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器
字体大小
16
速度(字/分钟)
1
倒计时
3
字体颜色
背景颜色
镜像

 

修行道地经卷第八
弟子三品修行品第二十八
巍巍佛德尊  威神不可量
道法随时化  度脱诸十方
睹见生死瑕  为现法桥梁
毁呰终始苦  嗟叹于泥洹
分别弟子快  而顺示厥行
稍稍而开导  乃至于大安

若有修行见终始患。地狱之毒畜生之恼饿鬼之苦。人中忧愦天上无常。不可堪矣。展转周旋譬如车轮。生老病死饥渴寒暑。恩爱之别怨咎集会。愁恻之痛叵具说言。从累劫来与父母违。兄弟离阔妻子之乖。涕泣流泪超于四海。饮亲之乳踰于五江四渎之流。或父哭子或子哭父。或兄哭弟或弟哭兄。或夫哭妻或妻哭夫。颠倒上下不可经纪。种勤苦根愚痴之元。修行见然皆患厌之。但欲免斯生死之病。昼夜精进不舍道义求于无为。自见宿命从无量劫往反生死。设积身骨过须弥山。其髓涂地可遍天下。三千世界计死若周。其血流堕多于古今天下普雨。修行自察如是之厄。千万劫说犹不可竟。故弃舍家除发去须。专精求道不慕世荣。若如明者不贪尸形。于是颂曰。

修行见终始  地狱之苦恼
畜生饿鬼厄  天下世间别
生死之展转  譬如于车轮
父子兄弟乖  妻息子离戚
涕哭泪流下  超于四海水
饮亲之乳湩  踰于五江河
修行故舍家  专精为道法
不慕时俗荣  如明者舍毒

修行自念。我身或来不可称限。不自觉知合会离别。忧郁之痛譬如剧醉不可了之。枉说趣语自为审谛。恩爱之著譬如胶漆不能自济。则行精进远俗近道。譬如有人远游他国贾作求利。至彼未久兴大疾病。死亡者众十不遗一。死尸狼藉臭处叵言。既无良医又无好药可以疗之。其人恐怖悔诣彼国。设不来者不遭此难。夙夜反侧愁不可言。设我病瘳一还本国无有还时。其人适遇得一大医。饮药针炙疾稍稍愈气力强健。即反本土与家相见。自陈值厄困不可言。从令以后终不敢行不至彼土。一衣一食何所求耶。唯欲自宁安知余人也。后念若闻彼土之名。战栗惶懅不欲出舍而守其身。弟子如是。见五道苦淫怒痴病生死无息。夙夜专精坐禅念道。得世尊教咨嗟泥洹毁呰终始。是为良医。饮之好药疾则除者。谓佛法经去三毒也。死尸狼藉者。谓五阴六衰。悔至其国者。自惟念言。从累劫来周旋生死。恩爱之著犹心多端。不见苦谛习尽道谛。已得道证畏苦厌身早般泥洹。不能还教固在然炽。须佛世尊示本无一。乃当进前得不退转进却自由。于是颂曰。

譬如有人远行贾  至于彼国遭疾病
众人死亡十遗一  死尸狼藉无藏者
心自悔恨至其国  吾何不遇值此殃
则得良医疗其疾  便还本土难复行
畏生死患亦如是  睹于五道周旋苦
自责本咎不觉道  终始辛苦甚忧恼
一心精进求泥洹  欲度世间诸怖惊
恶终始困犹死尸  专志而向无为城

修行恐畏。或当命尽不得度脱。还归三涂难得拔出。不当懈怠计有吾我。如世凡人与三宝乖窈窈冥冥。譬如昔者有众贾人远行治生。更历旷野无人之处。行道疲极便眠睡卧。亦不持时不严兵仗。大贼卒至而无觉者。不施弓矢为贼所害。中有力者便走得脱饥困归家。更复设计求强猛伴。复顺故道行贾求利。每冥息寐持时行夜严正弓箭。贼见如是不敢前格。知之难当便自退去。窈窈冥冥者。谓为痴网。因痴致行而生识著。名色六入更乐痛爱受身生老病死愁忧啼哭痛不可意行。治生者。谓修行也。疲极卧寐者。谓不晓了非常苦空非身也。无行夜者。谓不思惟深经之义也。兵仗不严者。不遵大慈大悲之慧。趣欲自救不念众生也。贼来见危者。谓坐禅思不入空静。而为五阴六衰所迷。堕四颠倒。非常谓常。苦谓有乐。非身谓有身。空谓有实。命尽生天福[浿*昜]还世。不离三涂也。强者力走得脱归家者。谓得罗汉也。即求强伴更治生者。谓至泥洹。知罗汉限不至究竟。见佛受教更发大意为菩萨也。与众为伴相随行者。谓六度无极诸等行也。兵仗严正持时行夜者。谓大慈大悲分别空行不著不断也。贼退还者。谓不起法忍无挂碍慧。睹三界空不畏生死。一切四魔皆为之伏也。于是颂曰。

修行恐命尽  或入三恶道
不复计吾我  归命于三宝
犹昔有恶人  远行求财利
睡眠而卧寐  为恶贼所害
中有强健者  尽力走得脱
归家说遭厄  今乃得安耳
已得罗汉道  乃自知为限
不能入生死  以泥洹为碍
更合强猛伴  严兵时行夜
贼见不敢前  便退归本土
在于无为界  知泥洹为限
则发菩萨意  行大慈大悲
分别深空行  不著无所断
周旋度生死  无有三界难

修行奉法。入四等心无大慈悲。譬如小龙能雨一县而不周遍。虽为人民润不足言。罗汉行道四等如是。若如海龙普雨天下无所不润。菩萨大人大慈大悲。普及众生无所不济。佛天中天见心如是。便为现限莫踰泥洹。稍稍进之至于大道知本迷惑。喻有一人而有三子。父少小养至令长大。衣食医药未曾令乏。父转年长气力衰微。谓诸子言。汝辈不孝生长活汝使成为人。吾既年老不欲供养报乳育恩。反逼我身求财衣食。何缘尔乎。当告县官治杀汝等。子闻父教即怀恐怖归命于父。我辈兄弟愚痴所致不识义理。不顾父母恩养之德。爱重望深不自察非。今闻严教即当奉命。遵修孝道超凡他人。夙夜匪懈无辱我先。时彼诸子各行治生。入海采珍得诸七宝。供给父母至孝巍巍。唯念二亲不自顾身。获大光珠名曰照明即往奉父。父见明珠。头白更黑。齿落更生。为大长者远近归仰。是谓父慈子则为孝也。为弟子行无有大慈。父有三子者。谓心意识也。养长子者。谓淫怒愚痴著于三界也。衣食之者。谓五阴六衰十二因缘缚也。子长续求供养者。谓诸情欲不知厌足也。父恐欲诣县官告者。谓觉非常欲断六入。子受其教奉行孝道者。谓归命佛。三子更孝顺者。布施奉戒智慧之元也。入海得七宝者。至七觉意成罗汉道也。遂至孝者。知弟子限至泥洹界。更发大意为菩萨道。得照明珠父更少者。现在定意见十方佛无所挂碍也。于是颂曰。

昔者有一人  而生有三子
养育令长大  故求父衣食
父告于三子  吾又年老极
汝当供养父  既大索吾力
告言汝向官  榜笞以五毒
子闻父之命  则奉行孝道
入海求七宝  供奉于尊父
又得照明珠  父则更年少
三子心意识  情欲不知足
父诃更孝顺  谓施戒道慧
遵于七觉意  成罗汉泥洹
受佛大深教  更发菩萨心
道德甚巍巍  睹见十方佛
不碍四大身  犹空无所拘

