逸对治。

又复沙门第二对治。对治放逸。何者第二。谓见实义。实见之人。一切心意皆悉决定。如实而见。如实见故。不行放逸。以如实见放逸过故。此是第二放逸对治。

又复沙门第三对治。对治放逸。何者第三。所谓亲近不放逸者。受戒持戒。如彼所行。如是而行。如彼所作。亦如是作。于持戒者。常与同处。于破戒者。舍而不近。是故放逸。一切皆无。此是第三放逸对治。

又复沙门第四对治。对治放逸。何者第四。谓求智故。常近智者。常乐智者。舍离放逸。近不放逸。如是谨慎不放逸者。乐近苦远。彼善男子。恒常如是不放逸行。此是第四放逸对治。

又复沙门第五对治。对治放逸。何者第五。所谓有王若王大臣。执放逸者。与其罪罚。或断其命。或时尽夺一切财物。或时与杖。或截其手。如是种种与放逸者。异异刑罚。彼既见已。心生怖畏。以怖畏故。舍离放逸。不放逸行。如是对治舍离放逸。以见他人受如是罚。生怖畏故。随顺法行。畏行放逸。堕于地狱。是故不作一切恶行。此是第五放逸对治。如是放逸。于天于人。则非安隐。彼多天众。闻是经已。舍离放逸。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既闻鹅王所说经已。起随喜心。复共天众。飞升虚空。如其本来。还如是去。自余诸天。有在广池更受乐者。有向林中而受乐者。既入园林种种受乐。如是乃至爱善业尽。善业尽故。于彼处退。彼处退已。如自业行。或堕地狱。或堕饿鬼。或堕畜生。若以余业。生于人中。则生第一富乐之处。黠慧利根。多所知见。有智慧命。以有智慧。是故大富。为王所爱。以余业故。

成就地竟。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复有地处。名光明围。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若善男子曾闻法义。受戒持戒。正见不邪。不恼乱他。心意正直。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淫。畏邪行故。乃至不观画妇女像。常行善业。善修净命。如是之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光明围处。生彼处已善业力故。天妙境界五欲功德种种受乐六根所使。乐见园林。如是如是见种种法。如是如是。六根增上。以增上故。则能驱使地处平正第一柔软七宝间杂。甚可爱乐。彼地之中。若有树生。触极软滑。金果银叶。胜触香味。皆悉具足。如是天果。如意出香。如意生味。

彼处诸天若有是心。欲令彼果如意出酒。即有触香色味具足。天之美酒从果流出。在于树下。时彼诸天共天女众。执珠宝器。承而饮之。如是天酒。有下中上香味触等。业无量故。如彼业因。如是得酒。有下中上。又复余天有无量种受五欲乐。为放逸烧。乐见园林。歌舞喜笑。处处游戏。相随而行。向彼园林。如是如是。随所行道。见异异种微妙之色。彼所得味有无量种。无量分别。种种胜味。彼所嗅香。有无量种无量分别种种妙香。与心相应。彼忆念触。有无量种无量分别受乐相应天妙之触。彼天所闻天妙音声。有无量种无量分别心乐相应。闻已欢喜。第一持戒胜善业故。五欲功德皆悉具足。而受乐行。彼天如是受乐行故。乃经久时。如是受乐。不知厌足。复更远见名心乐林。无量百千宝树庄严。彼心乐林。如是可爱。枝叶根茎。各各别别。一厢银林。其白如雪。名银树林。其光犹如阎浮提中月之光明。彼一一树。端严殊妙。天若见者。心则受乐。又复一厢。赤色犹如迦鸡檀那。甚赤无比。有赤光明。其叶亦赤。如是叶等。和合成林。如是赤林。极为可爱。彼林赤故。遍照虚空一切皆赤。又复一厢。名常乐林。其林一厢。有青园林。其林普青。青影光明。彼林一厢。如是光明。端严殊妙。如阎浮提虚空不异。是毗琉璃宝之光明。如是彼处。名常乐林。复次一厢是颇梨林。光明清净。根茎枝叶。多有无量流水河池。皆悉具足。又彼大林。次复一厢。青宝树林。根茎枝叶。青色光明。于树枝中。有种种鸟。鸟种种声。多有种种妙莲花池。而为庄严。彼天园林。如是光明。端严胜妙。

尔时彼处。光明围地。一切诸天。自身光明。为欲游戏受诸乐故。向心乐林。于彼林中游戏受乐。爱林所系。五欲功德。受天快乐。不知厌足。又复游戏种种受乐。入心乐林。彼林之内。有种种色。有种种味。有种种香。花果具足。多有妙蜂。庄严其林。处处普遍。又复多有可爱鸟众种种可爱妙莲花池。种种可爱树枝屋舍。散华遍地。地触柔软。甚可爱乐。多有无量百千天众。是故彼处如是端严。树枝屋舍。多有莲华流水池河种种山谷。多有诸树。歌舞喜笑。种种游戏庄严具声。犹如歌音。微风动林。枝花垂挑。是故彼林。如是严好。尔时彼天。入彼林中。转胜欢喜。复更歌舞游戏喜笑。迭共受乐。于一切时心乐境界。其心恒常念行放逸。

