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器
字体大小
16
速度(字/分钟)
1
倒计时
3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镜像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五下

尊者法救造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

贤圣品第六之余
复次一阿那含谓中般涅槃。根建立三。地四。种性六。处所十六。种性根十八。地种性二十四。地离欲三十六。地种性根七十二。处种性九十六。地种性离欲二百一十六。处种性根二百八十八。地种性根离欲六百四十八。处种性离欲八百六十四。处种性根离欲建立二千五百九十二。当知是中般涅槃数。乃至上流亦如是。此一切摄受万二千九百六十。记曰。

一三四与六  十六及十八
谓说二十四  复说三十六
七十有二种  九十有六种
二百一十六  二百八十八
六百四十八  八百六十四
及复说二千  五百九十二

如是阿那含。其数有五倍(即上二千五百九十二五倍为一万二千九百六十)。已说一切阿那含。五阿那含相今当说。

利根软烦恼  住于一种业
是中般涅槃  分别六种性

利根软烦恼住于一种业是中般涅槃者。此人利根及软烦恼。作中阴业增长不作生阴业。彼于欲界没住色界中阴得无漏道。以此道舍余结而般涅槃。是名中般涅槃。度欲界难故非欲界中阴般涅槃。若欲令般涅槃者。彼应断不善无记二种结。得若二若三沙门果。越度三界。而欲界中阴于此无能。若色界没者上流品所摄。问此人几种性。答分别六种性。中般涅槃当知六种性。退法乃至不动。若说利根不应退种性者不然。彼亦建立九品根故。

精进勤方便  修习速进道
是生般涅槃  彼亦有二说

精进勤方便修习速进道是生般涅槃者。生般涅槃人作中阴生阴业。命终受色界天中阴及生阴。彼初生起有行道。谓勤方便及速进道。疾断余结。初生便般涅槃故说生般涅槃。彼亦有二说者。有说。若初生断烦恼般涅槃者不然。无舍寿行分故。无有舍寿行者。乃至尽寿住。此义为胜。

第三勤方便  离于速进道
第四不勤求  三俱说六种

第三勤方便离于速进道者。彼行般涅槃若差别者。不行速进道。余如前说。名者。起有行道断余烦恼而般涅槃。是行般涅槃。复次依有为缘三昧断烦恼而般涅槃。亦是行般涅槃。第四不勤求者。此无行般涅槃亦不勤求亦不行速进道。余如前说。名者。起无行道断余烦恼而般涅槃。是无行般涅槃。复次依无为缘三昧断烦恼而般涅槃。亦是无行般涅槃。三俱说六种者。行与无行及生般涅槃。当知俱说六种性。此三种虽皆是生般涅槃。义差别故说三无过。

超半超处处  是名为上流
此亦六种性  当知进不进

超半超处处是名为上流者。上流有二种。或先得勋禅或不得。彼先得者。先勋修三禅而后退住初禅。初禅味相应命终生梵天中。彼亦三种。超半超及一切处没彼超者。生初禅乃至离第三禅。欲勋修满超第四禅。彼命终生阿迦腻吒天。半超者。从梵天没或生一二三处。然后生阿迦腻吒天。一切处没者。生一一处。乃至阿迦腻吒天。先不得勋者。不生净居天生无色界。余如前说。问此几种性。答此亦六种性。上流亦六种性。退法乃至不动此非初住不动种性根。谓退法种性于勋修禅退后得见到。当知进不进者。上流者当知有进不进。应作四句。当进修非不进者。谓住欲界梵天。不进非当进者。谓住阿迦腻吒天。亦进亦不进者。谓住余天。非进非不进者。无也。若向无色界者非勋修。是故说生无色界。问世尊说七士夫趣。彼云何建立七士夫趣。答。

谓生根烦恼  是说有三种
不生亦复然  及二上流一

一阿那含四因缘故七种建立。所谓根建立。烦恼建立。生不生建立。及上进建立。彼生者。初利根软烦恼。第二中根中烦恼。第三软根上烦恼。如生三不生亦三。上流者说上进。凡夫转还故非上流。无色界上流有五事胜。谓界胜地胜正受胜阴减烦恼断。虽有五事胜。不得勋修。故不建立士夫趣。

如是九烦恼  在于上八地
谓彼双道灭  世尊之所说

如是九烦恼在于上八地者。如欲界修道断烦恼有九品。从软软至上上。上八地亦如是。谓四禅四无色。彼初见道起以一种道断九种烦恼。问若色无色界烦恼亦九种。彼何故不建立离欲人耶。答一处中二生非分故。欲界有如是天如是方如是家圣人二生。非色无色界圣人二生。若二生者无生般涅槃乃至上流。谓彼双道灭世尊之所说者。此三界烦恼当知无碍解脱道灭。无碍道能断烦恼。得解脱道得解脱证。无碍道断烦恼。解脱道不失所作故说双道灭。若言解脱道断烦恼者。云何为起耶未起耶。若起者彼初尽智生时应有烦恼。此则非究竟。若未起者不应未来道断烦恼耶。问为何道断烦恼耶。答。