譬如昔者而有一鳖。从海出游至于岸边。有一大狐追之欲危其命。鳖觉狐来藏头四足覆于甲下。狐住待之。设出头足我当抟食。鳖急不动狐极舍去。鳖还诣于大神龙王。说其本末。求为龙王身乃无所畏。能制五阴不为魔娆得泥洹道。得为龙者。入菩萨道不畏四魔救济众生。于是颂曰。

如鳖缩头足  不畏罗汉然
得飞为龙神  菩萨亦如是

譬如有人远行求财。涉于寒暑谓得大利。或处遇贼亡失其业。又有明人自于本土造方便计。利入无量供给四方。积功累德计无常苦行空非身。观外万物成败之事。或得禅定成罗汉道。更从发意求为菩萨。或有达者。知四大空无有内外。行大慈悲加哀十方。虽有所度为无所度。道无远近解慧为上。得平等觉无去来今若如虚空。于是颂曰。

如人远贾作  弟子亦如是
积功观恶露  察万物非常
菩萨如明人  求利不远游
无生死泥洹  得成平等觉

其修行者恐畏生死恶三界难。畏苦厌身不了本无。趣欲越患不念众生。譬如军坏诸羸劣人。唯欲自救不济危厄。有此心者。佛则为说除三毒之恼泥洹为快。离冥就明。譬如导师将大贾人远涉道路。于大旷野断无水草。贾人呼嗟。谓涂悠悠安能所至永为穷矣。时彼导师聪明博学亦有道术。知于贾人心之所念厌患涉路。则于中道化作一国。城邑人民土地丰乐五谷平贱。贾人大喜转共议言。一何快乎。本谓弥久。何时脱难到于人间。适有此念便至此城。当复何惧。时众贾人便住彼土。快相娱乐饮食自恣。从意休息如欲厌之。城郭则没不见国土。贾人皆怪何故如此也。导师答曰。卿等患厌。谓道悬旷永无达矣。吾故化城国土人民使得休息。见汝厌之故则没之。佛言。如是弟子之行畏终始苦。谓生死恼。惧三界患早欲灭度。故为示之罗汉易得。诱进使前度于生死而尽三垢。得无为道自以为达成就具足。临灭度时佛则住前现于大道。是未为通发无上正真之道也。得无所从生法忍至一切智。乃为达耳。譬如有国遭于三厄何等为三。一曰盗贼。二曰谷贵。三曰疾病。众人流散走到他国。久后国安。或有往还者。或有恐怖三难之患永不可反。佛言。国者谓三界也。遭三厄者。谓三毒垢也。舍诣他国。谓罗汉也。国安还者。谓菩萨以得无所从生法忍一切深慧。还入三世度一切也。遭于三厄而不还者。罗汉以得无为。惧三难处。而不能还度脱众生也。于是颂曰。

譬如众贾人  行于大旷野
疲极恐不达  导师化城郭
众人住休息  安止有日月
知其心厌已  便没不复现
佛世尊如是  见畏生死难
便为现无为  使度三界苦
临般泥洹时  为示大道化
令逮无从生  广济于一切
又譬如大国  卒遭三厄患
各散诣他国  国安还不还
畏生死之难  是谓为弟子
还国不以恐  菩萨化十方
权慧方便化  皆令得其所
譬如大船师  往返无休息
佛世尊如是  法身来往返
周旋于一切  如日光普现

缘觉品第二十九
其从缘觉而不自了。既发无上正真道。不与善友而受真法。专自反行。假使奉教六度无极而皆有想。欲得尊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重。不了善权。佛现色身反谓有身。便堕缘觉。如有男子欲见大海。游到陂池及众江河。于彼求宝而获水精小明月珠。自以逮得金刚尊光。从菩萨心而还退者。不晓如来无出入法空而无形道无三世去来今也。而谓见空以为定矣。而不了知适空之行。适度三界不能进前。上不及佛。复踰弟子。中道而止。譬如有人欲见天帝。而睹边王则谓是帝。欲学正觉意有齐限。不解深慧。还堕缘觉亦如是也。若有斯心。佛便导示缘觉之法。譬如长者年又老极其子众多。有大殿舍柱久故腐中心火兴。诸子放逸淫于五乐不觉此灾。父时念言。此舍久故柱心火然。转恐柱摧坏殿镇之。当奈之何。欲作方便诱化使出令免火难。父则于外作诸伎乐。使人呼诸子。各当赐汝象马车乘摩尼之珠。诸子遥闻伎乐之声。又被父命悉驰出舍往诣父所。父则各赐诸子宝车好乘等而不偏。诸子白曰。向者尊父呼我等出各赐异珍。今者何故所赐一等。长者告曰。吾殿久故柱中心腐而内生火。吾恐柱摧镇杀汝等。故作伎乐呼汝辈出。吾心乃安。皆是我子等爱念之。故悉与之珍宝车乘。佛言。其故殿舍。谓三界也柱腐欲坏者。谓三毒之患周旋生死柱内火然。谓众想念也。长者。谓如来也。诸子放逸。谓著三界欲也。作伎乐者。谓佛说罪福。呼诸子出各赐与者。现三道教也。诸子悉出父等与宝者。为现大乘无有三道。临灭度时乃了之耳。于是颂曰。

譬如有长者  诸子甚众多
五乐自迷惑  著于故殿舍
柱腐而欲坏  中心而生火
父恐殿舍崩  镇杀其诸子
因作众伎乐  出子等赏赐
佛世尊如是  从缘觉意成
临灭度之时  佛则往其前
为现一法教  大乘等无异

修行发意欲求大道不了本无。著佛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人中之尊。譬如有人。闻四方帝号转轮王。主四天下而有七宝。诸子千人力皆勇猛。城广且长。东西四百有八十里。南北二百八十里也。中有大殿方四十里。四宝床座。人民炽盛五谷丰熟快乐无极。伎乐之音有十二部。夫人婇女八万四千。诸国治王八万四千。象马车乘其数亦然。王有四德。何谓四德。长者梵志凡庶小民。皆敬圣帝。如子奉父。王爱念之犹母哀子。王所教化则受奉行。远近归命如人仰天依地得活。复有四德。无寒无热初不饥渴生未曾病。本佑所致。其人闻之欲往见帝。慕其圣教便发进行。于道疲劳见一异道。则顺入中睹一大城。人民炽盛树木流水。乐不可言。谓是城郭。为圣帝邦。便止其土。又斯虽乐鬼神之处。其人不觉也。时有天王名曰休息。即睹其人为解说之。此非圣帝处也。是鬼神国也。转轮圣王威德巍巍。尔乃欣然亲近奉从。若有发意学菩萨道。不了深义不分别空。世间无佛。出入闲居处于树下。观察万物非常苦空。身不久立不解本无。以得缘觉自以为成。临般泥洹佛在前住。为现大法深妙之教。十二因缘本无有根也。晓本末空无去来今。大慈大悲不见三界。无泥洹想乃成正真。度脱一切也。于是颂曰。

譬如有人求圣王  及见一城谓是邦
诸小国王忆转轮  在中娱乐谓大通
休息天王往见之  则为解脱此鬼土
非为大帝转轮王  尔乃惊怖自知非
便发往诣大帝邦  见威神德大巍巍
吾冥不解久迷惑  则奉圣王常侍从
欲学大道不了了  还堕缘觉亦如是
然后受佛深微行  乃至无上正真道
光光佛威德  其德济众生
等心加一切  除三毒之名
永脱生死苦  道因智慧成
清净如日光  彻照三界冥