彼诸天众如是受乐。乃至久时。复入七宝曼陀罗林。彼林可爱。林中最胜犹如山王。所有光明。胜百千日。绕莲华池以为庄严。曼陀罗林。有孔雀王。名曰杂色。种种七宝。间错斑杂。所出音声。普遍彼林。实是菩萨以愿力故。生彼天中。为放逸天。除放逸故。见彼诸天五境界火之所烧故。住树枝中。勇猛无畏。生怜愍心。告彼天言。此诸天等。多放逸行。不虑后退。此乐欲尽。无常不住。一切天乐。速疾已过。如山中河。其流迅速。而不觉知。心常著乐。以恶爱故。尔时杂色孔雀鸟王。而说偈言。

所作如梦见  住处如见焰
城如乾闼婆  天如是著欲
天为爱所生  终竟必破坏
谓乐不可尽  天如是著欲
乐不久则失  如河流速过
为欲城所诳  天如是著欲
如风吹动水  彼水中见月
犹如旋火轮  天如是著欲
如电之流动  如鹿爱之焰
如水沫不坚  天如是著欲
如芭蕉叶动  又亦如象耳
不善人所爱  天如是著欲
如金波迦果  如有食铁钩
如幻之无常  天如是著欲
皆虚诳无物  暂时不停住
初时味则甜  天如是著欲
唯放逸一味  是有缚之因
速使入恶道  天如是著欲
爱恶物谓好  常可畏常妨
如毒如刀等  天如是著欲

彼心乐林。如是孔雀。名杂色王。为调伏天。如是说偈。善意愿故。于天中生。彼孔雀王。用人中物。以为譬喻。为天众说。何以故。令天闻已。忆本生故。以忆本生。知业果故。修行无常。修无常故。不放逸行。是故杂色孔雀鸟王。以人中喻。为天说法。说何等法。谓无常法。为说欲过。说欲无常。

尔时有天。闻所说法。忆本前生。以忆本生。知业报故。于少时中。不放逸行。生于善意。彼天少时。生于善意不放逸行。少时利益。少时安隐。种未来世无量百千安隐生处善业种子。是故菩萨杂色鸟王说如是法。尔时天众。犹故著乐。入彼林中。以莲华鬘庄严身首。自身光明庄严其身。五乐音声种种受乐。于彼林中。无量河池水流盈满具足庄严。天众见已。放逸而行。于生老死。不生怖畏。歌舞游戏。不知厌足。更入余林。彼林名鬘。鬘林之树。无量百千。其树枝华。种种异色。间杂不同。有无量种形相色香。种种妙花。枝枝具足。如是妙华。大小均等希奇得所。于彼林中。有七宝蜂。其音可爱。在彼华中共天游戏。彼诸天等。取彼华鬘。共天女众。相掷嬉戏。天及天女。本自端正。以著如是妙花鬘故。十倍胜本。迭互一心。于彼林中游戏受乐。折取花枝。其花香气。遍五由旬。有十由旬。二十由旬。三十由旬。如是彼林。天香具足。无量种花和集而有。

尔时彼天。如是游戏。受诸乐已。复向酒河。河名欢喜。其河甚大。彼酒音声。触味香色。皆悉具足。在河而流。彼天见已。坐河岸上。取而饮之。彼复有鸟。名为常乐。见彼诸天在欢喜河。而饮酒故。为说偈言。

没入放逸海  贪著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复饮酒
为境界火烧  不知作不作
园林生贪心  何用复饮酒

彼常乐鸟。见乐酒天在河饮酒。为调伏故。如是说偈。彼天闻已。犹故饮酒。不休不止。心生欢喜。自身光明。周围如鬘。复以花鬘庄严身体。饮酒游戏。不知厌足。五欲功德。五乐音声。歌舞游戏。次第复向华枝舍林。希望欲乐。故到彼林。共天女众歌舞喜笑。

尔时彼天见彼树林众花具足。心生欢喜。以先闻故。见则欢喜。如是胜妙可爱园林。有七宝蜂而为庄严。天众见已。生希有心。回眼普看。不生厌足。彼天女众。皆亦如是。见五千种百千分别华舍具足。彼诸天女见则入中。歌舞游戏。而受快乐。彼树枝叶甚可爱乐。密覆如屋。彼众树枝。是种种宝。所谓枝者。毗琉璃枝。金叶所覆。若金枝屋。毗琉璃叶之所覆蔽。迦鸡檀那妙好色果。具足而有。迦鸡檀那青宝树枝。银色叶覆。若颇梨树。金果具足。若彼有树。迦鸡檀那以为枝者。青宝叶覆。金果具足。若颇梨树。颇梨枝屋。金叶密覆。大青宝果具足而有。随念庄严。皆悉可爱。蜂众围绕音声美妙。绕华枝屋。彼枝舍内。如是严好。天欲受乐。则入其中。以善业故。

又枝舍外。种种具足。有莲华池。莲花金叶。皆毗琉璃青宝为须。白银为台。周遍林外。无量蜂众。而为庄严。鹅鸭鸳鸯。迦昙婆罗。出妙音声。闻者心乐。是故彼林。甚为微妙。彼莲花林。其外华池。如鬘不异。宝花枝舍。周围彼林。处处普遍。

莲华轮外。复有树林。如是林者。有鸟兽住。心皆欢喜。有在树下依树坐者。有游行者。有在林中食天美果华根等者。果花根等。有第一色香味触等。和合具足。如是鸟兽。雄雌牝牡。皆各相随。又彼鸟兽闻天歌已。开眼张耳。羽毛皆竖。欢喜心乐。又彼鸟兽。雄雌牝牡各各相随。在于树下柔软触地。迭相看面而受快乐。或共游戏。

诸兽嚼咽。牝牡同处。迭相看面。共受快乐。其身皆是七宝间杂。在于林中如是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