有垢无垢道  俱能离八地
住彼说身证  谓得灭正受

有垢无垢道俱能离八地者。有垢者世俗道。无垢者圣道。除第一有余地离欲时。当知有漏无漏道。离第一有唯无漏。有漏于彼非分故。世俗道攀上地故。离下地烦恼如折楼虫。非想非非想处无有上地可攀。能离彼结。自地系缚故不能离自地结。如人被缚不能自解。彼世俗无碍道三行。若粗若苦若粗障。彼现故说粗。三苦成故说苦。易观故说粗障。解脱道亦三行。谓止妙出。一一行无碍道。下缘解脱道上缘圣行后当说。住彼说身证。谓得灭正受者。住八地见道修道断。一地见道断。中住得灭正受说名身证。是故学人于第一有一一离欲中起灭正受。彼或具结所缚得灭正受。或八品尽得。世尊以度诸正受故说言。度一切非想非非想。想知灭身作证具足住法。以涅槃与身合故说身证。灭正受定品当广说。

金刚喻定次  必生于尽智
生意我生尽  应供离诸漏

金刚喻定次必生于尽智者。非想非非想地离欲第九无碍道名金刚三摩提。无一不坏故名金刚。此义择品当广说。金刚定次第必生尽智。此初二智。或苦比智或集比智。谓彼尽智起已起自己行。生意我生尽。彼非想非非想处四阴缘有根本故。应供离诸漏者。彼尽智生一切有漏尽名为应供。应一切供养故。害一切烦恼故。更不于有田种识种子故。不动阿罗汉尽智次第无生智起。彼尽智一刹那。无生智或一刹那。若次第等见现在前一刹那。若无生智现在前则相续。时意解脱。尽智或一刹那。若次第等见现在前一刹那。若复尽智现在前则相续。问阿罗汉几种。答。

阿罗汉六种  随信行生五
彼得于二智  当知时解脱

阿罗汉六种者。谓退法思法护法住法必升进法不动法。若初学地不常方便不顿方便是名退法。思法亦如是堪能思愿护法者。常方便不顿方便以随护故不退。住法者。顿方便不常方便不退亦不进。必升进者。常方便顿方便是钝根能得不动。不动法者。常顿方便是利根。有说。若退法者必退。乃至得必升进。必升进者必升进。彼说六种。是欲界阿罗汉。色无色界有二种。住法及不动法有说。退法不必退。若退者唯此种性非余。彼说三界悉有六种阿罗汉。随信行生五者。此六种阿罗汉中。前五种是信种性。彼成就二智。谓尽智及无学等见。彼或时退故不说无生智。世尊以更不受生故一切契经说更不受后有知如真。当知时解脱者。当知此是时解脱。衣食床卧具处所说法及人随顺故。善根增进不能一切时随所欲进故。说时解脱。

不动法利根  是不时解脱
彼得于三智  自解脱成就

不动法利根是不时解脱者。若不动法一向利根。能一切时随所欲进修善业。不待众具。是不时解脱彼得于三智者。彼成就三智。尽智无生智及无学等见。是不退法。自解脱成就者。当知彼自已相似名解脱成就。时意解脱者。待时故。时意解脱成就不动法者。不动故。不为烦恼所动故说不动。是不退义。问何故时意解脱名为爱非不动耶。答彼极自护故。犹如一目不自在故。畏退故。如借他物彼相系善根非分故。不动解脱有相系善根。谓彼有余三摩提故。是故不名爱(谓空空无愿无愿无作无作以定舍定名相系)

慧解脱当知  不得灭尽定
若得灭尽定  当知俱解脱

慧解脱当知不得灭尽定者。此六种阿罗汉不得灭尽定者说慧解脱。以慧力解脱烦恼障故名慧解脱。若得灭尽定当知俱解脱者。此六种阿罗汉得灭尽定者说俱解脱。彼慧力离烦恼障心得解脱。灭正受力离解脱障得解脱。是故名俱解脱。若复退法一切俱解脱作四句。退法非俱解脱者。谓退法不得灭尽定。俱解脱非退法者。谓五种罗汉得灭尽定。亦退法亦俱解脱者。谓退法得灭尽定。亦非退法亦非俱解脱者。谓五种罗汉不得灭尽定乃至不动解脱亦如是。

诸根说九种  亦说九种人
七种诸声闻  缘觉及如来

此说九种根。谓软软乃至上上。阿罗汉人亦九种。谓前五种及二不动解脱。或因时解脱得不动。或始得不动。此七种声闻及缘觉如来是名九种人。已说根建立人。若人成就根今当说。

软中最软根  是为初种人
乃至增上上  第九人当知

彼退法成就软软根。思法软中。护法软上。住法中软。升进中中。因时解脱种性不动法中上。初不动解脱上软。缘觉上中。如来上上。

谓以学种性  得彼无学果
或即彼种性  或进不退转

六种阿罗汉。或以学地如是种性得阿罗汉。即彼种性罗汉。或增益根得不退转。彼种性修习根故。彼退法有三事后当说。不动法唯一事。即住彼般涅槃。余阿罗汉有二事。已说根本种性阿罗汉。增进根今当说。