菩萨品第三十
其修行者因自思惟。人在生死譬如车轮。反覆上下而不离地。终始若斯。往返之患不离三界。皆是本痴不了本无。谓有四大猗之为谛。复如有人见师化幻。而谓是人不知化成。愚人如是。贪著吾我计有身命。不晓其体地水火风。譬如有人远出欲游行诣他国。素闻道难常怀惧心畏于盗贼。四向望候遥见诸坞众石草木。谓有大贼数千百骑。当奈之何。各走驰散不知所凑。中有导师呼语众人。勿得便舍至剧难处。而无水浆。或值穷厄不济身命。或困乏极尔乃来还。往返既久加复疲劳。悉失财物当何依怙。裸匮肌冻反当求恃。而从豪富归命举假。且自安心共相率化。遣人探候。设无贼者径可进前。假使有来坚志共战当令走坏。所以者何。一人欲死十人不当。十人欲死百人不当。百人欲死千人不当。千人欲死万人不当。万人欲死天下纵横。众人受教不复驰散。皆住严待遣人探窃。唯见草木瓦石之属。永无盗贼。众人忻欢尔乃进前。皆谓导师天下无双。智慧明达诚非世有。举动进止辄从其命不敢违失。菩萨大人修行如是。为一切导解三界空。一切如化。五阴犹幻。不恶生死而灭其身。开化十方为示正路。嗟叹菩萨深远无侣。周旋三界度脱生死。弟子既小志常怀惧。趣欲灭身不及一切。又不究竟当复还退。从发意始。明人因此闻菩萨教。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也。于是颂曰。

菩萨大士为修行  了一切空身如化
因缘合成得是体  坐心不正追逐邪
譬如贾人远游行  遥见树木谓是贼
心各怀懅而驰散  导师解之心乃安
菩萨如是解本无  为一切师广说法
示弟子等大道深  如日光出无浮云

菩萨学道稍稍渐前至无极慧。因六度无极分别空行。积功累德无央数劫乃得佛道。譬如有人少小仕进。始为困贫转得大富。求为丞尉遂成令长。进二千石稍到州牧。四征公卿大臣。转至帝王转轮圣王天帝梵尊。为菩萨道次第学者亦譬如是。稍稍发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缚制六情除去三毒阴衰之盖。向空无想无愿之法。至不退转近成具事一生补处。犹如磨镜洗治平铁。稍稍令细遂复发明。稍稍习行六度无极。积功累德不可计劫。自致得佛开度十方。于是颂曰。

如人少仕进  至尉及令长
二千石州牧  四征至公卿
大王并转轮  日月天帝释
菩萨亦如是  稍稍积功德
奉六度无极  行是得至佛
开化十方人  悉令至大安

菩萨学定专精一心。稍去众垢进化其志。譬如有人欲行入海。日月行前而往不退。虽遭饥寒未曾动移。不计远近勤劳之厄。行不休息遂至海边。合人上船入海采宝。虽知三难不以为懅。到大龙王所居之宫。从求如意上妙明珠欲给穷乏。龙王与之言施一切勿得爱惜。众人蒙光而不耗减。其人得珠蒙恩忽还。以至一国无不得安。菩萨如是。等心行道欲济众生。慈悲喜护一心念佛。其所在方专精向之未曾懈废。七日十日三月一载。不为俗想一心向佛并化众生。乘摩诃衍无极之教。见十方佛受教得定。三昧不动为一切讲。譬如从龙王得如意珠广及众人。譬如有人而闻天上有好玉如端正姝好。意欲往见无有神足。夙夜思想卧起不忘。积有年岁未曾他念。便于梦中得往见之。坐起进止。菩萨如是。一心思惟向某方佛积年不息。得三昧定行不伪懈。累劫不厌自致得佛。菩萨行道大慈大悲哀加一切。昔有一人其目不明不见日光。心中忧悒虽有日明我眼盲冥不能睹也。当奈之何。求得神师饮之甘露。内病即除其眼精彻得睹日光。察八方上下及诸人民。初发大意。六入五阴三毒未除。不能得见十方诸佛。从成就菩萨受法深教。行四等心解三界空。便得三昧见十方佛。从定意起救济众生。譬如珍宝著水精上。如以其器受于琉璃。琉璃之色令器同像。菩萨如是。一心念佛无有他志。即得定意见十方佛。因佛威神本德所致见佛世尊。于是颂曰。

譬如有人行入海  未曾懈废乃至耳
合人乘船至龙王  从求大宝如意珠
以施一切莫不蒙  菩萨如是行四恩
大慈大悲行大道  一心精进三昧门
如人闻天有玉女  夙夜思惟梦得见
菩萨如是等精进  见十方佛无不遍
又如目冥思日光  良医治之眼即明
菩萨如是专向佛  未曾休息不退转
如以珍宝著水精  展相光耀无不照
菩萨如是三昧定  从佛受教遍教化

菩萨积功累德欲度一切。视之如父视之如母。视之如子视之如身。等而无异。为五道人勤苦无量不以为剧。虽历五道生死之患地狱之苦饿鬼之毒畜生之恼天上世间终始之厄。心不回动。行大慈悲四恩无厌。救济十方免众想念。譬如彼月初生之时。若小羊角。日日稍大遂至成满。光明普照众星独辉。次第学道为菩萨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经无数劫勤苦之行。身心相应言行相副。念十方人若如父母无有亲疏。譬如种树稍稍生芽。后生茎节枝叶华实。渐行如是。从初发意便喜向佛。以获悦心休息恶道。成就六度无极之法。入善方便不起法忍一切佛慧。则转法轮示现灭度。分布大法后生蒙恩。犹如有人欲立大屋。先平其地渐兴根基。稍累其墙令至高大。以材木覆梁柱牢坚。以瓦瓦之涂治仰泥。作悉成了而污洒之。白壁赤柱俨然巍巍。然后请会亲族门室。善友乡党无不周遍。饮食作乐无不欣欢。菩萨如是。积行无量不以勤苦而有厌懈。睹彼众生展转五道。终始周旋如磨不定。发大慈悲无盖之慧欲救一切。犹若如空无所不覆。道德以成现处三界示于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令众见悦。为十方人而师子吼。一切闻声莫不归伏。各从本心成三乘行。于是颂曰。

初发意菩萨  慈念诸十方
如父母子身  等心无希望
渐渐发行迹  如树芽至茎
枝叶节华实  种者功不唐
菩萨亦如是  稍稍奉行道
功德以成满  平等最吉祥
犹若起大屋  平地始基墙
累之令高大  覆盖正圆方
请会亲乡党  饮食作乐倡
菩萨救众生  度脱以道光

何谓超行适发道意。至不退转无所从生。具足成就至阿惟颜。俱行菩萨何缘独尔。解三界空五阴无处。四谛无根缘想而生。十二之因以痴为元。观察痴元亦无处所。有所著求则名之痴。慧者了无。譬如幻师还观化人不见有人。菩萨如是。省三处空。犹如野马梦幻芭蕉深山之向。但可有名而不可见。昔有一人自于梦中见有国中多诸人民。王大严急群臣奉事不敢失意。五谷平贱衣被彩色倡伎娱乐。其人睹之欣然为观往见国王。王便立之以为大臣。赐与官职仆从田宅七宝。踊跃无量。又自见身复入地狱饿鬼之中。化为驴身在辈中鸣。忽然上天。七宝宫殿玉女相娱。从梦便觉不睹所获。则自解了五道如梦。一切本无而不可得。分别此慧则不退转至无处所。权慧具足明学大道。观心如幻。五阴六入。若如群臣。色声香味细滑之法五道所有。皆如彼人所梦觉也。见无所见亦无梦想。是谓超越至无极慧不缘次第。于是颂曰。

人身及五阴  观之无处所
四谛十二缘  一切悉如化
如其夜梦见  一国大快乐
为王作大臣  伎乐而豪富
入地狱饿鬼  为驴辈中鸣
天上七宝殿  相娱寤不见
慧者观三界  五阴悉如梦
以了无处所  逮得不起忍
道法无远近  犹空无所处
心空解本无  忽如日大光
当尔时之慧  无得无所失
道无去来今  觉乃本无一

何谓超行。人本一故用不解之便起吾我。适著便缚以缚求脱。不著无缚何谁求脱。譬如五事而住虚空。云雾尘烟灰。不能为彼虚空作垢。心本如空。五阴之毒喻如五事。不蔽心本晓了无形。慧无挂碍入深法忍。不以次第。譬如有人曾为凡人。家既困乏行诣佛所。遂檀越食发一好心。我身宿罪不能布施。今得贫厄衣不蔽形食不充口。又不作福。因佛求食。我设有财广施供佛。及诸圣众给足穷乏。尔时世尊及与圣众各自罢去。乞士自责。吾本薄佑不能兴德。获斯困匮。思惟是已卧荫树下。日已差中余荫皆移。所卧树下其影不转。体诸垢坌悉为除去。自然有威。时国王崩。当得贤人以为君主。募一国中无不周遍独见乞士有超异德。树荫覆之若如大盖。往启群臣咏其威德。人民咸喜严驾奉迎。立为国王。以得帝王普兴德化供佛众圣。人在生死五道之苦。五阴六入十二因缘。闻佛深法本无之慧。大慈大悲加于一切。虽欲度人不见有人。度无所度不见吾我。三界如响一切无我。等犹虚空。则超入慧不退转法无所从生阿惟颜事。名之有德亦无所获。譬如日出众冥皆索。还成平等无所适莫。不见有缚亦无所脱。譬如金山自然无作。晓求金者辄如得之不以为难。人本清净而无垢秽。觉了此慧便入道门而无挂碍。犹空自净无有净者。于是颂曰。

如人久困贫  乞食从众圣
便自还克责  吾宿积罪冥
便发恭敬意  慈念于众生
若得为帝王  给施于万姓
则卧于树下  其影荫彼形
使者启群臣  悉往而奉迎
立之为国王  事佛及众圣
菩萨亦如是  超越解本净
德高为巍巍  度脱诸群生
五事不污空  心净如宝英
救济五道厄  使除终始冥
如月十五日  星中而独明

昔有一人欲往见佛知为云何。身形何像所说何趣。阿难遥见前白佛言。此远来者为是何人。佛言阿难。未曾有人。其人径前欲得睹佛而不见之。佛身忽然永不在座。人自思惟。故来觐佛而不见之。察念何谓。便自解了。世尊法身本无有形。用吾我人而现此身。譬如深山人呼响应。因对有声。法身无处何缘欲见。适思此已便逮无所从生阿惟颜。了无内外普等若空。超入正觉。于是颂曰。

昔有人发意  欲见佛世尊
其尊何等类  说法义云何
阿难问何人  佛言未曾有
尊身忽不现  怪之何所凑
便自解了慧  佛身无所游
空体慧住道  示现无不周
道法如向应  等心无怨仇
解义若斯者  如空莫不覆

发意菩萨欲救一切。观四大身因缘合成。若如幻化譬如假物。则非我所有亦非他人。犹如合材机关木人因对动摇。愚者睹之谓为是人。慧明察之合木无人。一切三界皆空如是。色痛想行识十二因本无有往返。若水中影无有形名。如是行者超入法城。于是颂曰。

初发意菩萨  解四大本空
视生死泥洹  一切睹皆同
譬如借他物  常还所取供
不计吾我人  除去诸曚曚
不见心意识  道明越海江
三界如幻化  菩萨受讽诵
五道犹野马  众恶悉佛种
劝化诸未解  法身不转动

或有慧人自然发意。如来之行不因言说而至正觉。如日大光一时普遍。解空义者无道俗观。等如虚寂永不可名。譬如旷野污埿之中无有下种。自然有生青莲芙蓉茎华。菩萨如是。在恩爱中。三界之难忽然慧解。不见生死不住泥洹。教化一切令至大安。于是颂曰。

于是发意为菩萨  分别空义解本末
以入道法无所乏  智慧具足神通达
犹如莲华生污泥  发如来意成菩萨
开化一切众生类  等住法门为正觉
华生泥中清净好  四种之色喻四等
超越次第阿惟颜  勇猛力伏首楞严

菩萨修道。譬如飞鸟飞行空中无所触碍。以空为地不畏于空。菩萨如是。发意之顷便入道慧。善权方便不以为乏。心等如空无所住止。不离生死不乐泥洹。俱不增减。譬如五种彩色各异皆因草木。草木根生悉因从地。地下有水水下有风。风因空立。如是计本悉无所有。若如浮云忽有气来。况无所至。菩萨如是。解三界空喻之如风无所住止。计有吾我便有三处。不见有我安计有彼。不明无冥无净不净。便入本无亦无出入。譬如昔者有一小虫。心怀金刚住于海边。阎浮大树高四千里。树则震动不能自安。树神问之。卿何以故震动不安。树报之曰。虫住我上所以不安。神又问曰。金翅大鸟立于仁上何故不动。小虫处上而独战栗。树报之曰。此虫虽小腹怀金刚。吾不能胜。是故摇动。其小虫者。谓发意菩萨也。其大树者。谓三界也。树动不安者。谓发意菩萨超至深慧远阿惟颜。三千大千世界为六反震动。其金翅鸟。住上不摇。谓诸弟子四道虽成无所能感也。于是颂曰。

譬如小鸟住大树  战栗不安五枝散
菩萨大士亦如是  超行成就动三千
其心坚固如金刚  度脱一切生死患
弟子犹如金翅鸟  处在三界无所感

菩萨解慧入深微妙不从次第。犹如有人卒立为帝。凡夫之士晓了本无。心等如空而无处所。至阿惟颜。昔者虚空忽有药树。枝叶普覆八隅上下。其气照下。诸毒草木恶气悉除。长育天下。诸有好人大小悉安。地高为平卑者则高。天下太平无有溪谷及与山陵。七宝自然雨堕甘露。人民大小莫不以欢。吾本有福以离众患。出入行步无所畏难。无有恶兽盗贼之苦。药树自然蒙者皆安。风雨时节五谷丰熟。面色和悦衣食化至无有众恼。犹如大树忽然生空普照天下。若有凡夫在生死中。卒解深慧至真本无而无挂碍。气照天下者。谓彼菩萨放大光明以成为佛。除一切人淫怒痴垢也。长育令安。谓使四辈奉行道义也。令高下平者。使五道人皆获平等慧。七宝自然者。谓七觉意也。雨甘露者。谓讲菩萨法也。人民安隐五谷丰滋。谓终始断逮五神通。遂至大义阿惟颜住。于是颂曰。

如人卒立为国王  菩萨大士亦如是
晓了深慧至无极  得成佛道度十方
犹如虚空生大树  根株枝叶四分布
照于八隅上下方  地高下平五谷滋
人在生死凡夫身  忽解深法惠流布
令十方人度三涂  等心一切雨甘露