所谓三四五  六七次第增
是诸退法等  说五罗汉等

彼退法有三事。谓退住学法退法根。若住彼般涅槃若上增进根。思法有四事。谓退住学根退即住退法根。若异者应进不退。前说彼种性不退故。住退法根即住彼般涅槃上增进根。护法有五事。谓护法退住学根住退法根住思法根。即住彼般涅槃上增进根。住法六种。必升进七。随其义说。已说建立贤圣人相。建立法今当说。

谓随信行法  若随法行法
及与见谛道  是尽同一相

随信行法随法行法及见谛道。此三种法尽同一相。差别者。随信行者钝根。随法行者利根。

于中诸根法  是名未知根
谓余有学法  佛说已知根

于中诸根法是名未知根者。彼见谛所摄根数有九法。谓意根乐根喜根舍根信等五根。是名未知根。此诸根。随信行随法行所成就。名者。未知当知故说未知根。问苦法忍生观欲界五阴。后苦法智生非于五阴。已知当知耶。若言未知当知此则不然。答忍非智非智性故无过。忍是见非智性故。以智知故非不然。谓余有学法佛说已知根者。除见道学法余学法。即此根数九法说已知根。此根信解脱见到身证所成就。虽道比智生观道比忍。是未知当知以少故不说。如大海一渧须弥一尘虚空蚊处。

当知无学法  是说无知根
得果舍前道  无碍智所说

当知无学法是说无知根者。当知无学法即此根数九法说无知根。此根慧解脱俱解脱所成就。彼见道六地四禅未来中间。非上地方便善根。非分及非广境界故。修道学法九地。此六地及三无色五阴性。得果舍前道无碍智所说者。得果时当知舍前无漏道得须陀洹果。舍见得斯陀含果。若先倍欲尽亦舍见道。若次第者。舍须陀洹果及须陀洹进向道得阿那含果。若先欲爱尽亦舍见道。若次第者。舍斯陀含果及斯陀含进向道得阿罗汉果。舍阿那含果及阿那含进向道。问世尊说随信行等七人。云何建立耶。答。

方便及诸根  正受解脱俱
当知贤圣七  事则说有六

方便及诸根正受解脱俱当知贤圣七者。五因缘故说七人名七非事七。五因缘者。谓方便根正受解脱正受解脱。方便者。随信行随法行。随信行者。信多故说随信行。先种诸业信他故作。后得道已以本名说。随法行者。先自思惟兴造诸业。后得道已以本名说。根者。信解脱见到。钝根说信解脱。利根说见到。正受者。是身证。解脱者。是慧解脱。正受解脱者。是俱解脱。事则说有六者。此诸圣人有六。见道有二。谓随信行随法行。修道有二。谓信解脱见到。无学道有二。谓时解脱不时解脱。随信行人应说一。谓七人根故。应说三。谓软中上种性故。应说五。谓退法乃至必升进道故。应说十五。住苦法忍乃至道比忍。离欲者应说七十三。欲界离欲十。谓具缚乃至九品尽。初禅九。乃至无所有处。复次根种性道依建立增亦应广说。如是随信行人有十四万七千八百二十五。彼所摄受。

一三五十五  及与七十三
谓根种性道  离烦恼当知
三倍次五倍  十五及九倍
如是众多种  唯说随信行

当知余圣人随其义亦应如是说。问如契经说向须陀洹等八人此云何。答。

以有五事故  说有八人名
先后事各一  中间则有三

此四向四果说八人。名事有五。向须陀洹及阿罗汉此名一事。亦一须陀洹及向斯陀含此名二事。一斯陀含及向阿那含阿那含及向阿罗汉亦如是。彼前四人成就一地圣道。即此亦说家家及一种。向阿那含果或一地乃至六地。阿那含果或三地乃至六地。向阿罗汉或三地乃至九地。阿罗汉成就九地。彼沙门果道坏地坏应作四句。道坏非地坏者。斯陀含果。地坏非道坏者。阿罗汉果。道坏地坏者。阿那含果。道不坏地不坏者。须陀洹果(杂有漏无漏名道坏杂依诸禅名地坏)