持心内典经藏学修计划,读诵内学经典,大藏经,佛经,佛学,佛教文化。
修行道地经八卷
修行道地经八卷

修行道地经八卷

 

修行道地经卷第八
弟子三品修行品第二十八
巍巍佛德尊  威神不可量
道法随时化  度脱诸十方
睹见生死瑕  为现法桥梁
毁呰终始苦  嗟叹于泥洹
分别弟子快  而顺示厥行
稍稍而开导  乃至于大安

若有修行见终始患。地狱之毒畜生之恼饿鬼之苦。人中忧愦天上无常。不可堪矣。展转周旋譬如车轮。生老病死饥渴寒暑。恩爱之别怨咎集会。愁恻之痛叵具说言。从累劫来与父母违。兄弟离阔妻子之乖。涕泣流泪超于四海。饮亲之乳踰于五江四渎之流。或父哭子或子哭父。或兄哭弟或弟哭兄。或夫哭妻或妻哭夫。颠倒上下不可经纪。种勤苦根愚痴之元。修行见然皆患厌之。但欲免斯生死之病。昼夜精进不舍道义求于无为。自见宿命从无量劫往反生死。设积身骨过须弥山。其髓涂地可遍天下。三千世界计死若周。其血流堕多于古今天下普雨。修行自察如是之厄。千万劫说犹不可竟。故弃舍家除发去须。专精求道不慕世荣。若如明者不贪尸形。于是颂曰。

修行见终始  地狱之苦恼
畜生饿鬼厄  天下世间别
生死之展转  譬如于车轮
父子兄弟乖  妻息子离戚
涕哭泪流下  超于四海水
饮亲之乳湩  踰于五江河
修行故舍家  专精为道法
不慕时俗荣  如明者舍毒

修行自念。我身或来不可称限。不自觉知合会离别。忧郁之痛譬如剧醉不可了之。枉说趣语自为审谛。恩爱之著譬如胶漆不能自济。则行精进远俗近道。譬如有人远游他国贾作求利。至彼未久兴大疾病。死亡者众十不遗一。死尸狼藉臭处叵言。既无良医又无好药可以疗之。其人恐怖悔诣彼国。设不来者不遭此难。夙夜反侧愁不可言。设我病瘳一还本国无有还时。其人适遇得一大医。饮药针炙疾稍稍愈气力强健。即反本土与家相见。自陈值厄困不可言。从令以后终不敢行不至彼土。一衣一食何所求耶。唯欲自宁安知余人也。后念若闻彼土之名。战栗惶懅不欲出舍而守其身。弟子如是。见五道苦淫怒痴病生死无息。夙夜专精坐禅念道。得世尊教咨嗟泥洹毁呰终始。是为良医。饮之好药疾则除者。谓佛法经去三毒也。死尸狼藉者。谓五阴六衰。悔至其国者。自惟念言。从累劫来周旋生死。恩爱之著犹心多端。不见苦谛习尽道谛。已得道证畏苦厌身早般泥洹。不能还教固在然炽。须佛世尊示本无一。乃当进前得不退转进却自由。于是颂曰。

譬如有人远行贾  至于彼国遭疾病
众人死亡十遗一  死尸狼藉无藏者
心自悔恨至其国  吾何不遇值此殃
则得良医疗其疾  便还本土难复行
畏生死患亦如是  睹于五道周旋苦
自责本咎不觉道  终始辛苦甚忧恼
一心精进求泥洹  欲度世间诸怖惊
恶终始困犹死尸  专志而向无为城

修行恐畏。或当命尽不得度脱。还归三涂难得拔出。不当懈怠计有吾我。如世凡人与三宝乖窈窈冥冥。譬如昔者有众贾人远行治生。更历旷野无人之处。行道疲极便眠睡卧。亦不持时不严兵仗。大贼卒至而无觉者。不施弓矢为贼所害。中有力者便走得脱饥困归家。更复设计求强猛伴。复顺故道行贾求利。每冥息寐持时行夜严正弓箭。贼见如是不敢前格。知之难当便自退去。窈窈冥冥者。谓为痴网。因痴致行而生识著。名色六入更乐痛爱受身生老病死愁忧啼哭痛不可意行。治生者。谓修行也。疲极卧寐者。谓不晓了非常苦空非身也。无行夜者。谓不思惟深经之义也。兵仗不严者。不遵大慈大悲之慧。趣欲自救不念众生也。贼来见危者。谓坐禅思不入空静。而为五阴六衰所迷。堕四颠倒。非常谓常。苦谓有乐。非身谓有身。空谓有实。命尽生天福[浿*昜]还世。不离三涂也。强者力走得脱归家者。谓得罗汉也。即求强伴更治生者。谓至泥洹。知罗汉限不至究竟。见佛受教更发大意为菩萨也。与众为伴相随行者。谓六度无极诸等行也。兵仗严正持时行夜者。谓大慈大悲分别空行不著不断也。贼退还者。谓不起法忍无挂碍慧。睹三界空不畏生死。一切四魔皆为之伏也。于是颂曰。

修行恐命尽  或入三恶道
不复计吾我  归命于三宝
犹昔有恶人  远行求财利
睡眠而卧寐  为恶贼所害
中有强健者  尽力走得脱
归家说遭厄  今乃得安耳
已得罗汉道  乃自知为限
不能入生死  以泥洹为碍
更合强猛伴  严兵时行夜
贼见不敢前  便退归本土
在于无为界  知泥洹为限
则发菩萨意  行大慈大悲
分别深空行  不著无所断
周旋度生死  无有三界难

修行奉法。入四等心无大慈悲。譬如小龙能雨一县而不周遍。虽为人民润不足言。罗汉行道四等如是。若如海龙普雨天下无所不润。菩萨大人大慈大悲。普及众生无所不济。佛天中天见心如是。便为现限莫踰泥洹。稍稍进之至于大道知本迷惑。喻有一人而有三子。父少小养至令长大。衣食医药未曾令乏。父转年长气力衰微。谓诸子言。汝辈不孝生长活汝使成为人。吾既年老不欲供养报乳育恩。反逼我身求财衣食。何缘尔乎。当告县官治杀汝等。子闻父教即怀恐怖归命于父。我辈兄弟愚痴所致不识义理。不顾父母恩养之德。爱重望深不自察非。今闻严教即当奉命。遵修孝道超凡他人。夙夜匪懈无辱我先。时彼诸子各行治生。入海采珍得诸七宝。供给父母至孝巍巍。唯念二亲不自顾身。获大光珠名曰照明即往奉父。父见明珠。头白更黑。齿落更生。为大长者远近归仰。是谓父慈子则为孝也。为弟子行无有大慈。父有三子者。谓心意识也。养长子者。谓淫怒愚痴著于三界也。衣食之者。谓五阴六衰十二因缘缚也。子长续求供养者。谓诸情欲不知厌足也。父恐欲诣县官告者。谓觉非常欲断六入。子受其教奉行孝道者。谓归命佛。三子更孝顺者。布施奉戒智慧之元也。入海得七宝者。至七觉意成罗汉道也。遂至孝者。知弟子限至泥洹界。更发大意为菩萨道。得照明珠父更少者。现在定意见十方佛无所挂碍也。于是颂曰。

昔者有一人  而生有三子
养育令长大  故求父衣食
父告于三子  吾又年老极
汝当供养父  既大索吾力
告言汝向官  榜笞以五毒
子闻父之命  则奉行孝道
入海求七宝  供奉于尊父
又得照明珠  父则更年少
三子心意识  情欲不知足
父诃更孝顺  谓施戒道慧
遵于七觉意  成罗汉泥洹
受佛大深教  更发菩萨心
道德甚巍巍  睹见十方佛
不碍四大身  犹空无所拘