已尽为解脱  得依于一果
不秽污第九  灭尽应当说

已尽为解脱得依于一果者。向道中诸解脱道得解脱得果时。法智品所断尽得一解脱。得比智品所断尽得二解脱。得道不坏故。故说一得果时。说五因缘。得未曾道舍曾道。顿得八智。一时修十六行。得一味解脱果。问秽污断前已说。不秽污云何断。答不秽污第九灭尽应当说。前已说烦恼眷属九品断。不秽污者。住第九无碍顿断非渐渐。不秽污者。世俗善及不隐没无记。五阴秽污色亦第九无碍断。以少故不说。问何故烦恼九品断。不秽污第九无碍断耶。答烦恼圣道相违故。圣道与烦恼相违。不秽污不相违。是故彼如是。如是道起随所应断烦恼断。软软道起上上烦恼断。乃至上上道起软软烦恼断。如小明灭粗闇大明灭微闇。彼亦如是。以秽污者自性断不成就。不秽污者舍烦恼过如难毒。

无著相似名  彼能获不动
信解脱种性  升进亦增道

无著相似名彼能获不动者。非彼一切阿罗汉能得不动。唯功德名相似者得。谓必升进于彼五种中增进根者得。谓退法进至思法。如是次第尽当知。又得不动有九无碍及九解脱道。如得阿罗汉也。九无碍道八解脱道时解脱摄。第九解脱道不时解脱摄。彼一切果道所摄彼方便道。若无漏者果道所摄。有漏者不摄。信解脱种。性升进亦增道者。彼信解脱若必升进种性能得见到非余性。是故学地五种亦增进根。增进道者谓炽然根。增进根者人中增非余趣。圣道增非世俗道。学者依禅无学者依禅及无色。须陀洹斯陀含。依未来增进根。即彼舍一地得一地。阿那含若先依初禅及眷属超升离生及次第未得第二禅。彼增进根者舍三地果得三地果。若得第二禅非第三禅。后依初禅增进根者。彼舍三地果及四地胜果道。即得三地果。如是乃至得无漏无所有处。舍三地果及舍九地胜果道。得三地果。若谓舍多道得少道应退者不然。何以故。得胜道故。彼人意解故。问舍道亦舍断耶。答世俗道断者不舍。若非想非非想处烦恼一一种断。得见到时彼非想非非想修道断舍断及对治。而不成就烦恼得。如凡夫生上地时。又复若先依初禅超升离生。后依第二禅增进根者。彼舍三地果及四地胜果道。得四地果。如是一切地应广说。若住果而增进根者。彼方便无碍及解脱道果所摄若住胜果道增进根者。若彼方便无碍道胜果道所摄。若解脱道果所摄。一方便道一无碍道亦一解脱道。如是见道亦六种性。而无增进根。以速道故。如是决定分善根亦六种性。修行者次第增进根。唯世间第一法无增进根以一念故。已说诸根满。谓学满非满今当说。

或有学果满  或根或正受
或复三俱满  无学二亦然

彼学有三事满。或果满或根满或正受满。若信解脱阿那含不得灭尽定者。唯果满非根满。软根故。非正受满。不得灭尽定故。见到须陀洹斯陀含。唯根满非果满非正受满。信解脱阿那含得灭尽定。果满及正受满非根满。见到阿那含不得灭尽定者。果满及根满非正受满。见到得灭尽定者。三事满。无学二亦然者。一切无学果满。无二果性故。慧解脱软根者。果满非根满。利根者。果满及根满。俱非正受满。俱解脱软根者。果满及正受满非根满。利根者三事满。问三种满谓善观谛云何观谛为顿耶。为渐渐耶。答。

建立功德恶  渐渐见真谛
无碍道力得  有为无为果

建立功德恶渐渐见真谛者。于此真谛见过恶故立苦集谛。见功德故立灭道谛。是故非见过恶时见功德。亦非见功德时见过恶。体异故。亦非不如实见谛。名谛无间等。亦非一智总观谛。谛众多性故。是故渐渐见真谛。有说。无我行顿无间等。彼如是说无我行缘一切法应顿无间等者不然。何以故。颠倒众多故。自性相应共有法非境界故。谛异相故。无我等于此谛众多门。颠倒非一。无我起断众多自性惑。是故非一。无间等渐渐。无间等择品当广说。问谛无间等得沙门果。云何为有为果耶无为果耶。答无碍道力得有为无为果。烦恼数灭及解脱道俱无碍道力得。是故俱说沙门果。烦恼灭是解脱果及功用果。解脱道是功用果及依果。问此无间等有几种。答。

谓三无间等  缘事见无间
当知有三种  或二亦复一

三种无间等。谓缘无间等。事无间等。见无间等。彼慧三种无间等。缘无间等者。有缘故。事无间等者。能成事故。见无间等者。见性故。慧相应法二种无间等。缘无间等及事无间等。彼共有法唯一。事无间等。彼苦忍苦智于苦谛三种无间等。于灭谛道谛事无间等。当知集忍集智于集谛亦如是。灭忍灭智于灭谛三无间等。于苦集道谛事无间等。道忍道智于道谛三无间等。于苦集灭谛事无间等。修道随其义当知如是。见谛无间等。以是因缘当知渐次无间等。