譬如昔者而有一鳖。从海出游至于岸边。有一大狐追之欲危其命。鳖觉狐来藏头四足覆于甲下。狐住待之。设出头足我当抟食。鳖急不动狐极舍去。鳖还诣于大神龙王。说其本末。求为龙王身乃无所畏。能制五阴不为魔娆得泥洹道。得为龙者。入菩萨道不畏四魔救济众生。于是颂曰。

如鳖缩头足  不畏罗汉然
得飞为龙神  菩萨亦如是

譬如有人远行求财。涉于寒暑谓得大利。或处遇贼亡失其业。又有明人自于本土造方便计。利入无量供给四方。积功累德计无常苦行空非身。观外万物成败之事。或得禅定成罗汉道。更从发意求为菩萨。或有达者。知四大空无有内外。行大慈悲加哀十方。虽有所度为无所度。道无远近解慧为上。得平等觉无去来今若如虚空。于是颂曰。

如人远贾作  弟子亦如是
积功观恶露  察万物非常
菩萨如明人  求利不远游
无生死泥洹  得成平等觉

其修行者恐畏生死恶三界难。畏苦厌身不了本无。趣欲越患不念众生。譬如军坏诸羸劣人。唯欲自救不济危厄。有此心者。佛则为说除三毒之恼泥洹为快。离冥就明。譬如导师将大贾人远涉道路。于大旷野断无水草。贾人呼嗟。谓涂悠悠安能所至永为穷矣。时彼导师聪明博学亦有道术。知于贾人心之所念厌患涉路。则于中道化作一国。城邑人民土地丰乐五谷平贱。贾人大喜转共议言。一何快乎。本谓弥久。何时脱难到于人间。适有此念便至此城。当复何惧。时众贾人便住彼土。快相娱乐饮食自恣。从意休息如欲厌之。城郭则没不见国土。贾人皆怪何故如此也。导师答曰。卿等患厌。谓道悬旷永无达矣。吾故化城国土人民使得休息。见汝厌之故则没之。佛言。如是弟子之行畏终始苦。谓生死恼。惧三界患早欲灭度。故为示之罗汉易得。诱进使前度于生死而尽三垢。得无为道自以为达成就具足。临灭度时佛则住前现于大道。是未为通发无上正真之道也。得无所从生法忍至一切智。乃为达耳。譬如有国遭于三厄何等为三。一曰盗贼。二曰谷贵。三曰疾病。众人流散走到他国。久后国安。或有往还者。或有恐怖三难之患永不可反。佛言。国者谓三界也。遭三厄者。谓三毒垢也。舍诣他国。谓罗汉也。国安还者。谓菩萨以得无所从生法忍一切深慧。还入三世度一切也。遭于三厄而不还者。罗汉以得无为。惧三难处。而不能还度脱众生也。于是颂曰。

譬如众贾人  行于大旷野
疲极恐不达  导师化城郭
众人住休息  安止有日月
知其心厌已  便没不复现
佛世尊如是  见畏生死难
便为现无为  使度三界苦
临般泥洹时  为示大道化
令逮无从生  广济于一切
又譬如大国  卒遭三厄患
各散诣他国  国安还不还
畏生死之难  是谓为弟子
还国不以恐  菩萨化十方
权慧方便化  皆令得其所
譬如大船师  往返无休息
佛世尊如是  法身来往返
周旋于一切  如日光普现

缘觉品第二十九
其从缘觉而不自了。既发无上正真道。不与善友而受真法。专自反行。假使奉教六度无极而皆有想。欲得尊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重。不了善权。佛现色身反谓有身。便堕缘觉。如有男子欲见大海。游到陂池及众江河。于彼求宝而获水精小明月珠。自以逮得金刚尊光。从菩萨心而还退者。不晓如来无出入法空而无形道无三世去来今也。而谓见空以为定矣。而不了知适空之行。适度三界不能进前。上不及佛。复踰弟子。中道而止。譬如有人欲见天帝。而睹边王则谓是帝。欲学正觉意有齐限。不解深慧。还堕缘觉亦如是也。若有斯心。佛便导示缘觉之法。譬如长者年又老极其子众多。有大殿舍柱久故腐中心火兴。诸子放逸淫于五乐不觉此灾。父时念言。此舍久故柱心火然。转恐柱摧坏殿镇之。当奈之何。欲作方便诱化使出令免火难。父则于外作诸伎乐。使人呼诸子。各当赐汝象马车乘摩尼之珠。诸子遥闻伎乐之声。又被父命悉驰出舍往诣父所。父则各赐诸子宝车好乘等而不偏。诸子白曰。向者尊父呼我等出各赐异珍。今者何故所赐一等。长者告曰。吾殿久故柱中心腐而内生火。吾恐柱摧镇杀汝等。故作伎乐呼汝辈出。吾心乃安。皆是我子等爱念之。故悉与之珍宝车乘。佛言。其故殿舍。谓三界也柱腐欲坏者。谓三毒之患周旋生死柱内火然。谓众想念也。长者。谓如来也。诸子放逸。谓著三界欲也。作伎乐者。谓佛说罪福。呼诸子出各赐与者。现三道教也。诸子悉出父等与宝者。为现大乘无有三道。临灭度时乃了之耳。于是颂曰。

譬如有长者  诸子甚众多
五乐自迷惑  著于故殿舍
柱腐而欲坏  中心而生火
父恐殿舍崩  镇杀其诸子
因作众伎乐  出子等赏赐
佛世尊如是  从缘觉意成
临灭度之时  佛则往其前
为现一法教  大乘等无异

修行发意欲求大道不了本无。著佛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人中之尊。譬如有人。闻四方帝号转轮王。主四天下而有七宝。诸子千人力皆勇猛。城广且长。东西四百有八十里。南北二百八十里也。中有大殿方四十里。四宝床座。人民炽盛五谷丰熟快乐无极。伎乐之音有十二部。夫人婇女八万四千。诸国治王八万四千。象马车乘其数亦然。王有四德。何谓四德。长者梵志凡庶小民。皆敬圣帝。如子奉父。王爱念之犹母哀子。王所教化则受奉行。远近归命如人仰天依地得活。复有四德。无寒无热初不饥渴生未曾病。本佑所致。其人闻之欲往见帝。慕其圣教便发进行。于道疲劳见一异道。则顺入中睹一大城。人民炽盛树木流水。乐不可言。谓是城郭。为圣帝邦。便止其土。又斯虽乐鬼神之处。其人不觉也。时有天王名曰休息。即睹其人为解说之。此非圣帝处也。是鬼神国也。转轮圣王威德巍巍。尔乃欣然亲近奉从。若有发意学菩萨道。不了深义不分别空。世间无佛。出入闲居处于树下。观察万物非常苦空。身不久立不解本无。以得缘觉自以为成。临般泥洹佛在前住。为现大法深妙之教。十二因缘本无有根也。晓本末空无去来今。大慈大悲不见三界。无泥洹想乃成正真。度脱一切也。于是颂曰。

譬如有人求圣王  及见一城谓是邦
诸小国王忆转轮  在中娱乐谓大通
休息天王往见之  则为解脱此鬼土
非为大帝转轮王  尔乃惊怖自知非
便发往诣大帝邦  见威神德大巍巍
吾冥不解久迷惑  则奉圣王常侍从
欲学大道不了了  还堕缘觉亦如是
然后受佛深微行  乃至无上正真道
光光佛威德  其德济众生
等心加一切  除三毒之名
永脱生死苦  道因智慧成
清净如日光  彻照三界冥