持心内典经藏学修计划,读诵内学经典,大藏经,佛经,佛学,佛教文化。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五下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五下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五下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五下

尊者法救造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

贤圣品第六之余
复次一阿那含谓中般涅槃。根建立三。地四。种性六。处所十六。种性根十八。地种性二十四。地离欲三十六。地种性根七十二。处种性九十六。地种性离欲二百一十六。处种性根二百八十八。地种性根离欲六百四十八。处种性离欲八百六十四。处种性根离欲建立二千五百九十二。当知是中般涅槃数。乃至上流亦如是。此一切摄受万二千九百六十。记曰。

一三四与六  十六及十八
谓说二十四  复说三十六
七十有二种  九十有六种
二百一十六  二百八十八
六百四十八  八百六十四
及复说二千  五百九十二

如是阿那含。其数有五倍(即上二千五百九十二五倍为一万二千九百六十)。已说一切阿那含。五阿那含相今当说。

利根软烦恼  住于一种业
是中般涅槃  分别六种性

利根软烦恼住于一种业是中般涅槃者。此人利根及软烦恼。作中阴业增长不作生阴业。彼于欲界没住色界中阴得无漏道。以此道舍余结而般涅槃。是名中般涅槃。度欲界难故非欲界中阴般涅槃。若欲令般涅槃者。彼应断不善无记二种结。得若二若三沙门果。越度三界。而欲界中阴于此无能。若色界没者上流品所摄。问此人几种性。答分别六种性。中般涅槃当知六种性。退法乃至不动。若说利根不应退种性者不然。彼亦建立九品根故。

精进勤方便  修习速进道
是生般涅槃  彼亦有二说

精进勤方便修习速进道是生般涅槃者。生般涅槃人作中阴生阴业。命终受色界天中阴及生阴。彼初生起有行道。谓勤方便及速进道。疾断余结。初生便般涅槃故说生般涅槃。彼亦有二说者。有说。若初生断烦恼般涅槃者不然。无舍寿行分故。无有舍寿行者。乃至尽寿住。此义为胜。

第三勤方便  离于速进道
第四不勤求  三俱说六种

第三勤方便离于速进道者。彼行般涅槃若差别者。不行速进道。余如前说。名者。起有行道断余烦恼而般涅槃。是行般涅槃。复次依有为缘三昧断烦恼而般涅槃。亦是行般涅槃。第四不勤求者。此无行般涅槃亦不勤求亦不行速进道。余如前说。名者。起无行道断余烦恼而般涅槃。是无行般涅槃。复次依无为缘三昧断烦恼而般涅槃。亦是无行般涅槃。三俱说六种者。行与无行及生般涅槃。当知俱说六种性。此三种虽皆是生般涅槃。义差别故说三无过。

超半超处处  是名为上流
此亦六种性  当知进不进

超半超处处是名为上流者。上流有二种。或先得勋禅或不得。彼先得者。先勋修三禅而后退住初禅。初禅味相应命终生梵天中。彼亦三种。超半超及一切处没彼超者。生初禅乃至离第三禅。欲勋修满超第四禅。彼命终生阿迦腻吒天。半超者。从梵天没或生一二三处。然后生阿迦腻吒天。一切处没者。生一一处。乃至阿迦腻吒天。先不得勋者。不生净居天生无色界。余如前说。问此几种性。答此亦六种性。上流亦六种性。退法乃至不动此非初住不动种性根。谓退法种性于勋修禅退后得见到。当知进不进者。上流者当知有进不进。应作四句。当进修非不进者。谓住欲界梵天。不进非当进者。谓住阿迦腻吒天。亦进亦不进者。谓住余天。非进非不进者。无也。若向无色界者非勋修。是故说生无色界。问世尊说七士夫趣。彼云何建立七士夫趣。答。

谓生根烦恼  是说有三种
不生亦复然  及二上流一

一阿那含四因缘故七种建立。所谓根建立。烦恼建立。生不生建立。及上进建立。彼生者。初利根软烦恼。第二中根中烦恼。第三软根上烦恼。如生三不生亦三。上流者说上进。凡夫转还故非上流。无色界上流有五事胜。谓界胜地胜正受胜阴减烦恼断。虽有五事胜。不得勋修。故不建立士夫趣。

如是九烦恼  在于上八地
谓彼双道灭  世尊之所说

如是九烦恼在于上八地者。如欲界修道断烦恼有九品。从软软至上上。上八地亦如是。谓四禅四无色。彼初见道起以一种道断九种烦恼。问若色无色界烦恼亦九种。彼何故不建立离欲人耶。答一处中二生非分故。欲界有如是天如是方如是家圣人二生。非色无色界圣人二生。若二生者无生般涅槃乃至上流。谓彼双道灭世尊之所说者。此三界烦恼当知无碍解脱道灭。无碍道能断烦恼。得解脱道得解脱证。无碍道断烦恼。解脱道不失所作故说双道灭。若言解脱道断烦恼者。云何为起耶未起耶。若起者彼初尽智生时应有烦恼。此则非究竟。若未起者不应未来道断烦恼耶。问为何道断烦恼耶。答。