菩萨品第三十
其修行者因自思惟。人在生死譬如车轮。反覆上下而不离地。终始若斯。往返之患不离三界。皆是本痴不了本无。谓有四大猗之为谛。复如有人见师化幻。而谓是人不知化成。愚人如是。贪著吾我计有身命。不晓其体地水火风。譬如有人远出欲游行诣他国。素闻道难常怀惧心畏于盗贼。四向望候遥见诸坞众石草木。谓有大贼数千百骑。当奈之何。各走驰散不知所凑。中有导师呼语众人。勿得便舍至剧难处。而无水浆。或值穷厄不济身命。或困乏极尔乃来还。往返既久加复疲劳。悉失财物当何依怙。裸匮肌冻反当求恃。而从豪富归命举假。且自安心共相率化。遣人探候。设无贼者径可进前。假使有来坚志共战当令走坏。所以者何。一人欲死十人不当。十人欲死百人不当。百人欲死千人不当。千人欲死万人不当。万人欲死天下纵横。众人受教不复驰散。皆住严待遣人探窃。唯见草木瓦石之属。永无盗贼。众人忻欢尔乃进前。皆谓导师天下无双。智慧明达诚非世有。举动进止辄从其命不敢违失。菩萨大人修行如是。为一切导解三界空。一切如化。五阴犹幻。不恶生死而灭其身。开化十方为示正路。嗟叹菩萨深远无侣。周旋三界度脱生死。弟子既小志常怀惧。趣欲灭身不及一切。又不究竟当复还退。从发意始。明人因此闻菩萨教。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也。于是颂曰。

菩萨大士为修行  了一切空身如化
因缘合成得是体  坐心不正追逐邪
譬如贾人远游行  遥见树木谓是贼
心各怀懅而驰散  导师解之心乃安
菩萨如是解本无  为一切师广说法
示弟子等大道深  如日光出无浮云

菩萨学道稍稍渐前至无极慧。因六度无极分别空行。积功累德无央数劫乃得佛道。譬如有人少小仕进。始为困贫转得大富。求为丞尉遂成令长。进二千石稍到州牧。四征公卿大臣。转至帝王转轮圣王天帝梵尊。为菩萨道次第学者亦譬如是。稍稍发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缚制六情除去三毒阴衰之盖。向空无想无愿之法。至不退转近成具事一生补处。犹如磨镜洗治平铁。稍稍令细遂复发明。稍稍习行六度无极。积功累德不可计劫。自致得佛开度十方。于是颂曰。

如人少仕进  至尉及令长
二千石州牧  四征至公卿
大王并转轮  日月天帝释
菩萨亦如是  稍稍积功德
奉六度无极  行是得至佛
开化十方人  悉令至大安

菩萨学定专精一心。稍去众垢进化其志。譬如有人欲行入海。日月行前而往不退。虽遭饥寒未曾动移。不计远近勤劳之厄。行不休息遂至海边。合人上船入海采宝。虽知三难不以为懅。到大龙王所居之宫。从求如意上妙明珠欲给穷乏。龙王与之言施一切勿得爱惜。众人蒙光而不耗减。其人得珠蒙恩忽还。以至一国无不得安。菩萨如是。等心行道欲济众生。慈悲喜护一心念佛。其所在方专精向之未曾懈废。七日十日三月一载。不为俗想一心向佛并化众生。乘摩诃衍无极之教。见十方佛受教得定。三昧不动为一切讲。譬如从龙王得如意珠广及众人。譬如有人而闻天上有好玉如端正姝好。意欲往见无有神足。夙夜思想卧起不忘。积有年岁未曾他念。便于梦中得往见之。坐起进止。菩萨如是。一心思惟向某方佛积年不息。得三昧定行不伪懈。累劫不厌自致得佛。菩萨行道大慈大悲哀加一切。昔有一人其目不明不见日光。心中忧悒虽有日明我眼盲冥不能睹也。当奈之何。求得神师饮之甘露。内病即除其眼精彻得睹日光。察八方上下及诸人民。初发大意。六入五阴三毒未除。不能得见十方诸佛。从成就菩萨受法深教。行四等心解三界空。便得三昧见十方佛。从定意起救济众生。譬如珍宝著水精上。如以其器受于琉璃。琉璃之色令器同像。菩萨如是。一心念佛无有他志。即得定意见十方佛。因佛威神本德所致见佛世尊。于是颂曰。

譬如有人行入海  未曾懈废乃至耳
合人乘船至龙王  从求大宝如意珠
以施一切莫不蒙  菩萨如是行四恩
大慈大悲行大道  一心精进三昧门
如人闻天有玉女  夙夜思惟梦得见
菩萨如是等精进  见十方佛无不遍
又如目冥思日光  良医治之眼即明
菩萨如是专向佛  未曾休息不退转
如以珍宝著水精  展相光耀无不照
菩萨如是三昧定  从佛受教遍教化

菩萨积功累德欲度一切。视之如父视之如母。视之如子视之如身。等而无异。为五道人勤苦无量不以为剧。虽历五道生死之患地狱之苦饿鬼之毒畜生之恼天上世间终始之厄。心不回动。行大慈悲四恩无厌。救济十方免众想念。譬如彼月初生之时。若小羊角。日日稍大遂至成满。光明普照众星独辉。次第学道为菩萨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经无数劫勤苦之行。身心相应言行相副。念十方人若如父母无有亲疏。譬如种树稍稍生芽。后生茎节枝叶华实。渐行如是。从初发意便喜向佛。以获悦心休息恶道。成就六度无极之法。入善方便不起法忍一切佛慧。则转法轮示现灭度。分布大法后生蒙恩。犹如有人欲立大屋。先平其地渐兴根基。稍累其墙令至高大。以材木覆梁柱牢坚。以瓦瓦之涂治仰泥。作悉成了而污洒之。白壁赤柱俨然巍巍。然后请会亲族门室。善友乡党无不周遍。饮食作乐无不欣欢。菩萨如是。积行无量不以勤苦而有厌懈。睹彼众生展转五道。终始周旋如磨不定。发大慈悲无盖之慧欲救一切。犹若如空无所不覆。道德以成现处三界示于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令众见悦。为十方人而师子吼。一切闻声莫不归伏。各从本心成三乘行。于是颂曰。

初发意菩萨  慈念诸十方
如父母子身  等心无希望
渐渐发行迹  如树芽至茎
枝叶节华实  种者功不唐
菩萨亦如是  稍稍奉行道
功德以成满  平等最吉祥
犹若起大屋  平地始基墙
累之令高大  覆盖正圆方
请会亲乡党  饮食作乐倡
菩萨救众生  度脱以道光

何谓超行适发道意。至不退转无所从生。具足成就至阿惟颜。俱行菩萨何缘独尔。解三界空五阴无处。四谛无根缘想而生。十二之因以痴为元。观察痴元亦无处所。有所著求则名之痴。慧者了无。譬如幻师还观化人不见有人。菩萨如是。省三处空。犹如野马梦幻芭蕉深山之向。但可有名而不可见。昔有一人自于梦中见有国中多诸人民。王大严急群臣奉事不敢失意。五谷平贱衣被彩色倡伎娱乐。其人睹之欣然为观往见国王。王便立之以为大臣。赐与官职仆从田宅七宝。踊跃无量。又自见身复入地狱饿鬼之中。化为驴身在辈中鸣。忽然上天。七宝宫殿玉女相娱。从梦便觉不睹所获。则自解了五道如梦。一切本无而不可得。分别此慧则不退转至无处所。权慧具足明学大道。观心如幻。五阴六入。若如群臣。色声香味细滑之法五道所有。皆如彼人所梦觉也。见无所见亦无梦想。是谓超越至无极慧不缘次第。于是颂曰。

人身及五阴  观之无处所
四谛十二缘  一切悉如化
如其夜梦见  一国大快乐
为王作大臣  伎乐而豪富
入地狱饿鬼  为驴辈中鸣
天上七宝殿  相娱寤不见
慧者观三界  五阴悉如梦
以了无处所  逮得不起忍
道法无远近  犹空无所处
心空解本无  忽如日大光
当尔时之慧  无得无所失
道无去来今  觉乃本无一

何谓超行。人本一故用不解之便起吾我。适著便缚以缚求脱。不著无缚何谁求脱。譬如五事而住虚空。云雾尘烟灰。不能为彼虚空作垢。心本如空。五阴之毒喻如五事。不蔽心本晓了无形。慧无挂碍入深法忍。不以次第。譬如有人曾为凡人。家既困乏行诣佛所。遂檀越食发一好心。我身宿罪不能布施。今得贫厄衣不蔽形食不充口。又不作福。因佛求食。我设有财广施供佛。及诸圣众给足穷乏。尔时世尊及与圣众各自罢去。乞士自责。吾本薄佑不能兴德。获斯困匮。思惟是已卧荫树下。日已差中余荫皆移。所卧树下其影不转。体诸垢坌悉为除去。自然有威。时国王崩。当得贤人以为君主。募一国中无不周遍独见乞士有超异德。树荫覆之若如大盖。往启群臣咏其威德。人民咸喜严驾奉迎。立为国王。以得帝王普兴德化供佛众圣。人在生死五道之苦。五阴六入十二因缘。闻佛深法本无之慧。大慈大悲加于一切。虽欲度人不见有人。度无所度不见吾我。三界如响一切无我。等犹虚空。则超入慧不退转法无所从生阿惟颜事。名之有德亦无所获。譬如日出众冥皆索。还成平等无所适莫。不见有缚亦无所脱。譬如金山自然无作。晓求金者辄如得之不以为难。人本清净而无垢秽。觉了此慧便入道门而无挂碍。犹空自净无有净者。于是颂曰。

如人久困贫  乞食从众圣
便自还克责  吾宿积罪冥
便发恭敬意  慈念于众生
若得为帝王  给施于万姓
则卧于树下  其影荫彼形
使者启群臣  悉往而奉迎
立之为国王  事佛及众圣
菩萨亦如是  超越解本净
德高为巍巍  度脱诸群生
五事不污空  心净如宝英
救济五道厄  使除终始冥
如月十五日  星中而独明

昔有一人欲往见佛知为云何。身形何像所说何趣。阿难遥见前白佛言。此远来者为是何人。佛言阿难。未曾有人。其人径前欲得睹佛而不见之。佛身忽然永不在座。人自思惟。故来觐佛而不见之。察念何谓。便自解了。世尊法身本无有形。用吾我人而现此身。譬如深山人呼响应。因对有声。法身无处何缘欲见。适思此已便逮无所从生阿惟颜。了无内外普等若空。超入正觉。于是颂曰。

昔有人发意  欲见佛世尊
其尊何等类  说法义云何
阿难问何人  佛言未曾有
尊身忽不现  怪之何所凑
便自解了慧  佛身无所游
空体慧住道  示现无不周
道法如向应  等心无怨仇
解义若斯者  如空莫不覆

发意菩萨欲救一切。观四大身因缘合成。若如幻化譬如假物。则非我所有亦非他人。犹如合材机关木人因对动摇。愚者睹之谓为是人。慧明察之合木无人。一切三界皆空如是。色痛想行识十二因本无有往返。若水中影无有形名。如是行者超入法城。于是颂曰。

初发意菩萨  解四大本空
视生死泥洹  一切睹皆同
譬如借他物  常还所取供
不计吾我人  除去诸曚曚
不见心意识  道明越海江
三界如幻化  菩萨受讽诵
五道犹野马  众恶悉佛种
劝化诸未解  法身不转动

或有慧人自然发意。如来之行不因言说而至正觉。如日大光一时普遍。解空义者无道俗观。等如虚寂永不可名。譬如旷野污埿之中无有下种。自然有生青莲芙蓉茎华。菩萨如是。在恩爱中。三界之难忽然慧解。不见生死不住泥洹。教化一切令至大安。于是颂曰。

于是发意为菩萨  分别空义解本末
以入道法无所乏  智慧具足神通达
犹如莲华生污泥  发如来意成菩萨
开化一切众生类  等住法门为正觉
华生泥中清净好  四种之色喻四等
超越次第阿惟颜  勇猛力伏首楞严

菩萨修道。譬如飞鸟飞行空中无所触碍。以空为地不畏于空。菩萨如是。发意之顷便入道慧。善权方便不以为乏。心等如空无所住止。不离生死不乐泥洹。俱不增减。譬如五种彩色各异皆因草木。草木根生悉因从地。地下有水水下有风。风因空立。如是计本悉无所有。若如浮云忽有气来。况无所至。菩萨如是。解三界空喻之如风无所住止。计有吾我便有三处。不见有我安计有彼。不明无冥无净不净。便入本无亦无出入。譬如昔者有一小虫。心怀金刚住于海边。阎浮大树高四千里。树则震动不能自安。树神问之。卿何以故震动不安。树报之曰。虫住我上所以不安。神又问曰。金翅大鸟立于仁上何故不动。小虫处上而独战栗。树报之曰。此虫虽小腹怀金刚。吾不能胜。是故摇动。其小虫者。谓发意菩萨也。其大树者。谓三界也。树动不安者。谓发意菩萨超至深慧远阿惟颜。三千大千世界为六反震动。其金翅鸟。住上不摇。谓诸弟子四道虽成无所能感也。于是颂曰。

譬如小鸟住大树  战栗不安五枝散
菩萨大士亦如是  超行成就动三千
其心坚固如金刚  度脱一切生死患
弟子犹如金翅鸟  处在三界无所感

菩萨解慧入深微妙不从次第。犹如有人卒立为帝。凡夫之士晓了本无。心等如空而无处所。至阿惟颜。昔者虚空忽有药树。枝叶普覆八隅上下。其气照下。诸毒草木恶气悉除。长育天下。诸有好人大小悉安。地高为平卑者则高。天下太平无有溪谷及与山陵。七宝自然雨堕甘露。人民大小莫不以欢。吾本有福以离众患。出入行步无所畏难。无有恶兽盗贼之苦。药树自然蒙者皆安。风雨时节五谷丰熟。面色和悦衣食化至无有众恼。犹如大树忽然生空普照天下。若有凡夫在生死中。卒解深慧至真本无而无挂碍。气照天下者。谓彼菩萨放大光明以成为佛。除一切人淫怒痴垢也。长育令安。谓使四辈奉行道义也。令高下平者。使五道人皆获平等慧。七宝自然者。谓七觉意也。雨甘露者。谓讲菩萨法也。人民安隐五谷丰滋。谓终始断逮五神通。遂至大义阿惟颜住。于是颂曰。

如人卒立为国王  菩萨大士亦如是
晓了深慧至无极  得成佛道度十方
犹如虚空生大树  根株枝叶四分布
照于八隅上下方  地高下平五谷滋
人在生死凡夫身  忽解深法惠流布
令十方人度三涂  等心一切雨甘露