有垢无垢道  俱能离八地
住彼说身证  谓得灭正受

有垢无垢道俱能离八地者。有垢者世俗道。无垢者圣道。除第一有余地离欲时。当知有漏无漏道。离第一有唯无漏。有漏于彼非分故。世俗道攀上地故。离下地烦恼如折楼虫。非想非非想处无有上地可攀。能离彼结。自地系缚故不能离自地结。如人被缚不能自解。彼世俗无碍道三行。若粗若苦若粗障。彼现故说粗。三苦成故说苦。易观故说粗障。解脱道亦三行。谓止妙出。一一行无碍道。下缘解脱道上缘圣行后当说。住彼说身证。谓得灭正受者。住八地见道修道断。一地见道断。中住得灭正受说名身证。是故学人于第一有一一离欲中起灭正受。彼或具结所缚得灭正受。或八品尽得。世尊以度诸正受故说言。度一切非想非非想。想知灭身作证具足住法。以涅槃与身合故说身证。灭正受定品当广说。

金刚喻定次  必生于尽智
生意我生尽  应供离诸漏

金刚喻定次必生于尽智者。非想非非想地离欲第九无碍道名金刚三摩提。无一不坏故名金刚。此义择品当广说。金刚定次第必生尽智。此初二智。或苦比智或集比智。谓彼尽智起已起自己行。生意我生尽。彼非想非非想处四阴缘有根本故。应供离诸漏者。彼尽智生一切有漏尽名为应供。应一切供养故。害一切烦恼故。更不于有田种识种子故。不动阿罗汉尽智次第无生智起。彼尽智一刹那。无生智或一刹那。若次第等见现在前一刹那。若无生智现在前则相续。时意解脱。尽智或一刹那。若次第等见现在前一刹那。若复尽智现在前则相续。问阿罗汉几种。答。

阿罗汉六种  随信行生五
彼得于二智  当知时解脱

阿罗汉六种者。谓退法思法护法住法必升进法不动法。若初学地不常方便不顿方便是名退法。思法亦如是堪能思愿护法者。常方便不顿方便以随护故不退。住法者。顿方便不常方便不退亦不进。必升进者。常方便顿方便是钝根能得不动。不动法者。常顿方便是利根。有说。若退法者必退。乃至得必升进。必升进者必升进。彼说六种。是欲界阿罗汉。色无色界有二种。住法及不动法有说。退法不必退。若退者唯此种性非余。彼说三界悉有六种阿罗汉。随信行生五者。此六种阿罗汉中。前五种是信种性。彼成就二智。谓尽智及无学等见。彼或时退故不说无生智。世尊以更不受生故一切契经说更不受后有知如真。当知时解脱者。当知此是时解脱。衣食床卧具处所说法及人随顺故。善根增进不能一切时随所欲进故。说时解脱。

不动法利根  是不时解脱
彼得于三智  自解脱成就

不动法利根是不时解脱者。若不动法一向利根。能一切时随所欲进修善业。不待众具。是不时解脱彼得于三智者。彼成就三智。尽智无生智及无学等见。是不退法。自解脱成就者。当知彼自已相似名解脱成就。时意解脱者。待时故。时意解脱成就不动法者。不动故。不为烦恼所动故说不动。是不退义。问何故时意解脱名为爱非不动耶。答彼极自护故。犹如一目不自在故。畏退故。如借他物彼相系善根非分故。不动解脱有相系善根。谓彼有余三摩提故。是故不名爱(谓空空无愿无愿无作无作以定舍定名相系)

慧解脱当知  不得灭尽定
若得灭尽定  当知俱解脱

慧解脱当知不得灭尽定者。此六种阿罗汉不得灭尽定者说慧解脱。以慧力解脱烦恼障故名慧解脱。若得灭尽定当知俱解脱者。此六种阿罗汉得灭尽定者说俱解脱。彼慧力离烦恼障心得解脱。灭正受力离解脱障得解脱。是故名俱解脱。若复退法一切俱解脱作四句。退法非俱解脱者。谓退法不得灭尽定。俱解脱非退法者。谓五种罗汉得灭尽定。亦退法亦俱解脱者。谓退法得灭尽定。亦非退法亦非俱解脱者。谓五种罗汉不得灭尽定乃至不动解脱亦如是。

诸根说九种  亦说九种人
七种诸声闻  缘觉及如来

此说九种根。谓软软乃至上上。阿罗汉人亦九种。谓前五种及二不动解脱。或因时解脱得不动。或始得不动。此七种声闻及缘觉如来是名九种人。已说根建立人。若人成就根今当说。

软中最软根  是为初种人
乃至增上上  第九人当知

彼退法成就软软根。思法软中。护法软上。住法中软。升进中中。因时解脱种性不动法中上。初不动解脱上软。缘觉上中。如来上上。

谓以学种性  得彼无学果
或即彼种性  或进不退转

六种阿罗汉。或以学地如是种性得阿罗汉。即彼种性罗汉。或增益根得不退转。彼种性修习根故。彼退法有三事后当说。不动法唯一事。即住彼般涅槃。余阿罗汉有二事。已说根本种性阿罗汉。增进根今当说。

所谓三四五  六七次第增
是诸退法等  说五罗汉等

彼退法有三事。谓退住学法退法根。若住彼般涅槃若上增进根。思法有四事。谓退住学根退即住退法根。若异者应进不退。前说彼种性不退故。住退法根即住彼般涅槃上增进根。护法有五事。谓护法退住学根住退法根住思法根。即住彼般涅槃上增进根。住法六种。必升进七。随其义说。已说建立贤圣人相。建立法今当说。

谓随信行法  若随法行法
及与见谛道  是尽同一相

随信行法随法行法及见谛道。此三种法尽同一相。差别者。随信行者钝根。随法行者利根。

于中诸根法  是名未知根
谓余有学法  佛说已知根

于中诸根法是名未知根者。彼见谛所摄根数有九法。谓意根乐根喜根舍根信等五根。是名未知根。此诸根。随信行随法行所成就。名者。未知当知故说未知根。问苦法忍生观欲界五阴。后苦法智生非于五阴。已知当知耶。若言未知当知此则不然。答忍非智非智性故无过。忍是见非智性故。以智知故非不然。谓余有学法佛说已知根者。除见道学法余学法。即此根数九法说已知根。此根信解脱见到身证所成就。虽道比智生观道比忍。是未知当知以少故不说。如大海一渧须弥一尘虚空蚊处。

当知无学法  是说无知根
得果舍前道  无碍智所说

当知无学法是说无知根者。当知无学法即此根数九法说无知根。此根慧解脱俱解脱所成就。彼见道六地四禅未来中间。非上地方便善根。非分及非广境界故。修道学法九地。此六地及三无色五阴性。得果舍前道无碍智所说者。得果时当知舍前无漏道得须陀洹果。舍见得斯陀含果。若先倍欲尽亦舍见道。若次第者。舍须陀洹果及须陀洹进向道得阿那含果。若先欲爱尽亦舍见道。若次第者。舍斯陀含果及斯陀含进向道得阿罗汉果。舍阿那含果及阿那含进向道。问世尊说随信行等七人。云何建立耶。答。

方便及诸根  正受解脱俱
当知贤圣七  事则说有六

方便及诸根正受解脱俱当知贤圣七者。五因缘故说七人名七非事七。五因缘者。谓方便根正受解脱正受解脱。方便者。随信行随法行。随信行者。信多故说随信行。先种诸业信他故作。后得道已以本名说。随法行者。先自思惟兴造诸业。后得道已以本名说。根者。信解脱见到。钝根说信解脱。利根说见到。正受者。是身证。解脱者。是慧解脱。正受解脱者。是俱解脱。事则说有六者。此诸圣人有六。见道有二。谓随信行随法行。修道有二。谓信解脱见到。无学道有二。谓时解脱不时解脱。随信行人应说一。谓七人根故。应说三。谓软中上种性故。应说五。谓退法乃至必升进道故。应说十五。住苦法忍乃至道比忍。离欲者应说七十三。欲界离欲十。谓具缚乃至九品尽。初禅九。乃至无所有处。复次根种性道依建立增亦应广说。如是随信行人有十四万七千八百二十五。彼所摄受。

一三五十五  及与七十三
谓根种性道  离烦恼当知
三倍次五倍  十五及九倍
如是众多种  唯说随信行

当知余圣人随其义亦应如是说。问如契经说向须陀洹等八人此云何。答。

以有五事故  说有八人名
先后事各一  中间则有三

此四向四果说八人。名事有五。向须陀洹及阿罗汉此名一事。亦一须陀洹及向斯陀含此名二事。一斯陀含及向阿那含阿那含及向阿罗汉亦如是。彼前四人成就一地圣道。即此亦说家家及一种。向阿那含果或一地乃至六地。阿那含果或三地乃至六地。向阿罗汉或三地乃至九地。阿罗汉成就九地。彼沙门果道坏地坏应作四句。道坏非地坏者。斯陀含果。地坏非道坏者。阿罗汉果。道坏地坏者。阿那含果。道不坏地不坏者。须陀洹果(杂有漏无漏名道坏杂依诸禅名地坏)

已尽为解脱  得依于一果
不秽污第九  灭尽应当说

已尽为解脱得依于一果者。向道中诸解脱道得解脱得果时。法智品所断尽得一解脱。得比智品所断尽得二解脱。得道不坏故。故说一得果时。说五因缘。得未曾道舍曾道。顿得八智。一时修十六行。得一味解脱果。问秽污断前已说。不秽污云何断。答不秽污第九灭尽应当说。前已说烦恼眷属九品断。不秽污者。住第九无碍顿断非渐渐。不秽污者。世俗善及不隐没无记。五阴秽污色亦第九无碍断。以少故不说。问何故烦恼九品断。不秽污第九无碍断耶。答烦恼圣道相违故。圣道与烦恼相违。不秽污不相违。是故彼如是。如是道起随所应断烦恼断。软软道起上上烦恼断。乃至上上道起软软烦恼断。如小明灭粗闇大明灭微闇。彼亦如是。以秽污者自性断不成就。不秽污者舍烦恼过如难毒。

无著相似名  彼能获不动
信解脱种性  升进亦增道

无著相似名彼能获不动者。非彼一切阿罗汉能得不动。唯功德名相似者得。谓必升进于彼五种中增进根者得。谓退法进至思法。如是次第尽当知。又得不动有九无碍及九解脱道。如得阿罗汉也。九无碍道八解脱道时解脱摄。第九解脱道不时解脱摄。彼一切果道所摄彼方便道。若无漏者果道所摄。有漏者不摄。信解脱种。性升进亦增道者。彼信解脱若必升进种性能得见到非余性。是故学地五种亦增进根。增进道者谓炽然根。增进根者人中增非余趣。圣道增非世俗道。学者依禅无学者依禅及无色。须陀洹斯陀含。依未来增进根。即彼舍一地得一地。阿那含若先依初禅及眷属超升离生及次第未得第二禅。彼增进根者舍三地果得三地果。若得第二禅非第三禅。后依初禅增进根者。彼舍三地果及四地胜果道。即得三地果。如是乃至得无漏无所有处。舍三地果及舍九地胜果道。得三地果。若谓舍多道得少道应退者不然。何以故。得胜道故。彼人意解故。问舍道亦舍断耶。答世俗道断者不舍。若非想非非想处烦恼一一种断。得见到时彼非想非非想修道断舍断及对治。而不成就烦恼得。如凡夫生上地时。又复若先依初禅超升离生。后依第二禅增进根者。彼舍三地果及四地胜果道。得四地果。如是一切地应广说。若住果而增进根者。彼方便无碍及解脱道果所摄若住胜果道增进根者。若彼方便无碍道胜果道所摄。若解脱道果所摄。一方便道一无碍道亦一解脱道。如是见道亦六种性。而无增进根。以速道故。如是决定分善根亦六种性。修行者次第增进根。唯世间第一法无增进根以一念故。已说诸根满。谓学满非满今当说。

或有学果满  或根或正受
或复三俱满  无学二亦然

彼学有三事满。或果满或根满或正受满。若信解脱阿那含不得灭尽定者。唯果满非根满。软根故。非正受满。不得灭尽定故。见到须陀洹斯陀含。唯根满非果满非正受满。信解脱阿那含得灭尽定。果满及正受满非根满。见到阿那含不得灭尽定者。果满及根满非正受满。见到得灭尽定者。三事满。无学二亦然者。一切无学果满。无二果性故。慧解脱软根者。果满非根满。利根者。果满及根满。俱非正受满。俱解脱软根者。果满及正受满非根满。利根者三事满。问三种满谓善观谛云何观谛为顿耶。为渐渐耶。答。

建立功德恶  渐渐见真谛
无碍道力得  有为无为果

建立功德恶渐渐见真谛者。于此真谛见过恶故立苦集谛。见功德故立灭道谛。是故非见过恶时见功德。亦非见功德时见过恶。体异故。亦非不如实见谛。名谛无间等。亦非一智总观谛。谛众多性故。是故渐渐见真谛。有说。无我行顿无间等。彼如是说无我行缘一切法应顿无间等者不然。何以故。颠倒众多故。自性相应共有法非境界故。谛异相故。无我等于此谛众多门。颠倒非一。无我起断众多自性惑。是故非一。无间等渐渐。无间等择品当广说。问谛无间等得沙门果。云何为有为果耶无为果耶。答无碍道力得有为无为果。烦恼数灭及解脱道俱无碍道力得。是故俱说沙门果。烦恼灭是解脱果及功用果。解脱道是功用果及依果。问此无间等有几种。答。

谓三无间等  缘事见无间
当知有三种  或二亦复一

三种无间等。谓缘无间等。事无间等。见无间等。彼慧三种无间等。缘无间等者。有缘故。事无间等者。能成事故。见无间等者。见性故。慧相应法二种无间等。缘无间等及事无间等。彼共有法唯一。事无间等。彼苦忍苦智于苦谛三种无间等。于灭谛道谛事无间等。当知集忍集智于集谛亦如是。灭忍灭智于灭谛三无间等。于苦集道谛事无间等。道忍道智于道谛三无间等。于苦集灭谛事无间等。修道随其义当知如是。见谛无间等。以是因缘当知渐次无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